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是冰川地貌廣佈的大洲,從峽灣、湖泊、平原到高山都有分佈
歐洲位於亞歐大陸西部,西臨大西洋,北瀕北冰洋,南部隔地中海與非洲大陸相望,東部以烏拉爾山、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峽為界,與亞洲接壤。從緯度位置來看,歐洲主要位於北緯40°至北緯70°之間,北極圈在歐洲北部地區穿過,從熱量帶的角度來看,歐洲大部分地區都位於温帶和亞寒帶地區,少部分區域位於亞熱帶和寒帶地區。
冰川地貌廣佈的歐洲
歐洲沒有陸地位於熱帶地區,所以歐洲無法種植橡膠、咖啡、可可、香蕉等熱帶經濟作物,因此在大航海時代,當新航路開闢後,大量歐洲殖民者在非洲、亞洲和南美洲等熱帶地區建立殖民地,開闢熱帶種植園,奴役當地民眾種植熱帶經濟作物,然後將熱帶經濟作物運回歐洲,從而形成了農業地域類型中的“熱帶種植園農業”。此外,由於歐洲位於中高緯度地區,在地貌分佈上,歐洲大陸廣佈冰川地貌,可以説在歐洲大陸上隨處都能看到冰川作用的痕跡。當然,目前歐洲大陸並沒有大面積的覆蓋冰川,但是在距今約200萬年前的第四紀冰期,地處中高緯度的歐洲有着廣泛的冰川覆蓋,從而也就形成了大量的冰川地貌。
北歐峽灣地貌
首先,是位於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峽灣地貌”,從衞星圖當中我們發現,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側的海岸線具有明顯的鋸齒狀特徵,海岸線十分曲折,分佈着大量深入內陸的海灣,這些海灣的形態通常呈現條帶狀分佈,相互交錯的帶狀海灣分割着海岸陸地,從而形成十分破碎的海岸線。而這些海灣的形成主要就是由發源於斯堪的納維亞山脈的冰川,在重力作用下向大西洋滑動時,向下侵蝕而形成的,後來冰川消融後留下了深深的海灣,這就是著名的“峽灣地貌”。在歷史上這片地區是維京人生活的區域,而多海灣的峽灣地貌成為了維京海盜天然的藏身之處。
芬蘭南部湖泊分佈圖
其次,是位於北歐地區的大量“冰蝕湖泊”,特別是北歐三國之一的芬蘭,境內分佈着大大小小數量眾多的湖泊,被稱為“千湖之國”。芬蘭雖然被稱為去“千湖之國”,但是實際擁有的湖泊數量何止上萬,芬蘭的湖泊總數約有18.8萬個之多,真是名副其實的“萬湖之國”。芬蘭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湖泊呢?這些湖泊的形成主要是由於冰川的侵蝕作用而形成,芬蘭地處高緯度地區,在幾十萬年前芬蘭和今天的格陵蘭島一樣覆蓋着厚厚的冰川,這些冰川重量巨大,並且處在緩慢的移動之中,從而對地表施加了巨大的力量,冰川移動之後,地面就變得凹凸不平。後來,冰川逐漸消融,露出了坑坑窪窪的地表,地表水匯聚到窪地中,形成了大量的湖泊。
西歐波狀起伏的平原
再次,是位於歐洲廣闊地區的“波狀平原”,歐洲是一個以平原地形為主的大洲,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在歐洲西部地區,平原主要分佈在中部地區,主要包括西歐平原和波德平原兩大部分,而在歐洲東部地區,大部分地區都是平原地形,屬於東歐平原的組成部分。不過,歐洲的平原和我國的華北平原、東北平原等有很大不同,我國的平原大多十分平坦,但是歐洲的平原多呈一定的波狀起伏,也就是歐洲平原多有一定的坡度。而形成歐洲平原波狀起伏的原因是由於冰川作用,這些平原地區曾經也被冰川覆蓋,冰川在移動過程中攜帶了大量的石塊和泥沙,這些物質隨着冰川運動而搬運,最終由於冰川融化而堆積,形成“冰磧物”,正是由於冰磧物的堆積,才形成了波狀起伏的平原。
阿爾卑斯山脈
最後,是位於歐洲南部阿爾卑斯山脈中的“山嶽冰川地貌”,歐洲南部地區地處亞歐板塊和非洲板塊的消亡邊界,由於板塊之間的碰撞擠壓,地殼隆起從而形成了阿爾卑斯山脈,阿爾卑斯山脈是一座年輕的山脈,山脈十分高峻陡峭,平均海拔在3000米左右,其中有82座山峯的海拔在4000米以上,海拔4810米的勃朗峯是最高峯。由於,阿爾卑斯山脈海拔高,山上分佈着大量的山嶽冰川,由於冰川作用,在阿爾卑斯山上能夠看到角峯、U型谷、冰斗等冰川地貌。角峯是指由幾個冰斗所圍成的山峯,因冰斗後壁不斷後退,使所圍山峯成為高聳尖鋭的山峯。U型谷是由於冰川在向下滑動過程中侵蝕而形成的谷地,底部相對平坦開闊,呈“U”字型。
阿爾卑斯山脈U型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