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花瓷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無疑就是元青花,自從發現元青花,以及瞭解了元青花的誕生,就是融合了中西藝術的結合,所以元青花自然成為了海內外藏家收藏以及仰慕的瓷器,那麼面對龐大的國際化收藏家的需求,不可多得的元青花瓷品都是許多收藏家追求的,且存世量也不多,近年來的元青花瓷特別是元青花大罐類的器物在拍場上都是屢創高價,古玩藝術品的定位就是“審美性,創造性和稀少性”這些都是頂級藝術品的共性,同樣也是元青花擁有的核心價值,那麼在元青花現在的名聲越來越噪情形下,又有多少人是瞭解元青花的呢。
説到元青花,很多人都在講麻倉土啊、高嶺土啊、蘇麻離青料啊,那我們現在就先來講講麻倉土吧。
元青花-麻倉土
在元代的時候,麻倉土是使用於青花瓷胎體燒造的瓷土,麻倉土是一種含鐵成分比較多的優質高嶺土,因產於江西景德鎮的麻倉山而其命名,麻倉土最早的文獻記載是在明代嘉靖時期到萬曆早期,麻倉土因含有鐵成份,在配合主要制胎材料瓷石合成燒造後,在底足胎表面、底足胎釉結合處、底胎邊緣處會會產生火石紅,火石紅現象是元青花一種非常重要的特徵,雖然也有一些元青花的底胎不一定會出現火石紅現象,但是,有火石紅現象的元青花,可以更充分表現出元青花的風采。(偽造的假火石紅邊緣經常會出現偏出來的暗污黃顏色)
麻倉土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徵就是底足的露胎部分,我們也稱為“刮胎白”,用手去觸摸,有一種非常滑膩的舒暢感,很多元青花的底足,我們肉眼視覺看起來都是非常粗糙和鬆軟的,但是拿手一摸,跟視覺的效果是完全不同,這是戳破視覺,給收藏到元青花的人帶來一種發自內心的驚喜。麻倉土也是鑑定元青花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底足滑膩和粉狀明顯,火石紅,白而不細,有很多氣孔,有黑痣,且燒造出來的瓷器很多會有鼓包現象。這些都是自然的現象,高仿瓷器是根本做不出來的。
那麼高嶺土又是什麼呢,其實麻倉土就是高嶺土的前身,在文獻記載中,明代萬曆中期以後,就沒有麻倉土的開採了,而是高嶺土,麻倉土是屬於高嶺土的一種,特點就是在麻倉山開採的,至今的高嶺土礦山還是大量存在的,在明代萬曆早期,麻倉山的黏土就枯竭了已經採盡了,之後在景德鎮麻倉山附近的高嶺山找到可以代替類似麻倉山黏土的高嶺土用於制瓷,所以之後取而代之就叫高嶺土了。用高嶺土燒造的瓷器都是沒有元青花所呈現出來的自然現象的。仿的元青花肯定是用的高嶺土,燒造後胎骨是白色的,不像麻倉土泛青色,且撫摸底部圈足也沒有麻倉土的滑膩感,比較澀受,敲擊底部聲音也顯得響亮。
元青花-蘇麻離青
蘇麻離青,也稱為蘇料,是進口的青花料來的,研究元青花也要看這種蘇麻離青的青花色,這種青料在景德鎮使用的歷史上就為四個時期,元代、明早期、還有明永樂時期、宣德時期。蘇麻離青有一個基本的特徵就是暈散,也就是色暈,青花會暈散,不論哪一個時期的蘇麻離青,無論其呈色如何,或多或少總是帶有暈散,沒有暈散的蘇麻離青是不存在的。且蘇麻離青料的青花瓷釉面多肥厚瑩潤,髮色豔麗,還有就是這種蘇料,因為也有含鐵質成分的特殊性,在高温的燒造下,青花紋飾中凝聚處會有明顯的濃黑色結晶點塊,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稱的“鐵鏽斑”。鐵鏽斑是蘇麻離青粗糲所致,在強光照射下可以明顯的看出來。暈散和鐵鏽斑,本來就是蘇麻離青的一種缺陷,但是也可以反映了當時使用蘇麻離青的青花瓷特徵。
自從蘇麻離青的引進應用後,元青花瓷器的青花髮色就顯得跟瑩潤豔麗,效果也非常可嘉,因為有這些進口的青料,元青花瓷的工藝技術就更加精湛了,也更加討國內外的喜歡和珍惜。元代早期的時候青花料是用國產料,是在中後期才引進蘇麻離青料的,所以這種用蘇麻離青料的元青花是顯得多珍貴。蘇麻離青彩料在瓷面上繪飾施劃後燒造出的效果有如紙畫,這點也使當時的文人非常大加讚揚,上層社會和宮廷也非常喜愛。以蘇料為墨,瓷表面紙,使元青花繪畫風格瀟灑豪放,筆法順暢自然,層次繁簡任意,格調完美,元青花瓷不愧是中國古代不朽的瓷之魂寶。
元青花,就像一隻大鵬展翅,翱翔在歷史的天空中,瞬間飛馳的無影無形,沒有留下任何歷史文獻的記載。長達這600多年間,終於有人研究最先尋到了它的影子,元青花的蹤跡終於被慢慢顯露出來,證實了它的存在,若你手上有珍品瓷器困於出手,有緣者可與老李溝通,壹捌捌,貳叁肆零,陸叁叁玖。我國的研究比較晚,後來改革開放後大發展,國力經濟都逐漸增強,才給了我們研究的條件,凡是美好的東西都是現在人們追求的目標,古玩藝術品美是藝術的前提,一件古董不會只因為它是古代文化的遺產就變得珍貴,同時也必須滿足審美性、創造性、稀少性三方面的嚴格要求才能成為珍寶,元青花恰恰就都符合了。現在擁有元青花是一種時尚,一種尊貴,更是財富的象徵。
不過,現在民間是有多少元青花瓷器的存在。是少量元青花還是大量元青花存在民間,在沒有經過科學的調查之前,任何猜測都只是非實踐的。然而在民間元青花收藏鑑賞的研究,是一件非常嚴肅嚴謹的事情,如果判斷錯了,是會影響很多收藏愛好者的意識的,正確引導民間收藏現在是古玩藝術品市場的一件大事情,千萬不要盲目迷信名氣很大但是並不熟悉真品的“外行專家”的錯誤以及誤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