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説説這次旅行】
梵淨山是貴州最獨特的一個地標,是黔東靈山,是生態王國,是風景勝地,是一方淨土。2018年7月2日,銅仁梵淨山成功列入了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梵淨山申遺的成功讓更多的人知道了這個佛教勝地。
在地球東經108°,北緯27°的地方,有一座古老的山,經過10多億年的變化,逐漸演繹成了一座神山,成了仙人們上天入地的窗口,也因此成了一片超越時空的淨地。
千百年來,芸芸眾生來此登高入雲,極目遠眺,想看看天上的世界。當看到山外有山,雲外有云,天外有天,在一睹仙山的神奇之後,感覺中自己飄飄然入仙,隨風而去,忘記了塵世,超越了時空。這就是位於中國西南方的梵淨山。
大自然造物的神奇力量,使梵淨山富集了令人陶醉的自然風光。梵淨山,山勢雄偉,層巒疊嶂;坡陡谷深,羣峯高聳;溪流縱橫,飛瀑懸瀉;千姿百態、崢嶸奇偉。置身此山中,儼然畫中行,恍若仙山遊。這裏,是昇仙之山,昇仙的傳説千古流傳。
關於攝影
相機:佳能5D3、佳能60D
鏡頭:佳能16-35mm、適馬70-200mm
運動相機:gopro 6
航拍:大疆 曉
手機:iphonex
後期:Photoshop
關於行程
D1:到達銅仁機場或高鐵站,坐車前往銅仁寨沙侗寨,晚上參加篝火晚會
晚餐-月上寨沙
D2:觀音瀑布,三特索道,萬寶巖,靜心池,亞木溝
午餐-月上人家,晚餐-月上寨沙
D3:三特索道,萬寶巖,靜心池,紅雲金頂,蘑菇石,老金頂,拜佛台,西線杜鵑花,萬米睡佛,十月懷胎樹
晚餐-梵淨山苗家土酒館
D4:天生橋景區
早餐:江口第一粉
午餐:刨湯
注意事項
1 、爬山時會特別熱,頭上最好搭一張毛巾,爬山時間慢的約需 5—6 小時,快的也要3—4 小時,有滑桿。沿途沒有或很少有賣吃的,最好自己帶一些乾糧。
2 、夏季當心蛇,沿山路走一般不易碰到蛇,可別另闢蹊徑。
3 、山地風雲變幻莫測,選擇好天氣上山,否則遇上大霧有什麼景觀都看不見的遺憾,能見度差的天氣還需十分注意安全,千萬別站在懸崖峭壁邊上。
4 、根據不同的上山地點,通常遊覽梵淨山有南線和西線兩種選擇,如需乘坐索道只能選擇由南線上山。
a 、南線:從江口上下山,由景區南大門上山,乘坐全長9 公里的環山觀光車,換乘高空觀光索道至萬寶巖,再步行約20分鐘即可到達核心景區普渡廣場。遊覽結束後可選擇由印江方向步行下山,行程約3 小時,或者由原路乘坐索道返回。
b 、西線:由印江經張家壩到西線山門約 2 小時車程,再換成觀光車約30分鐘至棉絮嶺,再步行約3 小時可到達核心景區普度廣場。遊覽結束有後沿8000 級石階或乘坐索道往江口下山。這樣可走完全程主要景點,且不走重複路。但是銅仁到印江比到江口遠很多,路也不太好走。
5 、梵淨山為中亞熱帶山地季風氣候特徵,氣候變化多端,晝夜温度變化快。夜間最冷。建議備好雨衣雨傘。(山頂有一次性雨衣賣,經濟實惠,山頂風大,雨衣比雨傘更實用),另外在山頂過夜,一定要帶好禦寒衣服。
6 、每年的4-5 月是梵淨山最美的季節,可以看到滿山的野生杜鵑花。農曆八月十五左右,天氣通常較為晴朗,白天看日出,晚上能賞月。去梵淨山一定要避開連綿的雨季,否則上到山頂什麼也看不見,也會增加危險性。
7 、梵淨山最熱的是7 月下旬,平均氣温為24℃,最冷為一月上旬,平均氣温為 4.6℃。降水季節集中在5-10月。遊客若在此時出遊,應帶上雨傘和較厚的衣服。
貴州是一個山美水美的地方,確實是一個旅遊度假的好去處。
玩轉梵淨山貴州神奇第一溝亞木溝,一個不為人知的七彩秘境
看山看水看貴州,梵淨歸來不看山,亞木歸來不看水。
亞木溝,一個神奇的地方,一個瀰漫着浪漫的地方,一個洗心滌慮的地方,是生態旅遊的最佳目的地。
在這遠離喧囂,天然靜謐的深溝之處,連植物也彷彿帶上了靈氣。鮮紅欲滴的火棘果、岩石上嫩綠的青苔、嬌豔小巧的栽秧泡,只等你在旅途中發現,和它們輕聲説一些悄悄話。
兩邊的峭壁,不時有飛流直下,在岩石上跌蕩飛濺,激起萬千雪花。亞木溝之水由於源自梵淨山頂峯,歷來被當地人稱作“聖山來的聖水”,又謂之“八寶液”。
拋開塵世的紛擾,遠離城市的喧囂,尋找一份寧靜,奢侈地享受旅不問人,行隨己意的瀟灑,貴州第一溝亞木溝。
沿峽谷行走,欣賞溪流和岸邊各種樹木青草融合的幽然美景。雨天峽谷各處的“紫煙”升起,漂浮在遠處的山谷中,又是一派平時看不到的特別的景色。
亞木溝的水,清冽得如同水晶,像一條透明的綢帶,順着彎彎曲曲的山谷流下來。不少地方,被流水沖刷出這樣的小洞。
岩石上佈滿了綠幽幽的青苔,我已被迷醉在這碧波里。這裏遊客相對稀少,落得一個清淨,山澗裏除了淙淙水聲,只剩下鳥兒在鳴唱,蝴蝶在扇動翅膀。
亞木溝本無路,是勤勞聰慧的人們,飛架棧道於陡壁,從此天塹變通途。亞木溝迷人的美景,也從此毫無保留地呈現在世人的眼前。
沿着溪邊的小道,你可以漫步,也可以駐足,你可以品察花瓣上的露珠,也可以欣賞從樹枝上垂下來的枯藤。溪面枝葉,難留溪水奔流,水汽蒸騰,在葉面結下露珠,似是送別時流下的淚水。
據説亞木溝是空氣罐頭髮源地,空氣負氧離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高達12萬至16萬。的確這裏空氣冰冰涼涼的,我也忍不住大口大口呼吸起來,沁人心脾,還夾雜着泥土和青草的味道。
貴州神奇第一溝亞木溝,一個不為人知的七彩秘境圖片
你可以欣賞碧玉一般流動的溪水,當越過溪中的石子時,會泛起白色的浪花。暗紅色的石子有大有小,隨意地散佈於溪中。那些身形巨大的石頭,抵受住水流的衝擊,迫使溪流改變方向。
溪水時分時合,或跌或漫,一路奔流而下不復回。老藤垂下,下臨溪而不墜,上接樹而不可尋,似一架架鞦韆,可惜美人無心蕩,只餘鞦韆空幽幽。溪水過隙,白浪濤濤,似白龍盤旋,故取名為龍洞,棧道在峽谷兩岸忽左忽右,百轉千回。
亞木溝絕對是探險、覓奇、尋幽及休閒養生的地方,曾有詩人寫下“冬暖夏涼神仙府,山清水秀亞木溝”的讚語。
山樹青青,可以滌我眼,溪水碧碧,可以清我足,峽谷幽幽,可以靜我性,這何嘗不是一次心靈的旅程呢。狹窄的溪谷,有時會將溪水擠壓成一條抖動的白練。
這裏的水是近乎透明的無色,流過不同的地方就顯現出岩石河岸原有的顏色,它也是極其清澈乾淨的,發源於梵淨山,在遠離遊客區的峽谷盡頭,水可以直接掬起飲用。
青石板的煙雨是一首脱離了古韻的詩,雖然遠離了昔時的華麗,但在這個充滿了温情的畫幅中,更會讓人深深地感受到一份別樣似夢非醒的迷離。
漫步在雨中,看雨滴敲打成了一珠珠水花,迎面而來的清新,還有雨打泥土時的芬芳。素衣秀髮漫散的温柔,還有那油紙傘下的款款柔情,每一幕觸動心絃的畫面都似記憶過往的深情流連。
亞木溝的山水是博大而慷慨的,它不為一分錢的名利,它一無所有,它高貴無比,它的子民接受它的滋養,嚮往的人們,領略它的風情,嗅着它的氣息,拍着它的梵水,它不憑添一分的驕傲,也不稍減一分的靈氣,它就是它,它永不改變,人類也就永遠鮮活。
土家風情園裏面有土王樓、蠟染體驗館、對歌潭、古法釀酒坊等景點,不僅可以眼觀,還可以親身體驗,過一把當土家族人的癮。
梵淨山無疑就是養心的天堂,世間難得的一方淨土
行走於梵淨山,行走於蒼茫大地,行走于山野村上,如讀萬卷書,如度慈悲心,茫茫紅塵,我思故我在。
梵淨山,這座極具佛教色彩的貴州第一山,為黃河以南最古老的台地,在延綿數百里的武陵山脈中,獨秀羣峯,傲視武陵。
坐上索道,隨着纜車徐徐往山頂去,透過纜車的玻璃,俯視下界,鬱鬱葱葱的原生植被,樹木繁茂。空中欣賞別有一番風味,眺望遠處,山景朦朧,霧漸漸向這邊包裹而來,如同徜徉於詩畫之中。
梵淨風景,不得不談高山石林中的蘑菇石、萬卷書、紅雲金頂、雲海林濤、梵淨佛光、天仙橋、定心水......
杜鵑花一簇挨着一簇,一片連着一片,那些盛開的花朵遠遠望去就像燃燒着的火焰。杜鵑花的每一次怒放,都顯示出生命的奇蹟,杜鵑花的盛開又是那麼美麗,那麼引人注目,那麼有生氣。
在水墨色的雲霧裏,幽隱着,縹緲着,嫋娜着,分明就像一個頭戴青布方巾的苗家少女,玉立在我的面前,靜靜的翹首遙望遠遠的白雲深處,像是在等待遠方的那個客子,等待那個為之傾情的歸人…….
四處溪流擁翠,滿眼綠色,一片清幽,一尊高約百米的孤立石峯矗立於梵淨山巔,如出土玉筍直插蒼穹,時而浮雲繚繞,時而沐浴陽光,當地也稱為紅雲頂。這段登山險道,感覺比起華山之險也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裏,靜立着一個地球同緯度最原始的生態王國;這裏,靜卧着一尊世界上最大的萬米睡佛;這裏,靜躺着一處塵世間最脱俗的梵天淨土。
梵淨山系武陵山脈主峯,方圓八百里,古老的山體距今已有1014億年的歷史,峯巒巍峨雄奇。羣山若怒濤駭雲,似巨獸飛奔。遠看蒼莽起伏的梵淨山,新金頂恰如龍吟於天,海拔2493米,從山腳到山頂,八千級台階,沒有點豪情的人是登不上這高度的。
越過淨水池,轉眼之際便到了新建的承恩寺,上下殿宇分別為上茶殿、下茶殿。穿行其間,金碧輝煌的寺廟中還殘留着一段滄桑濃烈的石牆,牆體由塊塊板岩疊造而成,石牆拱門上方,鑲嵌一塊石匾。
梵淨山頂沒有絢爛的煙霞,只有寂寥的靜默。滿山的雲霧泛着煙青的色,靜穆,高冷。清白的晝光就像上帝的眼,冷靜的注視着下面的世界,天底層芸芸眾生的塵世間,卻照不見半天裏自己的晦暗。
要上紅雲金頂的時候,在最陡峭之處,人們只能靠鐵鏈攀登而上。這對那些有恐高症或有心臟病的人來説,是一種遺憾,他們沒辦法分享到那種征服後的愉悦。
美好的自然山川與人文宗教結合,變得更有靈氣。登上山頂,聽到天雞鳴叫,放眼宇內,目極八荒,再柔弱的人也會敞開胸懷,豪呼幾聲。
名山藏古剎,梵淨山,不愧為佛教勝地,廟宇自然是不可少的,登山的階梯一側有廟,風光無限的新老金頂,乃至山腳都有廟。
不愧是“大慈佛國,養心天堂”,登上這裏,凡塵俗憂皆拋腦後,這就是佛的力量,養心的天堂。
站在金頂,陡見雲奔霧湧,忽而讓整山消失,忽而呈現一望無際的碧綠,忽而凸顯出梵淨山桀驁不馴的丰姿,其大開大合,波瀾壯闊,隨着雲霧起落,山形變幻,人聲應和,整個梵淨山頂成了一座美輪美奐的舞台。
梵淨山頂如海的雲霧湧動,如大海里泛起的泓泓清波,亦似西子温柔地紈紗在吳溪的水中。乳白的清暉靜靜灑下,瀰漫了梵淨山頂的每一個角落,給這禪意幽微的紅塵深處,平添了幾多靜美而清冷的氣息。
要想登上金頂,是需要一番功夫和膽量的。上山的路險峻、陡峭,緊貼於懸崖峭壁上,幾乎垂直,開鑿有隻可容一人攀登的逼仄石磴,于山腰盤旋之處,更為險峻,攀爬時必須格外小心,雙手抓住垂掛的鐵索,手腳並用一步一步往上攀爬,有時須像猿猴樣貼身緊挽鐵索,絲毫不能大意,稍有不慎便會跌落,不時有膽小的女遊客嚇得驚聲尖叫。
登這麼險峻的山,對某些人來説,是小菜一碟。明代開始在金頂建寺廟的和尚、工人,把一石一瓦背上金頂。又如眼前抬遊客上山的滑竿夫,皮膚和古銅器顏色一般。
名山自有高手,我等空手道登山一族在山上氣喘神定發幾聲呼喊,對江山揮舞幾下手臂之輩,見這些每天抬人上山下山的滑竿夫,不禁心噓:名山就是名山,一個滑竿夫都練成了無敵鐵腿功,更多莫測奇詭的東西隱在此山中。
如果人間真有天堂,梵淨山無疑就是養心的天堂。如果人間真有仙境,梵淨山奇異的靈山秀水就是蓬萊仙境。若想在浮躁紛擾的現實生活中尋覓一份清淨,沐浴佛教經典修心養性,梵淨山便是世間難得的一方淨土。
在金頂的金刀峽上,有三座飛橋相連,其中最頂上的一座稱為“天仙橋”,為明代所建,長4米,寬1米,是從50千米以外運來的塊塊巨石砌成的拱橋。在金刀峽一劈兩半的金頂絕頂,分別建有釋迦殿和彌勒殿,釋伽掌管現在,彌勒把握未來。
金頂自梵淨山上突兀而出,直插雲霄,凸出地面100米,堪稱“擎天一柱”。金頂上有兩座寺廟,一邊為釋迦殿,一邊為彌勒殿,中間由一石橋連接。
爬至山頂,山頂的峽溝之上架起了一座天橋,站在天橋上,俯視下界,白茫茫的一片霧海;抬頭望,有一種伸手欲觸天庭,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的感覺,怕驚動了天上的神仙。
站在純爺們味十足的石柱之頂,看鐵瓦石牆,讀風起雲湧,頌春華秋實,吐日月精華,思人生哲理,確有一種乾坤滿懷的感覺。
梵淨山西線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杜鵑花深深吸引着人們的視線,一邊發出內心的讚歎,在這裏,杜鵑成了花的主宰,數它開得最豔,多姿多彩,無論是緩緩徜徉於,還是輕輕漫步在花洋,細細品味綴滿林中的紅色、白色、粉紅色、紫色等顏色的杜鵑花,心底不由嘣出人面杜鵑兩相映的詩句。
幸福也就彌散在了這梵淨山,到哪都逃不開幸福的氣息。高雅,清新,粉粉的妝容,粉粉的體味,尋覓花開世界裏的一抹輕靈的淡紫,看它悠悠綻放,心,睛好。
當然,這種原始生態還包括梵淨山周邊那些有着濃郁民族色彩的苗族、土家族等古村落。它們,也是梵淨山饋贈給現代社會的珍寶。
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梵淨山,既是中國的佛教名山,更是全世界人們心目中的空靈之山、純淨之山。
梵淨山,以一種凌然的姿態,突兀在精神的高地,金頂攪動虛空,屹立成信仰的燈塔。
遠離喧囂的寨沙侗寨,彷彿古樸原始的江南小鎮
進入侗寨景觀大門,廣場、鐘鼓樓、農家樂、二層吊腳樓、小橋流水等,一一撲入眼簾,宛如進入古樸原始的江南小鎮,亦或山寨。沿着青石板路曲折徜徉,百步之餘,豁然開朗,一個圓形的廣場如孔雀開屏,廣場一角矗立着一座侗寨的標誌性建築——鐘鼓樓,鐘鼓樓旁矗立着幾棵具有百餘年樹齡的名貴楠木——金絲楠,蒼老而虯勁,風景別樣。
廣場前方是一個獨具匠心的舞台,木製的舞台下面有冽冽清流,微波吻岸、鴨鵝嬉遊,好一幅閒適恬淡的田園風光。
坐在這遠離喧囂的山村裏,品一品梵淨山生態王國特產的梵淨翠芽,便有一份難得的雅趣與愜意;嘗一嘗江口靈山秀水獨有的綠色新鮮、口感獨特的山野菜,就能忘卻人世煩擾,收穫一份自然恬靜的異域風味。
虛虛實實,古今融合,傳統與現代,生態與休閒,繪就了一幅風情萬種的奇妙圖畫,且有一户一景,移步換景之閒趣。身臨其境,給人一種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遊之感。
出得寨門、仰望遠山,心情格外愉悦。寨沙依山傍水,人傑地靈。門前碧水如畫,屋後青山似黛。河畔古樹參天,寨子青山環抱。修竹掩映吊腳樓,溪流環繞踩歌堂。真乃人間仙境好去處,世外桃源何生疑!
這裏的建築都是典型的侗家兩層吊腳樓,大多數是沿襲以前的建築風格新修的。每家都是獨門獨院,石板巷道聯通各家各户,門前圍着矮柵欄,有的人家栽樹、有的養花、有的種菜,散發着濃濃的鄉愁。
曾經有人這樣評價寨沙:説她“遠看似人間仙境,近遊如世外桃源”。凡是侗寨,必有鼓樓。據村裏的老人説,鼓樓是侗寨的象徵,如果寨子裏沒有鼓樓,就沒有凝聚力,這個地方的人就不會發達興旺,所以他們對鼓樓是特別敬畏的。
婆娑斑斕的寨沙侗寨依卧於梵淨山腳,在羣山拱抱之中,寨沙猶如慵懶的侗家少女半依半攬在瓊樓玉宇棲息。夜色朦朧,就在這樣的傍晚,點燃篝火讓火光照亮岸下的浪花漣漪,點燃一堆篝火,就是點燃遙遠的記憶,點燃一鵬篝火,就是燃旺純潔的友誼。
侗族民俗歌舞表演篝火狂歡夜,熊熊大火燒起來了。遊客和村民們蜂擁而上,圍着大火胡蹦亂跳還加上咆哮和狂笑,一點兒不是瞎説,如果不是大家身着現代的服裝,真讓人感覺穿越到了幾百年前。
篝火平靜的燃燒着,晚會格外的熱鬧,我的一顆心劇烈的跳動着,一個有一個精彩的節目接踵而至。
頭髮與身姿在微弱的燈光中飄動,彷彿全世界都投入到旋律中,時間斷裂的聲音,像一雙悲傲的蝴蝶,身軀輾轉纏綿。
行走在寨沙侗寨,不用刻意去尋找風景,更不用刻意去感受侗族文化。在這片土地上,風格迥異的兩層民俗木房,矗立於廣場左側的鐘鼓樓,還有鐘鼓樓旁幾百年屹立不倒的金絲楠木,斑駁的石板巷道,小橋流水等等都充滿了故事,讓一個個尋訪者都陶醉在它的萬千風情裏。
天生橋大峽谷沉睡千年以後,變成為了中國最美峽谷
雲煙四合,巖巒疊起;蒼勁的松,橫空的霧,流動的歌。銅仁大峽谷沉睡千年以後,突然間,在過往的流雲裏,尋找美妙的音樂。原始的峽谷和森林,一塵不染的清新空氣,迷人的溪瀑組合成奇幻的自然風光,水清石奇、林茂花繁、懸崖峭壁、溶洞瀑布、景色迷人,被譽為中國最迷人的峽谷。
天生橋位於銅仁市城北12千米處的川硐鎮西邊,高約110米、寬約150米、長約70米,險峻雄偉,蔚為壯觀,猶如一根大梁橫亙兩岸,故古代又將天生橋河稱為大梁河。巨大的橋洞呈倒V字形,高50餘米、寬30餘米。 天生橋河在她穿山越谷的52公里流程中,天然落差達255米。
銅仁天生橋大峽谷中突起的山峯,一節節,一層層,下粗上細,自成一體,看上去有如剝落胞衣的巨大竹筍。在大峽谷面前,我們都是一個小小的點,彷彿置身於浩渺悠遠的世外天地之間。
高落差使得這段河流更加湍激,常常是險灘密佈、羣石錯出、急湍奔瀉。天生橋峽谷風光神奇險幽,河水時而碧波盪漾,一潭翠綠;時而清流漱石,一灘白浪;時而水平如鏡,靜若處子;時而波濤翻滾,聲若奔雷。 峽谷兩岸是高聳入雲的懸崖峭壁,嶙峋崢嶸,壁立千仞。
前方一道飛瀑從對面的崖壁上傾瀉而下,在地縫上方漏下來的陽光照射下,無數晶瑩的水珠如天女散花一般,精妙絕倫。
水因山而靈秀,山因水而壯美。大峽谷水的靈秀,與眼前奇偉的峽谷陰柔相濟。到底是水成全了山還是山成全了水,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然的山水原本就不該分家,一種結合的力量使得它們都更加完美。
逆着河道走,一路上精彩紛呈。峽谷裏的瀑布一個接着一個,太陽從U形頂端照進來,瀑布的水汽水珠隨同陽光一起,給遊客們雲蒸霞蔚的視覺享受。棧道漸漸接近河道,這時候你就可以近距離地親近那些形態各異的石頭和靈動無比的水了。
無數的瀑布從山頂向峽谷傾瀉,在山壁上堆砌出無數的鈣華體物質,如奇花玉樹,似珍禽異獸,千姿百態,斑斕紛呈。沿岸那些瀑布千姿百態、各具千秋,大的白練橫空,銀波觸地處,騰起千堆白雪,小的則飛飛揚揚,縹縹渺渺,時斷時續,像遙遠的天際飄來的若有若無的一段神曲。
喀斯特地貌造就了武陵山區眾多的峽谷,但銅仁大峽谷卻是其中首屈一指的最具代表性的佼佼者。銅仁大峽谷的河水發源於鳳凰臘爾山區科絨的蘇麻河,經過盤信、苗王城後與松桃其它河流匯聚到馬槽河。
歷史跨越千年,將時光定格在這神秘的銅仁天生橋大峽谷中,峽谷曲徑通幽,別有洞天,山體千姿百態,峯巒直插雲天,溝中有溝,谷中有谷。
吃遍梵淨山
貴州獨有的美食,人口酸味鮮美,辣勁十足,肉質緊密細膩,糖水酸酸辣辣,非常鮮美令人胃口大開,旅行就是要邊走邊吃才過癮。
轉眼當下,美食作為一種文化,在我們這個和平美好的時代裏被徹底放大了出來。如果説,愛是持之以恆的存在,那麼美食,便是的不可磨滅的情懷。過眼繁花枯葉,踏足大街小巷,萬物總總而生,林林而羣,正是這世間的形形色色,讓我們在美食節這場時空的縱橫中,領悟着愛與美食的別樣旋律。
山水風物是眼睛的風景,而食物則是舌尖的風景,眼睛賞美景,舌尖嘗美食,調動全身感官去感受那跟我們生活的地方不一樣的一切,料理食物就像料理人生,品嚐美食就像品味人生。
造型各異的食材在廚師的快刀下被打造成了各種的形狀,然後進行烹飪出來美味的食物,簡單挑選幾個代表。喜歡城市的美食,就像呼吸一樣自然。可以不喝酒、不吸煙,不穿名牌,不開名車,但對於美食,我會想法設法去吃到。
在吃的法則裏,風味重於一切。人們懷着對食物的理解,在不斷的嘗試中尋求着轉化的靈感。所有這些充滿想象力的轉化,它們所打造出的風味和對營養的昇華令人驚歎,並且形成了一種叫做文化的部分,得以傳承。
後記
人生一世便如不斷地登山,登上一座後下來,再去尋找另一座更高的山去攀登。人生短短几十年,猶如一座不見山頂的山峯,降到人世便如來到山頂,待等數年,可以行走,便需開始登山,雖然同出發於山腳下,但結果卻不盡相同,選擇的道路不同,登山的態度也不盡相同,最終所登高度自然不同。我認為所登高度固然重要,但卻非最重要,盡心盡力向着山頂攀登。
登頂梵淨山的那種雲霧飄渺,它是一種真真切切的存在,你會感覺到輕輕的撩動你的髮絲在你的指尖中穿梭,你會看到空中的鳥兒離你更進一步。會想要大喊一聲,我做到了。會感覺到一路的艱辛,並不算是什麼,在你以後遇到困難的時候,也會記住這種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