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探尋全域旅遊的“鹽都樣本”: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實現“雙豐收”

由 酒書端 發佈於 休閒

航拍鹽都區大縱湖千里蘆蕩。許小毛攝

北風吹皺了水面,鹽城市鹽都區大縱湖濕地景區也迎來了上萬只前來過冬的候鳥,它們時而在水邊棲息,時而在天空中盤旋,與冬日暖陽下的濕地美景相互映襯,形成一幅水草豐茂、候鳥翔集的生態畫卷。

近年來,鹽城市鹽都區憑藉好生態、高定位塑造了全域旅遊品牌,在積極踐行“兩山”理論中,注重構建文化旅遊格局,並深度推進農旅融合,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的“雙豐收”,形成了可複製可推廣的全域旅遊的“鹽都樣本”。

生態遊 踐行“兩山”理論

沿着125省道一路向西,道路兩邊是層疊的麥浪,花果飄香。這條路也被譽為125生態廊道,其貫穿鹽都區的東西部,從一片片稻香撲鼻的農田,到星羅棋佈的大小景點,再到一汪寶石般點綴在版圖上的大縱湖,是鹽都區的生態觀光景觀走廊和網紅打卡地。

作為裏下河地區最大、最深的湖泊,大縱湖自古以來就是鹽城市的名勝。“平湖秋月”為古鹽城八景之冠。如今,“縱湖秋色”又為鹽城新十景之首。大縱湖在近代中被譽為“清冽甘甜,漁家水寨、蘇中明珠、度假天堂”。遊覽大縱湖,在120餘種植物、50餘種野生動物和諧相處的盛景中,可以品味到獨特的水鄉風情和原生態的自然風光。

“在這裏轉悠,要是不熟悉地形,沒3小時還真出不去呢。”遊客感嘆的是大縱湖水波浩渺的千里蘆蕩,它位於大縱湖的西北部,以天然蘆葦灘為主,經過適量的人工擴建和改造,成為一片入選了中國吉尼斯紀錄的蘆葦迷宮。三條航道、水深1米,航道總長7.6公里、原生態景觀,是這片蘆葦迷宮的招牌。

坐上探訪迷宮的小船,置身於14萬平方米,33個岔口和66條水道的迷宮中,冬季的旱蘆時而遮蔽視野,時而豁然開朗,不時還有野鳥從蘆蕩中飛出,優雅的身姿令人着迷。撐船的師傅介紹,蘆葦長成後最高能有5米,葉面厚實,有淡淡的蘆葦香,十分具有觀賞性。

保護性開發為大縱湖帶來了生態和經濟“雙豐收”的效應,近年來,通過退漁還湖、生態修復等,大縱湖深水區水質已達國家Ⅱ類標準,每年都有多達20種的珍稀鳥類在此過冬,包括冠鼻麻雀、琵嘴鴨、豆雁、骨頂雞、白琵鷺、勺嘴鷸,被譽為“鳥中活化石”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震旦鴉雀,近年也是頻頻出現。

據瞭解,2020年,大縱湖景區接待遊客132萬人次,同比增長95%,營業收入同比增長達188%,是鹽都區生態旅遊的“頭牌”。大縱湖景區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鹽都區不斷加大對大縱湖生態保護的力度,生態環境質量大幅提升,水質的改善和食物的增加為越冬生物提供了優良的棲息條件。

見微知著,大縱湖的成功亦是鹽都區踐行“兩山”理論的縮影。“揚長國家級濕地公園優勢,昂起大縱湖旅遊度假區龍頭,高定位的塑造全域旅遊品牌。”鹽都區委書記王娟表示,鹽都區將堅定不移舉生態旗,打生態牌,走生態路,讓鹽都的天更藍,水更清,環境更優美。

圖為草房子樂園。劉洪林攝

文化遊 塑造大文旅格局

今年初,鹽都區的草房子樂園成功列入2021年度江蘇省國家4A級景區創建計劃。6月,草房子樂園如期開園。實現草房子這一IP轉化的自然是著名兒童文學家、“國際安徒生獎”獲得者曹文軒的經典名作《草房子》。遊覽其中,孩子們在“上學路”片區感受草地和麥田的優美景色,沿途的草房子成為還原舊時鹽城農村生活的點綴;走進“追憶懷舊區”,“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字樣和古樸陳舊的課堂布置,則把遊客拉回近現代小學校的情景;此外還有“研學教育區”,孩子們在這裏寓教於樂,學習知識的同時瞭解歷史;“素質拓展區”則在遊覽結束後充分調動孩子的身體鍛鍊,放飛身心。

“帶孩子走一遍草房子,情懷滿滿!”周玉鳳帶孩子來草房子樂園時感觸頗深,“當年讀書的時候,深深的被曹文軒描繪的草房子吸引,就想來看看這個油麻地小學,今天到這裏,感覺彷彿走進了小説裏。”據介紹,草房子樂園項目總建築面積2.8萬平方米,邀請原籍鹽都西鄉的東南大學著名設計師成玉寧教授親自主持規劃設計。樂園最終方案以草房子鄉情文化為主題,以研學教育為中心,以素質拓展為內容,集鄉情、文學、休閒、娛樂於一體。樂園劃分六大主題區域,其中上學路上、追憶懷舊區、素質拓展區、研學教育區為樂園重點區域。

發掘文化內涵,是文化旅遊的關鍵。國際兒童讀物聯盟(IBBY)主席張明舟説,這是一座中國兒童文學的百花園,也將是世界兒童的文學樂園,它將吸引來自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兒童讀者們前來快樂研學,尋找曹文軒兒童文學的源頭活水,探究和體味閲讀與寫作、文學與生活、文學與生命的深刻辯證關係,從中獲得啓迪,獲得不一樣的成長。

不同於草房子做足近現代文化IP的特點,鹽都區東晉水城將千年古城的傳承與現代化設施結合,打造成為裏下河地區觀光休閒的度假目的地。

始建於南宋時期的東晉水城因黃河奪淮入海,古城連同當年的繁華被大縱湖畔的漫漫蘆葦所淹沒。千年之後,沉睡的北宋古城“醒了”,鹽都人在東晉城舊址上覆建了一座氣勢宏偉的東晉水城。復建的東晉城以裏下河“大隱自在”生活為本源,呈現出一幅現實版水中“清明上河圖”。值得一提的是,東晉水城善於將現代科技引入其中,燈光秀、裸眼3D,大型水幕等,展現大縱湖的歷史變遷,擦亮裏下河地區文化底色。

此外,與東晉水城毗鄰的大縱湖景區和大縱湖影視城,也是鹽都發展全域旅遊的重要抓手。作為蘇北重要的影視拍攝基地,《我的絕密生涯》《熱血》《勝算》等多部熱門諜戰電視劇都曾在太縱湖影視城取景。今年4月,第二屆中國長三角微電影大賽就在此頒獎,長三角微電影藝術盛會再次點亮鹽城東晉水城與大縱湖。這是鹽都區將生態與文旅有機融合的嘗試,頒獎期間,一眾影視文藝工作者以頒獎盛典為契機來到大縱湖,零距離感受了鹽城大縱湖的生態人文和秀美風光。

鹽都區委宣傳部部長羅時榮在致辭中表示,第二屆中國長三角(鹽城大縱湖)微電影大賽“金茉莉獎”頒獎盛典再次在鹽都舉行,這不僅搭建了一個微電影藝術展示與交流的高端平台,更是進一步推動長三角微電影產業及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的創新舉措。“我們將牢牢抓住與文藝界、新聞界單位緊密合作的機會,着力把鹽都打造成一個集文化與旅遊、文化與經濟融合發展的高地。”

鳥瞰三胡故里。王鴻盛攝

鄉村遊 農旅融合跑出加速度

近日,鹽都區仰徐村入選江蘇省鄉村旅遊重點村,其“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的高質量發展道路,形成了農業主導、農旅融合的都市農業產業特色。2012年以來,連續舉辦了十屆鹽城仰徐草莓文化節、七屆仰徐葡萄採摘節和首屆鹽城仰徐“伏羊節”,草莓節、葡萄音樂節、採摘節已經成為一年一度的觀光盛宴,“仰徐旅遊”品牌越來越響。

無獨有偶,鹽都區數個村落正在向農旅融合的發展方式上靠攏。

“楊侍村名氣上來了,採摘草莓的人越來越多,我們的錢袋子也越來越鼓。”徐開元是郭猛鎮楊侍村發展農旅融合最早的受益者之一,9年前,徐開元看上了楊侍村的生態優勢,在這裏創辦了家庭農場,形成了“冬採草莓、夏採葡萄”的經營模式,“現在收入有兩條線,一個是旅遊採摘,一個是批發銷售。”在楊侍村,1000畝的觀光旅遊休閒度假區和2000畝的高效農業區成為美談,相關負責人介紹,楊侍村以新農村建設為載體,大力發展鄉村旅遊,走出一條集體資產增量、羣眾收入增加的路子,並形成了觀光、採摘、銷售一條龍的產業鏈條。

隨着仰徐、楊侍等村落在農旅融合上嚐到甜頭,鹽都區的鄉村旅遊發展呈現出多點開會的勢頭。如今,鹽都人吳朝暉夫妻倆越來越少在節假日出遠門,而是選擇和家人一起去附近的家庭農場摘果、賞景,盡享田園之樂。“每年在外地過年前,家中的母親都會買點冬桃寄給我們吃,今年我們提前帶老人和孩子去採摘冬桃,真甜!”

在秦南鎮涇口村,當地依託自己的水域特點開發了一年一度的垂釣大賽,每年都有300多名參賽選手在涇口濕地風情園一展身手,值得一提的是,這裏為了培育垂釣名片,全年釣魚不設收費項目,釣友們沉浸在垂釣的樂趣中,又陶醉在優美的田園風光中,成為農旅融合的最佳代言。

採摘、垂釣、民宿、農家飯、農產品銷售... ...楊侍生態園、三官農莊、涇口濕地風情園、仰徐鄉村樂園、三灣人家、佳富村、花吉村、塘橋村等多個鄉村旅遊品牌享譽省內外。“扮靚了鄉村,擦亮了生態名片,又富了百姓。”在鹽都區農業農村局負責人看來,以農旅融合發展為路徑,鹽都區正大力發展“旅遊+產業”,亦在生態文旅高地上走出了一條業強村、生態立村、旅遊富村的鄉村振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