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虛擬遊覽中國十大特色民居,盤點那些驚豔了世界的中國民居
想要深入地瞭解一個地方
從當地民居切入是個不錯的方式
察一方民居便可窺一方的風土地貌與人情文化
今天就讓美璟設計師王倩帶你走進中國十大特色民居
領略各地的風采
居住在土裏是一種什麼體驗
關於這個問題
黃土高原上的人們可太有發言權了
很久很久以前
我們的祖先為了遮風擋雨 躲避野獸
學會了穴居和巢居
後來黃土高原上的人們率先優化了穴居
造出冬暖夏涼的窯洞
靠崖式窯洞
喏 眼前我們看到的就是經典的靠崖式窯洞
一排排大大小小 風格獨特的窯洞呈階梯狀分佈
依山就勢 層層疊疊
給人一種進山不是山的感覺
如果你去過敦煌的話
鳴沙山千佛洞
你會發現窯洞與鳴沙山千佛洞的佈局頗有相通之處
只不過一個山前多佛窟
另一個坡上盡人家罷了
廚窯
我們現在所處的空間是廚窯
看着滿屋子的廚房用具
出生在黃土高原上的我覺得特別親切
這裏的每一件傢伙什兒在奶奶家都可以找到同款
撈麪的笊籬 和麪的陶盆 醃鹹菜的大缸
就連一進門髒兮兮的綠皮暖壺都一模一樣
古人講究四六不成材
因此窯洞通常是三孔或五孔單數窯洞排列
以五孔窯為例
中間的主窯為父母的房間住
緊挨着的兩間側窯為兒女的房間
最邊上的窯洞則像這間一樣用來儲放雜物和糧食
李家山村
這裏其實是位於山西臨縣磧口古鎮的李家山村
相較於名氣在外的喬家大院等山西晉商豪宅
喬家大院
這個代表尋常百姓居住環境的古村顯得閉塞了許多
它就像是與世隔絕的桃花源
吳冠中
如果1989年我國現代著名畫家吳冠中採風時沒有發現這裏
也許這裏的人們至今還過着 不知有漢 無論魏晉 的生活
吳冠中先生曾説這樣的房子走遍全世界都難再找到
但其實像這樣的窯洞在黃土高原還有很多
只不過它們沒能像李家山村這般幸運被名家發掘
而是隨着城鎮化的發展被拋棄在了荒野之中
想想還真的挺讓人遺憾的呢
華北平原的先民由穴居發展為半穴居
最後索性在地面上建起了房子
在此過程中還順利解鎖了二三四合院
説起四合院 怎麼繞得開北京呢
東四胡同博物館
我們現在所處的空間就是北京東城的一個三進四合院
這是東四四條77號的東四胡同博物館
不鏽鋼 鏡面把庭院映照得明晃晃的
紅漆刷得鋥光瓦亮
是一個在舊宅基礎上結合現代藝術改造而成的建築
花園 前廊 樹木 魚塘
雖然該有的都有
但在我看來
這裏仍算不得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老北京四合院
至少不是我喜歡的四合院
它太新了
新得抹去了所有時間留下的記憶與温度
透過它我們看不到皇城根下厚重的歷史
也感受不到百姓安居樂業的煙火氣
我喜歡的四合院應該有一棵大大的老槐樹
黃昏時一堆老頭兒老太太在下面納涼
小屁孩兒們瘋也似地大叫着跑過庭院
光膀子的膀爺大搖大擺地走在衚衕裏
逢人就問 誒 你吃了嗎
被打招呼的的人們哈哈一笑
落日的光就照在人們的後槽牙上
東四胡同博物館
博物館的主體建築於1940年左右建成
此後翻新歸翻新
四合院的基本結構還是很清楚的
這裏是二進院
北京城區的四合院幾乎是按朝代更新而斷代的
沒有太長的家族歷史延續
現如今在寸土寸金的二環內
每個四合院業主都是千萬富翁 億萬富翁
就連轉手N次的二房東都每天收着房租
在衚衕最大的棋牌室無所事事地消磨時光
這是現代吃瓦片的經典體現
住在衚衕裏的基本是外來租户
靠街面的房子全部變成商業門臉
給來來往往的遊人展示着所謂的老北京特色
東四胡同博物館
四合院的業主拼命擴展房間再轉租
更有錢的土豪買下四合院
封上大門等着土地升值
還有任性地開始翻建
下挖地下室 上建高樓
用各種稀奇古怪的想法裝飾着四合院的建築
這就是北京四合院的畸型今生
從前的老北京四合院早已不復存在了
在解鎖了四合院後
我們的先民還因地制宜在各地造出各種庭院式建築
江南園林甲天下 蘇州園林甲江南
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 繁榮富庶的經濟條件 且遠離政治中心
使得蘇州產生了更富有閒情雅緻的園林建築形態
古代造園師們通過對水池 假山 植被 建築的規劃設計
使得一牆之內可賞山水花木
一院之地可遊亭台樓閣
咫尺之內再現乾坤
遊園消遣 卧榻聽曲
憑几學書 焚香煮茶
宅林合一 可賞 可遊 可居
文人們在此實現了 大隱隱於市 的美好願望
網師園
我們現在所處的空間是有着 小院極則 之稱的網師園
水是蘇州園林的靈魂
網師園就是眼前的這一池碧水為構景中心的
池西的那座三面環水的六角攢尖型亭
戧角高翹 黛瓦覆蓋
名喚 月到風來亭
取自宋人邵雍的 月到天心處 風來水面時
嗯 庭如其名
我已經可以想象出古人倚在亭內的鵝頸靠上臨風賞月的畫面了
説不定他們還會順便聽個評彈 賞個崑曲之類的
所謂良辰美景也不過如此了吧
比起赫赫有名的蘇州四大名園
這座隱藏在巷子深處小院雖不那麼熱門
但絕非等閒之輩
陳從周與貝聿銘
中國著名園林之父陳從周老爺子説它
在全國的園林中也居上選
是為數不多 以少勝多 的典範
殿春簃
這裏是殿春簃 四季之景盡收其中
院子裏是一片芍藥園
見説君家紅芍藥 盡把春愁忘卻
這是春景
正室的三個窗子外面分別是芭蕉 竹 梅
代表了夏秋冬三季之景
明軒
坐落在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 明軒 就是以此為藍本而建的哦
網師 也就是 漁翁
與其臨淵羨魚 不如退而結網
在這個院子中
匠人的高妙之處在於
將門 路 以及諧音為權力的泉水隱匿在假山疊石中
意為遠離官場的權力爭鬥 隱退江湖
東邊五個花窗為鏤空設計
分別為寒窗苦讀 連中三元 金榜題名之意
看到這裏你或許會和我一開始一樣
覺得這主人前後矛盾 假正經
不是要退隱江湖嗎
怎麼還欲拒還迎起來了呢
但實際上這是由於園主人不斷更迭所致
想來是後面的主人不屑前面的園主隱匿山林之舉
故而設計了這些期盼金榜高中 謀取官祿之景
一生痴絕處 無夢到徽州
徽州
誕生了中國古代四大商幫的徽商
孕育了中國三大地方學派的徽學
獨具特色的徽派建築也興起於此
如果説庭院式建築在蘇州是一幅精雕細琢的工筆畫
那到了徽州就是一幅注重寫意的水墨畫
粉牆黛瓦馬頭牆 天井廂房夾正堂
正是徽州最具特色的建築景觀
宏村
這裏是位於安徽省黃山市的古村落——宏村
我們眼前的這個靜靜的半月形水塘
便是牛形水系中的 牛胃
水面安詳 清透如鏡
四周屋舍倒影其中
遠處三兩遊人走着看着
近處學生們排坐在牆角安靜寫生
此刻的月沼就像一幅徐徐展開的水墨軸卷
半月形水塘
我們僅僅是站在旁邊
什麼都不做
就覺得十分美好
背靠黃山餘脈
擁有舉世無雙的古水系
使得宏村經常雲蒸霞蔚 雲霧繚繞
這與中國畫中的注重寫意留白的審美情趣不謀而合
宏村也因此獲得了 畫裏鄉村 的美譽
被稱為 一襲煙雨罩江南 兩袖清風論古今 的宏村
是徽派建築的典型代表
它的一大特點就是保存的建築組羣比較完整
不僅有住宅和私家園林
還有保留了祠堂 書院等公共設施
南湖書院
我們現在所處的空間就是古代專供孩子們讀書的古學堂 南湖書院
學校雖然不大 卻五臟俱全
除了眼前的這間供先生辦公用的 樂彼園 外
還有供放着孔子的牌位文昌閣
啓蒙閣
學生們讀書的啓蒙閣
和運動玩樂的操場
甚至在學校裏還設有方便孩子雨天上學的 雨廊
就是樂彼園右邊的那個走廊
可見彼時徽商對待教育是十分重視的
在我看來
徽派建築有着一種古色古香的精緻感
究其根源
這種精緻感來自於庭院內各類雕飾
樂彼園
細看看眼前的這座樂彼園
橫樑 斗拱 窗欞上的木雕細緻繁雜
房檐上的磚雕和欄杆上的石雕栩栩如生
徽派建築內部裝飾和環境營造的工藝由此便可見一斑
我們的祖先脱離穴居建造了各式的庭院同時
還有有一部分散居在偏僻山區的人們
為抵禦猛獸和外敵建起了圍屋和土樓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CIA有關大型核基地的誤判
讓福建的土樓名揚天下
而福建土樓又以永定的數量最多
福建土樓
我們現在所處的空間就是福建龍巖的永定區
從高空望下去
這裏就像一座沒有大門的客家土樓博物館
許多大小形態各不相同的土樓散落其間
在眾多的土樓中
最吸睛的莫過於兩個方形土樓旁邊
像是蝸牛殼一樣圓套圓 圈套圈
被塞得滿滿當當的圓形土樓
大魚海棠
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 大魚海棠
電影開篇那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土樓
原型就是這座被稱為 土樓王 的承啓樓
明代起建 清代竣工 歷世3代 閲時半個世紀
一般的土樓最多也就三層高
而土樓王高四層 樓四圈 上上下下四百間
無論是高度還是面積都超過一般土樓
高大 厚重 粗獷 雄偉的建築風格
融與如詩的山鄉神韻
賦予了它一種古老東方獨有的魔幻色彩
土樓內部
一進入土樓
你立即就能感覺到那種深沉的歷史感和温暖的人情味
不同於外部的粗狂厚重
內部的佈局精巧細緻 古色古香
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
那些被歲月燻黑的舊木板
以及高高懸掛的紅燈籠
陳舊而又美好
漫步於層層土樓之間
內心有一種前所未有的安寧
天空在這裏幻化成了通往異世界的湖泊
在這座古老城堡的映襯下顯得格外澄淨
讓人不由地期許
或許下一秒真的會有一條魚飛過
客家人的不僅審美了得
智慧與文化也讓人稱讚
土樓取材當地 順勢而建
不僅防震 防火 防禦
而且通風采光良好 冬暖夏涼
其向心性 勻稱性和前低後高的結構特點
是客家人聚族而居生活方式和世代團結友愛優良傳統的體現
也是儒道追求 天 地 人 三才合一的一個文化縮影
曼沙古寨
曾經巢居的人們因地制宜成功get了杆欄式建築
防潮 散熱通風 防蟲獸和避洪水等一系列優點
讓這種建築類型深受熱帶和亞熱帶人們的喜歡
雲貴高原的傣族竹樓就是其代表建築
西雙版納風情萬種
一直都對遊人們有着別具一格的吸引力
然而過度的開發和刻意的包裝
讓大多古老的傣家村寨失去了其古樸本色
我們面前的曼沙古寨還算保留了比較醇厚的原生態味道
這裏椰樹勁秀挺拔
鳳尾竹婆娑蒼翠
香蕉 木瓜 柚樹等水果樹枝繁葉茂
清幽寧靜 環境宜人
傣家的竹樓就掩映在這片竹林果樹之中
方形的竹樓分上下兩層
獨立成幢
四周留有空地
樓外雖然築着竹籬笆
但仔細觀察的話就會發現
家家户户並不設門
也就是説人們在任何時候都可以沒有阻攔地進入
這或許與傣族世代信奉小乘佛教 比較注重個人修養有關
但這種完全的信任感對城市中的人們來説顯然是不可思議的
曼沙古寨
傳統的傣家竹樓本以大青竹為主材料
但近年來多改用木材建造
屋頂也改成木板或瓦頂
傣家竹樓經歷了木草 木瓦以及磚瓦三代
第一代木草結構已經成為了歷史
保存完好的曼沙古寨傣樓大都屬於第二代木瓦結構
但第三代磚瓦傣樓和非傣樓風格的新型樓房在這裏也已經出現
讓人忍不住擔憂
歷史悠久的的曼沙古寨會不會也褪去其古樸
被新時代同化
毫無疑問
隨着現代科技與技術的發展
這種改變是一種必然
你我都無法阻擋
這的確是對傳統的顛覆
但換個角度這種顛覆也並非一無是處
比如用木材和磚瓦代替部分竹料確實會讓房子更加堅固耐用
這是它們適應這個時代的結果
也是讓它在現代社會得到傳承的最好的保護
畢竟如果一種房子沒有人願意去住
那它遲早會消失
鳳凰古城
除了傣族之外
還有一些民族也選擇了幹闌建築
例如湘西土家族和苗族的吊腳樓
這裏是位於湘西南端的鳳凰古城
也許你會想到沈從文先生筆下的 邊城
事實上這是個美麗的誤會
湖南的茶峒鎮
小説裏的邊城是湖南的茶峒鎮
而非鳳凰鎮
但這並不妨礙我們邂逅並且愛上這裏
從高空俯瞰
鳳凰縣城依山傍水
如一塊通靈寶玉鑲嵌在羣山萬綠之中
淸幽靈秀 碧波盪漾的沱江穿城而過
藍天 白雲 古塔 吊腳樓倒影其中
遠處風雨橋橫跨一水兩岸
其上加欄蓋頂形成樓閣
供行人往來賞玩休憩
紫紅砂石板鋪就的大街小巷如脈如絡
串連着一棟棟青瓦木板的民居
一座座飛檐翹角的庵堂廟宇
一處處流光溢彩的亭台樓閣
無不營造出一種古樸 凝重而又豐厚的楚巫文化氛圍
夜晚的鳳凰
夜晚的鳳凰靜謐而又迷人
這些生於水中的吊腳樓在黃藍燈光的映襯下魔幻而又絢爛
如果你與我一樣是仙俠劇的愛好者
一定會覺得此時此刻似曾相識
因為 仙劍三 里長安的取景地就是這裏
再配上那句 茂茂 你看 這就是你心心念唸的長安
劇粉淚點一下子就來了
仙劍三
老實講從前那個淳樸寧靜的鳳凰古城確實已經不在了
如今這裏的吊腳樓現在已成為了客棧 酒吧 餐廳
一如其他被商業化充斥的旅遊景點
但其實在某種程度上
我認為我們應該感謝商業化
或許正是因為商業化
這些吊腳樓才沒有被鋼筋水泥所替代
讓我們仍可以燈火闌珊的夜晚
湘西吊腳樓
透過靈魂缺失了的吊腳樓窺探出幾分古城往日的模樣
被遺忘的城鎮 被埋藏的記憶 被孤立的傳統
是人們面對命運亙古不變的無奈
從這個角度來説
鳳凰古城還算幸者
青藏高原地質環境複雜 温差大
富有智慧的藏族人民便利用其豐富的石料資源
建造了一座座厚重藏式樓房
我們現在所處的空間是位於神秘的北緯30度的四川丹巴
美人谷
出了丹巴縣城 沿大金川而上就是美人谷
錯落有致的民居就鑲嵌在峽谷兩岸的山坡上
放眼望去 或獨立成幢 或三五成羣
幾百幢民居從河谷層層向上攀緣
依山就勢 錯落有致
此刻藍天白雲
村寨籠罩在金色的日光中
温暖而又祥和
歷史悠久的古樓
古樸隆重的成人禮
形式多樣的鍋莊舞
莊嚴肅穆的古藏戲
華美豔麗的嘉絨服
熱氣騰騰的酥油茶以及
香脆可口的火燒饃饃
所有的一切彙集成了丹巴古宅活色生香的生活
夢裏尋她千百度 置身桃源卻惘然
這是一首真正的田園牧歌
每個來過的人都會為之沉醉
藏式院落
眼前的這個藏式院落佈局方正
猶如一個虔誠的佛教徒盤腿正坐
木質構架和屋檐是紅色的
二層以上的牆體則被主人用當地的白泥巴刷成了白色
樓房底屋為家畜圈
從下往上依次為鍋莊室 儲藏室 居室
其中二 三樓還設有天井和露天大陽台
丹巴人愛美
喜歡鮮花盆栽裝點房屋周圍
金燦飽滿的玉米 嫣紅如血的辣椒
同樣也是丹巴人裝點房屋的顏料
秋日裏寨子一片瓜果飄香
樹上掛滿了沉甸甸的石榴 梨 蘋果
夕陽西下
一座座樓房宛若身披潔白盛裝 頭戴五彩花環的新娘
靜坐在落日的餘暉裏
等待人們回家
丹巴民居在內部陳設和外部裝飾上都
造型獨特 波動曲流 層次分明
與大自然若即若離 有親有疏
這是不僅表現了藏族人民熱愛美 崇尚美 創造美的天性
也表現了他們對生活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
在內蒙古地區
節能防寒又易拆易裝的蒙古包已陪伴了當地人千百年
然而曾經的遊牧民族現如今早已搬到了磚瓦修建的房子
這些散落在無際草原如同天降蓮花般的蒙古包
只有在旅遊景區才可以被看到
內蒙古錫林郭勒大草原
我們現在所處的空間是位於內蒙古錫林郭勒大草原
可以看到遊客們正圍着蒙古包觀賞拍照
從前人們消息閉塞
沉浸在各自的小圈子裏看不到遠方的生活
現如今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讓人們看到了世界
也讓人們有了選擇居住得更舒適的能力
可是卻讓我越來越有一種感覺
我們正在經歷一場粗暴的流水線生產
所有的城市都在按照同一個模樣在整容
城市的建築完全與當地的傳統割裂
一個個相似但卻毫無記憶點
如今的城市變得了無生趣
不知道面前的草原又將經歷怎樣的命運
蒙古包內部
與老祖宗敬奉香火神佛以及男女勞動的不同分工有關
蒙古包內陳設分八個座次
中央設灶火
從正北到西南方都放男人用的東西
相反的
從北到東南半邊都放女人用的東西
西北的佛桌上放着許多佛像
香爐 香燭 佛燈 供品就恭恭敬敬地擺放在佛龕前
這是蒙古族的一個幸福的三口之家
從三張牀可以看出蒙古包裏父母和未成家的孩子們是住在一起的
爸爸媽媽敦厚慈祥 年輕小夥子質樸帥氣
黝黑的皮膚和紅撲撲的臉蛋兒
是草原上的太陽長久親吻的痕跡
這是一户真真正正生活在草原上的人家
其實大多數現代人是很難適應蒙古包這種民居的
大家只有在興致盎然時才會想體驗一番
就連牧民自己也選擇搬進了鋼筋水泥房
每個人都有自己看重的東西
人們只是相比從前看到了更多的生活方式
並作出了他們認為的更好選擇
不管這種選擇是基於信仰的變化還是物質至上的價值追求
都無可厚非
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
不是嗎?
開平碉樓
在今天介紹的十大特色民居中
廣東的開平碉樓是最為特殊的一種
它融合了中國傳統鄉村建築與西方建築中的文化
是中國華僑與民眾主動接受西方文化的體現
碉樓主要分佈在村子的後面
點綴在水塘 竹林 榕樹之間
點式的碉樓與成片的民居相結合
在平原地區宛如全村的靠山
也確實在當時起到了保護村民的作用
碉樓主人不同的旅居地
不同的審美觀
造就了開平碉樓的千姿百態
古希臘的柱廊 古羅馬的穹窿
哥特式尖拱 伊斯蘭拱券
歐洲城堡構件 葡式建築中的騎樓
外國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建築藝術
你都可以在碉樓中找到
開平工匠在建築的過程中
由於沒有受過正規的西方建築工藝培訓
它們做出來的柱式在形狀和比例上不一定符合西方的柱式標準
但也因此擁有了獨特的地方文化色彩
鑽石樓樓頂
我們現在所處的空間是鑽石樓樓頂
從這裏你可以將全村的建築一覽眼底
開平碉樓的歷史作用主要是躲避匪盜
看到角落掛着金屬牌子的地方了嗎
那裏叫做燕子窩
舊時人們就躲在那裏射擊 抵禦外敵侵略的
這些民居都太美麗了
美麗得想讓人一直一直把它們傳承下去
然而這種傳承任重道遠
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就可以替代的
經濟增長方式的改變
地區基礎設施的完善
人與自然關係的調整
無一不是需要努力的地方
拋棄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可是重建卻幾乎無法做到
這些散落在全國各地的民居是獨一無二的珍寶
我們無法阻止它們為順應現代生活做出的改變
只是面對改變到底應慎之又慎地作出抉擇
這是我們對過去的記憶能做的為數不多的珍重
好啦 中國十大特色民居我們就遊覽到這裏了
感謝你的聆聽與陪伴
喜歡我的講解
就繼續關注我們的 邊逛邊講 欄目
並且把我介紹給你的朋友們吧
我是美璟設計師王倩
我們下一個地方再見
如果你正使用手機瀏覽,可以切換到微信小程序美璟世界,在旅行師的帶領下邊逛邊聽,體驗更全面的中國十大特色民居
如果你有VR頭顯設備,不妨戴上它再體驗一遍,身臨其境的感覺會更美妙
關於美璟
美璟的使命是連接人與空間,讓想象中的“任意門”變成現實,讓每個人都可以身臨其境全世界。
美璟的定位是一站式空間服務平台,為用户提供空間體驗、空間營造和空間營銷三大服務場景。
您可通過以下方式身臨其境全世界7000處最值得體驗的空間(部分項目等待發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