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賞月?今夜月明人盡望

中秋之際,滿月當空,為天地灑下天地一片靜謐與祥和。每逢此時,人們總會抬頭賞月,任憑神思在清澈如水的月光中徜徉……

賞月又叫“玩月”,中秋賞月的風俗起源於什麼時候呢?歷史已不可考,但至少在唐代已經非常流行,到了宋代更加興盛,至今依然不絕。

玉輪才捧出,萬姓仰頭看

夜幕悄然降臨,人們不約而同地仰望夜空,等待着什麼。慢慢地,一輪玉盤在雲彩的簇擁下躍上夜空,光暈朦朧。只見她越升越高、越來越亮,最後終於撥開雲霧,露出皎潔的面容,清輝頓時灑滿了大地……這正是:“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現在,似乎沒有哪個節日和日月星辰的聯繫比中秋節更緊密了,即便是七夕節,很多人也已經找不出哪一顆是牽牛星,哪一顆是織女星。因此,“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的盛況一直延續至今,成為中秋節不可或缺的儀式感。

賞月樂天倫,走月影隨行

舊時,人們對待賞月是非常認真的,但並不沉悶。有錢的人家,會在結綵的樓閣上賞月,甚至專門修建賞月樓,備好美酒佳餚,請來樂師,在悠揚的樂曲聲中一邊宴飲,一邊賞月;普通的人家就簡單得多,但也不隨便——他們會在自家院子裏擺設桌案,上置香燭、月餅、瓜果和酒水等,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飲酒品茶,談笑賞月。

還有一種賞月的方式叫“走月亮”,其實就是約上家人或朋友一起出遊,或泛舟湖上,或漫步郊野,還可以舉行各種娛樂活動,而那輪圓月始終如影隨形,彷彿在為遊人照亮,又彷彿在偷聽遊人的笑談。和居家賞月比起來,“走月亮”更加自由、活潑。

天上一輪月,人間幾處愁

“萬里無雲鏡九洲,最團圓夜是中秋。”對中國人來説,“圓”有着特殊的意義,它代表着一種圓滿的、和合的生活願景,充滿着濃濃的人情味。所以,在中秋佳節,中國人不僅要賞月,還要闔家團圓。但事常不能遂人願,月圓人不圓的反差,往往最能勾起人們的種種愁情。於是,古往今來的多少文人雅士留墨中秋,大都離不開一個“愁”字。

中秋之月勾起的這份“愁”,站在天倫團圓的相反面,用自身的不圓滿來襯托和提醒世人圓滿的珍貴,是另一種更加深情的儀式感。

古人如何賞月?今夜月明人盡望


(本文節選自《中國傳統節日的儀式》)

來源/新華社客户端

編輯/喬穎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64 字。

轉載請註明: 古人如何賞月?今夜月明人盡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