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重慶主城和成都雙核為驅動,以成渝古道、長江上游、成綿樂三條旅遊帶為串聯,以“五橫五縱”多條旅遊支線為骨架,串接生態旅遊大環線,推動七個特色旅遊區合作聯動發展,共同構建“雙核、三帶、七區、多線”的空間格局……5月26日,紅星新聞記者從四川省文旅廳獲悉,《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規劃》已正式印發,明確了今後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的路徑。從目標任務看,到2025年,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協同發展的體制機制將全面建立;到2035年,全國文化旅遊發展創新改革高地、全國文化和旅遊協同發展樣板、世界級休閒旅遊勝地基本建成,成為我國文化和旅遊創新發展活躍增長極和強勁動力源。
▲九寨溝美景
值得注意的是,《規劃》包括規劃背景、總體要求、空間佈局、構建巴蜀文化保護傳承利用體系、推進世界級休閒旅遊勝地建設、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文化旅遊消費目的地、深化區域協同發展、規劃實施保障八部分內容,全面對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大國家戰略。
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有多大?《規劃》明確其規劃範圍包括重慶市、四川省42個市(區、縣),總面積18.5萬平方公里,輻射帶動重慶市和四川省全域範圍。圍繞這一區域山水相連、歷史同脈、文化同源、資源稟賦突出等特徵,兼顧協同共建、互補共贏、產業融合、均衡發展等原則,《規劃》提出以“雙核”為驅動,以“三帶”為串聯,以“五橫五縱”多條旅遊支線為骨架,串接生態旅遊大環線,推動“七區”合作聯動發展的具體內容。
“雙核”主要指以重慶主城和成都雙核為驅動,其中重慶主城目標為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世界知名都市旅遊目的地;成都則突出旅遊都市型、國際化和綜合性的特點,建設世界文創、旅遊、賽事名城和國際美食、音樂、會展之都。
“三帶”則分別為:成渝古道文化旅遊帶,將依託成渝中軸交通幹線,強化成渝雙城樞紐集散功能,串聯成渝地區中部城市羣,輻射帶動遂寧、南充、內江、自貢、資陽、大足、榮昌、永川,推動打造多條旅遊線路,促進成渝地區中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長江上游生態文化旅遊帶,依託長江干流,重點發展內河遊輪、山地度假、都市休閒、生態康養、鄉村旅遊等,助力長江國際黃金旅遊帶建設;成綿樂世界遺產精品旅遊帶,依託G5、G93高速公路,串聯成都、綿陽、樂山、德陽、眉山等區域,輻射帶動廣元、巴中、雅安、西昌、攀枝花等地,發揮三星堆、九寨溝、大熊貓等世界級旅遊資源優勢,建設世界級精品旅遊線路,打造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集羣,全面帶動周邊地區發展。
“七區”包括大峨眉—大熊貓生態文化旅遊協同發展區、古蜀文化與嘉陵山水休閒旅遊協同發展區、石窟石刻藝術與鄉村旅遊協同發展區、大巴山生態休閒與高峽平湖旅遊協同發展區、武陵山—烏江流域生態文化旅遊協同發展區、大華鎣—明月山紅色旅遊與綠色康養協同發展區、民俗文化與江河風光旅遊協同發展區七個特色旅遊區。
“多線”包括廣元—巴中—達州—萬州、成都—閬中—巴中、雅安—樂山—自貢—重慶、重慶—瀘州—宜賓、涪陵—武隆—黔江等五條橫向旅遊通道;巫山—萬州—黔江、重慶—廣安—達州—城口、廣元—南充—廣安—重慶、綿陽—遂寧—內江、成都—自貢—宜賓等五條縱向旅遊通道。同時,以岷山—邛崍山—涼山、米倉山—大巴山、武陵山、大婁山四大自然生態屏障為基礎,依託沿線國道、省道、縣鄉道路,加快旅遊風景道建設,構築生態旅遊大環線。
此外,《規劃》還明確將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文化和旅遊消費目的地。比如,支持重慶、成都結合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加快建設立足西部、輻射全國、面向世界的具有國際時尚魅力和巴蜀文化特色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推動涪陵、合川、樂山、雅安、南充等發展人文休閒、度假康養,打造成渝“後花園”。推動萬州、江津、銅梁、自貢、內江等,圍繞特色美食、傳統工藝產品、民俗節慶、自然遺蹟等建設特色消費城市。推進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城市建設,推動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城市建設成為示範城市、區域文化和旅遊消費中心城市。為積極拓展消費空間,《規劃》還提出,將以業態創新、場景營造、品牌集聚、功能完善為重點,實施特色商業街區品質提升行動,推進街區向場景化、智能化、特色化升級。依託山水人文資源、特色美食等建設特色消費集聚區,打造一批人文氣息濃厚的特色名街名鎮。打造夜間消費載體,推動建設一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
紅星新聞記者 李彥琴
編輯 譚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