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
崔士鑫
《 人民日報 》( 2023年12月26日 第 17 版)
站在碼頭邊的住處樓頂,遠眺巴塞羅那城區,最引人注目的當數那根斑駁滄桑、近20層樓高的哥倫布紀念碑柱。矗立碑柱頂端的哥倫布塑像右臂高舉,指向大海,彷彿在宣示他走在同時代人之前的信念:“大海的對面是陸地!”
整整530年前的1493年,哥倫布第一次從美洲探險凱旋,走上位於今巴塞羅那國王廣場一角、通向當年王宮大門的圓弧形台階,向他的贊助人告知航行成果。巴塞羅那成為第一個聽到哥倫布宣佈發現新大陸的地方。哥倫布是意大利人,而今卻聳立於巴塞羅那的天際線上方,成為巴塞羅那的醒目地標之一,透露出這一被譽為“地中海明珠”的港城勇於探索新事物、包容各種奇思妙想的特質。
走在巴塞羅那街頭,古老巷陌給人的初步印象是不東不西、光怪陸離。這裏有古羅馬城牆的斷壁殘垣,老城核心區仍可見不少哥特風格的舊建築,貼有馬賽克圖案的建築則讓人想起阿拉伯人一度經營巴塞羅那的歷史,而灰黑、靜穆的國王瞭望塔,記錄了巴塞羅那雄起於地中海的輝煌歲月。
巴塞羅那最有特色的建築,是素有“怪才建築大師”之稱的高迪的作品。高迪1852年出生於一個世代做鍋爐的鐵匠之家,這培養了他良好的空間解構能力與對雕塑的獨特直覺。同時因為他自小腿部殘疾行走不便,不能與小夥伴一起玩耍,更多時間只能獨自觀察大自然,這成就了他日後師法自然的建築理念。
高迪敏鋭觀察到,“大自然不存在直線”,也很少存在正圓。因此他的建築作品幾乎不存在直線與正圓,或是波浪式的外形、凹凸不平的牆面,或是扭曲的門板、傾斜的立柱,或是隨意延展的長椅、高低錯落的護牆,煙囱如扎堆的頂盔武士、遠古怪獸,門窗如神秘的面具、張開的大嘴,加上點綴在牆面上色彩斑斕的瓷片,以及與建築搭配的蘑菇、糖果屋、七彩大蜥蜴等,形成了多姿多彩、童話一般的世界。同時代一些同行視他的建築為“瘋狂”,然而他有七處建築作品,如今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桂爾公園、米拉公寓、巴特羅之家……巴塞羅那一半以上旅遊景點,都是高迪的作品,幾乎是一個人“養活”了一座城。
當然高迪最“瘋狂”的作品,還屬始建於1882年、至今尚未完工,卻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聖家族大教堂。雖然施工吊車轉動、腳手架高懸,但人們只要佇觀這座傾注了高迪43年心血的高大建築的細節,就無不為其想象之奇特、描繪之細膩所感動和震撼。尤其由於仍在建設當中,沒有人知道它最後的模樣,彷彿一座未知的“新大陸”,讓人們去想象與探索,這成為巴塞羅那發人深思的一大奇觀。
巴塞羅那不只有高迪,這裏還孕育出許多傑出的建築大師,包括畢加索這樣的藝術天才。在隨意自然的巴特羅之家旁邊,就有優美精緻、宛如蕾絲包裹的雷歐·莫蕾拉之家,新哥特式風格的阿馬特耶之家。由於三座建築風格截然不同,人們戲稱這裏是“不和諧街區”。但如果抱着創新、包容的眼光去看,這種差異之美,才是最符合大自然形態的和諧。它也使人們流連於巴塞羅那有如大自然般豐富多彩的街巷時,不時會有發現“新大陸”般的驚喜。這也是巴塞羅那吸引世界各地遊人的魅力所在。
在古老與現代、傳承與創新之間,巴塞羅那應也曾有過掙扎。1926年6月,巴塞羅那興高采烈地為一條有軌電車舉行通車典禮,一位可能對其懵然無知的老人卻被這在當時剛興起的交通工具撞倒,送醫不久就撒手人寰。沒想到這位老人就是正沉浸於他的建築構想當中的高迪。這一不幸事故,似乎寓示了古老與現代的衝突。好在自古面向大海、港口通達四方所養育而成的城市特性,使巴塞羅那延續了其創新與包容兼具的風貌。
上世紀90年代初,在歷經半個多世紀才艱難取得1992年奧運會主辦權時,巴塞羅那最關心的是現代化體育場怎樣與地中海自然風貌和諧相融。儘管因賽事需要進行了大規模建設,但由位於蒙錐克山上的原世界博覽會會場改建的奧運主會場,始終保留着博覽會會場原有的建築立面與風格,以及加泰羅尼亞山丘般的外形。至今從山下的港區望上去,只能看到一座綠意葱蘢的海邊丘山,充滿了山海相接的自然氣息。
然而正如1992年奧運會首創用古老射箭術點燃奧運火炬,成為奧運開幕式經典,在崇尚自然、開放包容的巴塞羅那,創新一直沒有停止。阿格巴塔、世界貿易中心、時空通訊塔……新建築依然充滿設計感。即使“古董級”的巴特羅之家、米拉公寓等,也已成為中國和西班牙的合作項目——高迪數字博物館的組成部分。遊人戴上VR、AR等設備,就能看到抽象似魚的窗户,赫然浮現一條魚,塗有龜背花紋的壁爐,悠悠遊出一巨龜。現實中空蕩蕩的房間,鏡頭中卻擺滿高迪時代的傢俱與各類用品……百度的數字技術讓高迪的建築理念和奇思妙想,活靈活現展示眼前,給遊人帶來沉浸式的新鮮體驗。
類似於網言網語所説的人有“人設”,城市也有“城設”。巴塞羅那的“城設”,或許就是創新與包容。實際上,創新與包容正如鳥之雙翼。創新的因子多,易養成包容的心態;有了包容心態,就會有更多創新。或許,這才是“地中海明珠”給人的大發現與真啓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