(視頻策劃:王作葵 製作:劉書辰)
新華社南昌2月11日電(記者劉書辰、程迪)“在我的家鄉,人們相信,如果你能看到哪怕一兩隻白鶴跳舞,那麼一輩子都會幸福。在這裏,我卻一下子看到了這麼多,簡直無法形容這種感受!”鄱陽湖畔的一片藕田裏,米拉·烏什卡諾娃面對翩翩起舞的鶴羣激動地説。
烏什卡諾娃來自俄羅斯聯邦薩哈(雅庫特)共和國,那裏是白鶴的主要繁殖地,當地人敬畏白鶴,視白鶴為預兆幸福的“神鳥”。江西鄱陽湖是白鶴的主要越冬地,老百姓從前稱呼白鶴為“靈雞”,認為有白鶴出現的地方是“寶地”。
受南昌市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副會長周海燕的邀請,俄中友好協會雅庫特分會理事烏什卡諾娃來到南昌高新區五星白鶴保護小區,第一次與白鶴近距離接觸。“我終於實現了兒時的夢想——親眼見到跳舞的白鶴。”她説。
白鶴又名西伯利亞鶴或黑袖鶴,是地球上生存了6000萬年的“活化石”,全球現存數量約為3500只至4000只,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評估為極危物種,在中國列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白鶴成羣棲息在南昌五星白鶴保護小區內。(受訪者供圖)
“白鶴曾經包括3個種羣——西部、中部和東部種羣,分別在伊朗、印度和中國越冬。目前,西部和中部種羣已基本滅絕,東部種羣是最大的白鶴種羣。”南昌大學鶴類研究專家王文娟説。
每年秋冬時節,全球98%白鶴從西伯利亞飛越數千公里來到鄱陽湖“過年”。鄱陽湖成為“神鳥”的“寶地”,離不開中國政府和人民數十年如一日的努力。1983年,江西省在鄱陽湖建立候鳥保護區;1997年,鄱陽湖加入東北亞鶴類保護網絡;2010年,鄱陽湖區越冬候鳥和濕地聯合保護委員會成立;2019年,白鶴被確定為江西“省鳥”……
上世紀80年代初,白鶴瀕臨滅絕。1985年,國內外鳥類專家在鄱陽湖附近用望遠鏡數出1300多隻白鶴。時任國際鶴類基金會會長的喬治·阿基博感嘆:“這是一個偉大的奇蹟”。2019年,阿基博重訪鄱陽湖發現,越冬白鶴的數量已接近4000只。“若要問我鄱陽湖對白鶴意味着什麼,我認為它就是白鶴的生命,是白鶴的家園。”他説。
南昌五星白鶴保護小區內,白鶴在翩翩起舞。(受訪者供圖)
白鶴生性警惕,難以靠近。上世紀80年代,攝影家遊雲谷需要躲在牛車後面才能接近白鶴。如今,在五星白鶴保護小區,人與白鶴的最近距離不到10米。“人類保護意識的增強,對鳥類的驚擾行為減少,促進了白鶴驚飛距離的下降。”王文娟説。
2012年以來,白鶴每年都會出現在鄱陽湖附近的五星墾殖場。2017年,周海燕發動國內外愛鳥人士租下近500畝當地藕田,建起五星白鶴保護小區,作為白鶴的“專有食堂”。在政府支持下,如今藕田已擴展到千餘畝,最高峯時超過2200只白鶴“到訪”。
來到五星白鶴保護小區,烏什卡諾娃向周海燕轉交了俄羅斯聯邦薩哈(雅庫特)共和國對外聯絡和民族事務部的感謝信。信中寫道:“薩哈人相信白鶴會帶來幸福,我們真誠地祝願,保護白鶴方面的傑出工作給您們和全體中國人民會帶來幸福!”(參與採寫:姜賀軒、陳毓珊、郭豐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