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克勞福德公共政策學院“政策論壇”網站8月20日文章,原題:中國-太平洋島國的旅遊未來在哪裏 旅遊業是太平洋島國的支柱產業,2018年為該地區貢獻11.1%的GDP,創造13.1萬個崗位。中國一直通過促進旅遊業合作提升國際交往,這意味着旅遊業有望推進太平洋島國的後疫情時代復甦。
由於起點低,中國在新冠疫情前曾是該地區增長最快的遊客來源地。到2040年,中國遊客在當地所有外國遊客中,佔比有望增至26%。中國快速增長的中產以及中國—太平洋島國關係的蓬勃發展,是當地的中國遊客顯著增長背後的動力。但儘管增長迅速,該地區仍不是中國人的主要遊覽目的地。2018年該地區的中國遊客佔比5.84%,僅佔中國所有出境遊客的0.088%。
但若中國經濟繼續以疫情前速度增長,那麼當國際旅遊最終恢復時,到訪該地區的中國人很可能繼續增多,因為太平洋島國和北京政府對此都興趣盎然。
鑑於疫情對太平洋島國經濟造成毀滅性影響,提振來自中國的遊客人數對該地區頗具吸引力。從北京的角度看,隨着“一帶一路”倡議開展,很可能尋求提升雙邊旅遊業合作以加強民間外交。隨着與美日澳新等傳統大國在該地區展開地緣政治競爭,中國將把旅遊業當成進軍該地區的一個有效途徑。
雙方旅遊合作也面臨挑戰。首先,帕勞與台灣的“關係”,將令前往這個太平洋島國的中國人繼續減少。其次,太平洋島國的遊客承載能力有限。第三,缺乏定期直航阻礙雙邊旅遊合作。最後,當地旅遊業引發爭議或失敗的一些投資損害中企信譽。但不管怎樣,當疫情危機結束後,赴太平洋島國地區的中國遊客會大幅度增長。疫情衝擊下,這些多為脆弱小島經濟的國家很可能會加倍努力,以恢復包括中國遊客在內的國際遊客數量。(作者Denghua Zhang,崔曉冬譯)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