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漁村曬魚曬蝦一二百年,地方不夠跟鄰居借,最多能曬七八千
房前曬、屋後曬、院裏曬、路邊曬……能曬的地方都要曬。總而言之,曬魚曬蝦,是權家屯傳襲了一二百年的曬秋主題。按權家屯人的説法,他們的祖先從山東老家闖關東到此的時間不確定,早的可能200年左右,晚的100年甚至更近,但,不管早晚,到了遼寧東港的權家屯就靠海為生,一曬就是一二百年。
深秋午後,曬魚户老趙正給來買乾魚的外地人送貨。術業有專攻,老趙説,曬魚曬蝦是權家屯一個屯子的事兒,但,對於每家每户來説,曬魚就曬魚,曬蝦就曬蝦,幾乎不兼顧。
今年曬魚,畫風有些不同於以往,譬如這種經濟實惠的沙裏鑽魚,也被擺上了架子,並且量很大。對此,老趙解釋説,主要是市場有需求。“南方有些地區就偏好這個,人家要咱就得曬,圍着市場轉,跟着市場走。”
沙裏鑽雖然登堂入室進入曬的行列,但依然搶奪不走蝦虎魚的主流風頭。蝦虎魚,權家屯人俗稱胖頭魚。這樣的稱謂,外地人很是不解:胖頭魚是鰱魚你們怎麼瞎叫呢?權家屯人説:我們都叫了一二百年了,改不過來了。
曬魚曬蝦,本該是權家屯深秋盛景,但到如今,幾乎“獨成風景”了。為何?曬魚户趙永慶解釋説,“最早靠曬魚曬蝦富起來的人,要麼進城了要麼做更大的產業了,相比較而言,曬魚曬蝦還是小生意。”
按説,曬鮁魚是權家屯人“小生意”中的大項目,但今年深秋時節,權家屯的鮁魚架子卻少得有如鳳毛麟角。“碼頭上來的貨少,”趙永慶説,“沒錯,要是講好看,還是曬鮁魚好看,從賺錢的角度來説也是曬鮁魚最多,但靠海吃飯分大小年,前些年,最多的一天我曬了七八千斤,自家房前屋後地方不夠,就到鄰居家借地方曬。那才叫壯觀!”
跟往年權家屯集體熱熱鬧鬧曬魚曬蝦相比,今年的場景稍顯冷清了些——但冷清的前提是,從屯子裏走出的富人太多,還能堅持做“小產業”曬魚曬蝦的人就越來越少——那麼,這是否意味着傳襲了一二百年的“小生意”會“淡出江湖”?趙永慶説,“肯定不會,因為客户有需求,我們的乾魚蝦米觸角幾乎遍佈全國各地,只是需求量不像以前那麼大了而已。”(棋簿紫/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