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許多人迷惑不解,我們吃的牛肉裏富含優質蛋白,但牛隻是吃草,草裏面並沒有蛋白質,那麼難道牛肉裏的蛋白質從天上掉下來?讓我們一起來分析討論,弄個明白,以免以後吃牛肉老想着這個問題。
我説這話並非故弄玄虛的恫嚇,而是生態規律使然。如果沒有了食草動物,或者食草動物不長肉,食肉動物就得餓死;隨後人類這種雜食動物,只能夠靠吃植物活命了,缺乏必要的蛋白質和鈣等多種微量元素來源,要不了多久,只能走向亡種的下場。
這個世界的動物按照食性類別來劃分,大致可以分為三類:食草性動物、食肉性動物、雜食性動物。嚴格意義上來説,雜食性動物並非很清晰的一類,有些是以肉食為主,兼帶着吃點植物;而有的又正好相反。人類是個複雜的動物,有人光吃素也活了一輩子;有人只吃肉也能活下去。不過這種嚴重偏食者,活得並不是很健康。
食草動物是動物食物鏈的底端,就像做房子,低端基礎一倒,整棟大廈就會全部倒塌。食草動物不能產肉,肉食動物就沒有食物,豈有不亡之理?雜食動物也將半死不活,最終還不是沒了?
現在自然界食草動物很多,如牛、羊、馬、驢、鹿、兔、大象、駱駝、羊駝、河馬、袋鼠等等,一下子也數不清。
在自然界的生存競爭中,各種動物都吃肉食的話,來源是很匱乏的,不但難找到,而且找到了還難以逮到。因為肉體都是活的,會動會逃跑,一個或一堆獵物,還有很多同類或天敵在爭搶,所以即便是食肉動物之王~老虎獅子,都有長期找不到食物而餓死的時候。
這樣在哺乳動物中就分化出了一部分以植物為生的物種。植物雖然營養少點,但只要多吃就能基本保障身體需要,且植物只會被動地接受“吃”,而無法逃跑。這樣地球就能夠養育更多的生物,形成更科學的生物體系和食物鏈。
但植物的營養成分比較少,而且大部分纖維都被排泄出來了,因此每天要多吃,才能夠維持需要。所以食草動物每天攝入的草料植物量都很大,這樣動物就可能要花費很多時間攝入食物。但由於種種原因,這些動物不可能一天到晚悠閒的吃喝,它們還要交朋結友談情説愛,或者需要逃亡,有些還要勞作,咋辦?
進化的結果就是胃腸消化系統形成了某種獨特的功能,越來越適應食草。比如有些進化出了幾個胃,有的進化出了很長的消化道;而一些動物的進食方式也發生了適應性改變。
以牛一類食草動物為例,包括駱駝、羊等,進化出了4個胃,即瘤胃、網胃、重瓣胃、皺胃。瘤胃很大,相當於反芻動物的飼料倉庫,這類動物在白天進食時,就會大把大把先搶着把草料囫圇吞棗地塞進自己的瘤胃儲存起來,把肚子吃得鼓鼓的。待有空或晚上,再把這些沒嚼碎的草從瘤胃中反倒回口中細嚼慢嚥,然後再通過其他幾個胃分別取用有效成分。
這種動物就叫反芻動物,人們就常看到它們雖然沒在吃東西,但會一天到晚地嚼呀嚼。
而馬、驢、兔等食草動物沒有進化出多胃,但普遍腸子都比食肉動物長多了,達到自身身體的十多倍到20多倍,如馬腸子是身體的12倍,兔子腸子長度是自身的20倍。在這麼長的消化道里面,最大限度地將植物纖維裏面的養分榨出來。
但馬、驢沒有瘤胃這個倉庫貯存,而白天往往要勞作,沒空吃那麼多草料怎麼辦?那就只能晚上吃,邊睡邊吃。因此,晚上如果不給馬喂草料,馬就無法健康長膘,因此就有了“馬無夜草不肥”的説法。
草的主要成分為纖維素,怎麼會變成肉呢?但組成纖維素的基本單位是葡萄糖,葡萄糖經過糖化作用,可以轉化為脂肪,草食動物有這個本事將其分解出來,中間產物通過轉換作用形成氨基酸,然後組成蛋白質吸收。
但植物直接轉化為蛋白的量是很少的,根本不能滿足食草動物們長得一身肌肉的需要。那麼怎麼來解決這個問題呢?原來食草動物除了能夠最大限度消化植物裏的養分,還養了一大堆幫助自己消化的軍隊,這支軍隊活躍在食草動物的胃腸道,對食草動物汲取足夠的蛋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支軍隊就是食草動物胃腸道里的“菌類蛋白”大軍。何謂菌體蛋白?通俗地説就是細菌裏面含有的蛋白,一般指單細胞蛋白,也叫微生物蛋白。食草動物吃到肚子裏的草,不光是自己獨自分解和吸收其中的養分,還養育了很多微生物、細菌、真菌等,達到十幾種到幾十種之多。
這些微生物、細菌、真菌,為了養活自己,不斷的分解消化這些植物的養分,把本來無法消化的東西,變成能夠吸收的蛋白質、維生素等。這樣食草動物就有了另外的“補品”來源。
牛消化系統中微生物的種類、作用和分佈為:瘤胃中,纖毛蟲每克內容物中含有60~80萬個,分為貧毛和全毛兩類;細菌在每克瘤胃微生物中含有150~250億個;而馬等單胃食草動物的菌類,主要在盲腸裏。這些纖毛蟲和菌類、真菌等,在分解澱粉等糖類,發酵分解果膠、纖維素、半纖維素等方面,起着至關重要的積極作用。通過分解等生物化學作用,它們毫不疲倦的合成蛋白質。
這些微生物和細菌以草動物為宿主,而它們不同種類之間又屬於共生互生關係,而不是寄生關係,它們相互友好、共榮互存、相互依賴。它們不但幫助食草動物分解了養分,還依靠吃進的食物養肥了自己,讓自己成為“又肥又壯”的蛋白寶寶。這些“蛋白寶寶”不但不對自己宿主攻擊產生危害,而且還甘於奉獻自己,讓自己成為食草動物們的蛋白質主要來源,這樣食草動物就有了寶貴足夠的蛋白質來源。
實際上,食草動物從微觀方面來説,也在不停的“吃肉”,吃的就是被自己“養肥”了的纖毛蟲、細菌、真菌類,這些“朋友”飽含豐富的蛋白質,只不過草食動物吃起來更“文雅”,有點吃肉不吐骨頭的味道而已。有了這些營養,牛們就長出健壯的肌肉,供食肉動物們美餐,人類也從中渾水摸魚的分得許多羹。
就是這樣,歡迎討論,感謝閲讀。
時空通訊原創版權,侵權抄襲是不道德的行為,敬請理解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