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江東觀潮 | “體旅融合”新風口,如何實現1+1>2?

由 泉亮霞 發佈於 休閒

  最近,長三角地區體育產業協作會正式發佈了2020年度長三角地區體育旅遊精品項目。在15個精品體育旅遊目的地、13個精品體育旅遊線路、14個精品體育旅遊賽事以及6個精品汽車自駕運動營地中,包括常州溧陽精品體育旅遊目的地、蘇州澄湖航空飛行營地、無錫海瀾馬文化主題旅遊景區在內,江蘇共12個項目入選。 當前,隨着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推動旅遊業復甦和落實全民健身需要有創新思維。作為體育大省和旅遊大省,江蘇集豐富的體育資源和旅遊資源於一身,如何抓住旅遊業與傳統體育融合發展的新風口,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滿足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實現1+1>2 的效果?記者採訪了業內諸位專家。

  打造江蘇特色的體旅融合示範IP

  體育是發展旅遊產業的重要資源,旅遊是推進體育產業的重要動力。早在2014年10月,國務院頒佈《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將體育產業上升為“國家戰略”,提出大力支持羣眾喜聞樂見和有發展空間的健身休閒運動項目的發展,使體育運動的內涵和形式發生重大變化。2016年,國家體育總局與國家旅遊局簽署《關於推進體育旅遊融合發展的合作協議》,則明確了“體旅融合”的發展新模式。 南京大學長三角文化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顧江教授告訴記者,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參與性體驗性的旅遊形式受到歡迎,作為一種新興產業形態,體育休閒旅遊正成為21世紀旅遊消費新趨向。我國的體旅產業雖起步較晚,但是發展速度很快。江蘇作為我國體育產業的發達省份之一,體育產業總量約佔全國的六分之一,具有較豐富的沿海體育旅遊資源、體育場館資源和大型賽事體育旅遊資源。近幾年來,江蘇積極探索“以體促旅”發展新模式,推動打造了一批具有影響力的體育旅遊精品線路、精品賽事,如蘇州、無錫太湖水上運動節、蘇錫常大運河長遊接力賽、江陰中華龍舟大賽等。“體育+旅遊”融合示範基地也已經啓動,體育旅遊已發展成為江蘇旅遊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省社科院研究員丁宏看來,體旅融合是深入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關鍵路徑。“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頒佈以來,人民羣眾的健康意識大大提升,健康消費和健康產業迎來前所未有的黃金髮展期,加強體育和旅遊相融合,打造健康消費的新領域,正是契合了健康發展的大趨勢大背景。丁宏認為,過去的旅遊以觀賞性為主,而推動體育與旅遊相融合,可以使人們在旅遊過程中欣賞高水平的體育賽事,在參與山地户外、航空運動、冰雪運動、汽車露營等過程中領略地方的秀麗風光,促進旅遊的功能升級,和人們的健康需求、休閒習慣進行更好地融合,從而推動旅遊業質量水平的提升。江蘇體育基礎雄厚,各城市都有比較鮮明的體育特色,且善於把體育要素深度地融入到城市發展中,體育公園、城市綠道、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走在全國前列,這些都為體旅融合奠定了良好的硬件基礎。而像南京馬拉松、蘇州太湖國際馬拉松、環太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這樣的體育賽事,影響力和凝聚力不斷增強,成為體旅融合的重要載體和先行示範,也是所在城市的重要品牌。

  從“貌合神離”轉向“形神一體”

  有關機構測算,全國每天大約有4億人開展健身活動,僅佔全國14億人口的28.6%,參加健身運動人數有着巨大增長空間。同時,傳統體育運動參加人員以中老年人為主,青少年傳統體育愛好者明顯偏少。破解上述難題,需要為傳統體育注入新活力,而與旅遊融合發展,可以助推傳統體育從中老年人羣轉向全人羣發展,將傳統體育運動從興趣提升到習慣。同時,體旅融合可以帶動傳統體育項目向市場轉化,提升傳統體育項目的社會效益和文化價值,實現傳統體育項目自身的良性發展。近年來,我省出台《關於加快發展健身休閒產業的實施意見》《江蘇省體育旅遊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 》等系列文件,為推進體育旅遊產業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南京體育學院體育教育人文學院副院長王凱告訴記者,從體育旅遊佔旅遊產業的佔比來看,2018年我國體育旅遊佔旅遊市場比重僅約5%,而世界平均水平達15%,發達國家比重甚至高達25%,可見我國體育旅遊的發展水平遠遠落後於世界平均水平。在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休閒娛樂意識不斷增強,傳統旅遊市場日漸乏力,急需內涵提升的背景下,預計我國未來體育旅遊的需求空間將持續擴大。而疫情雖然在短期內給體育旅遊市場帶來了極大衝擊,尤其是對人羣集聚度較高的體育賽事遊、體育項目遊衝擊巨大,但長期來看激發了人們對於生命的關照,激發了更多體育健身需求,體育旅遊在長期的壓抑後會呈現出勃發的態勢。 在王凱看來,我國體育旅遊包括江蘇體育旅遊市場在體育總體市場中的佔比較低,很大程度上與當前體育旅遊開發、設計不足有關,體旅融合還處在較為淺表的“形”的層面,要促進體旅融合從“貌合神離”向“形神一體”轉變。為此,他建議,各城市在發展體旅融合中,應注重體育旅遊的特質化,避免同質化;注重體育旅遊的生活化,避免觀光化;注重體育旅遊的內涵化,避免形態化;注重體育旅遊的創意化,避免膚淺化。 “江蘇體旅融合發展的優勢明顯,也存在明顯短板。”顧江認為,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人們對傳統旅遊行程中的觀看旅遊演藝、體驗酒吧文化等密集性羣體活動可能心存顧慮,結合旅遊者的健康需求,安排保持適當距離的傳統體育活動加以替代,既可以滿足旅遊者休閒娛樂的需要,又能實現健身強體的目的,一舉兩得。江蘇可開發的體育旅遊資源十分豐富,但目前開發力度仍不夠,南北發展差距較大,人力資源優勢不明顯。為此,應豐富產品組合戰略、拓展體旅消費空間、優化體旅產品結構,努力實現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體旅產業發展質量提升。

  在長三角地區乃至更大範圍深化分工合作

  今年省兩會期間,朱曉明等代表提出《創建以江蘇大劇院和南京奧體中心為核心區域的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的建議,提出依託奧林匹克博物館、“南京十大文化地標”之一的青奧軸線、南京眼、奧體中心、江蘇大劇院等豐富的文化資源,打造集競賽表演、文化休閒、會展博覽於一體的奧運文化旅遊圈,增強南京奧體中心及周邊區域的體育賽事產業集聚度,引進和培育優質賽事IP,推動“體育賽事+旅遊”業態發展;着力開發“後青奧”旅遊產品,促進文化體育旅遊融合發展。的確,青奧會為南京留下了很多寶貴遺產。作為青奧會唯一新建的場館,青奧體育公園已成為南京江北浦口新城的全民健身中心,極大地豐富了南京的體育休閒旅遊資源。而位於青奧村南部魚嘴濕地公園的體育實驗室,青奧會期間用於武術、滑板、輪滑和攀巖四個項目,現已對外開放成為南京市民的户外運動基地;而青奧會山地自行車賽道、場館的搭建,又使南京老山國家森林公園業已成為遊客體育休閒旅遊的好去處。 蘇州市職業大學體育部教授李勇近年來關注於大運河流域體育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研究。他提出,打造集文化體驗、運動休閒、景觀賽事於一體的體育文化旅遊產品,是推進大運河體育、文化、旅遊產業深度融合的必然選擇。大運河體育文化旅遊產品的開發不僅要因地制宜,凸顯人文價值取向,更應緊密契合大眾消費心理訴求,形成品牌文化。不僅要充分挖掘運河區域的秧歌、舞蹈、遊藝、雜技、武術、鏢局、遊戲、節慶、民俗等傳統體育資源,基於地方歷史文脈特點,打造富有故事性、文化性、民俗性、節慶性的體育文化歷史街區;也要注重大眾健康需求,開闢集休閒、健身、體驗、觀光、療養於一體的“生態體育走廊”,合理佈局建設體育服務綜合體。還可以馬拉松、龍舟、自行車、定向越野、鐵人三項、皮划艇等羣眾喜愛的項目為龍頭,打造具有國內外廣泛影響力的大運河精品景觀體育賽事體系。通過賽事的品牌效應提升大運河旅遊的社會吸引力和影響力,帶動運河沿線居民的健身熱潮。 省發改委戰略研究中心社會處郝琳告訴記者,創建國家級文化體育產業示範園,有利於盤活和利用好該片區的文化、體育、旅遊資源,推動三大產業高質量融合發展。為此,在“十四五”規劃編制過程中,省有關部門將深化研究論證有關項目的可行性、必要性,謀深謀實一批文化產業類重大項目、重大平台載體,充分發揮發展規劃的統領作用,促進文化體育旅遊產業做大做強,彰顯江蘇文化品牌和影響力。而隨着長三角一體化進程的加快,長三角地區文化、旅遊、體育業在區域合作、產業分工、客源組織、要素市場等方面的發展都將邁上一個新台階。郝琳提出,江蘇要加強與長三角區域城市文化產業示範園的深度合作,進一步健全長三角文化和旅遊聯盟合作機制,在長三角地區乃至更大範圍加強分工合作,加快建成業態融合互動、功能複合多元、運行高效集約的國際一流體育文化發展產業集聚區。要充分利用好現有文化體育旅遊業扶持政策,有針對性出台相關配套政策,支持和保障文化產業發展。積極推動園區和園區企業在內容、模式、業態和體制機制等方面創新創優,培育“文化+”“體育+”系列業態,發展“旅遊+體育”等一系列個性化專業化文化旅遊系列業態,打造集文化產業、體育產業、旅遊產業融合發展於一體的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項目,在全國和全省形成明顯的示範和引領作用,以期早日把江蘇建設成為具有較高知名度、影響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體育旅遊休閒度假目的地。 交匯點記者 孫敏 圖片來源:中國江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