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德里》:如何寫下“黨的誕生故事”重要篇章?
《輔德里》主題曲mv花絮照
1993年,上海南北高架道路工程啓動,在“申”字道路規劃圖的中心,一個石庫門老建築“輔德里625號”被保留下來,它是上海目前保存完好的440處革命遺址之一——1922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二次代表大會在這裏召開,產生了11份重要文件,其中就包括首部黨章。
“多年來,很多人只知有一大,不知有二大,其實,黨的創建是由一大和二大共同完成的。”上海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徐建剛説。作為“黨的誕生地”城市的歷史見證,也是黨的初心故事的重要篇章,輔德里和它承載的革命記憶如何更加鮮活地傳承下去?建黨百年之際,上海市靜安區深度梳理盤活紅色遺產,邀請國內頂尖製作人和創作團隊,系統性打造“輔德里IP”舞台劇,開發相關文創、文旅衍生產品。
明晚就將在大寧劇院首演的非虛構舞台劇《輔德里》,首次將“黨章的誕生與守護”故事搬上舞台,該劇也是本土知名戲劇節品牌“上海·靜安現代戲劇谷”誕生12年來的首部紅色題材委約作品。明年是首部黨章誕生100週年,“希望這部劇經演不歇,讓《輔德里》成為黨史教育和紅色文化傳播的新樣本。”項目製作人李東説。
“輔德里625號”:中國共產黨在這裏完成黨建重要工作
第一次提出組成民主主義的聯合戰線的主張、以全國代表大會名義公開發表了黨的第一個宣言、第一次喊出“中國共產黨萬歲”的口號、誕生了第一部黨章……正是在二大上確立的這一連串的“第一次”,指明瞭中國革命的前途。
這段火紅的革命記憶,就隱藏在今老成都北路“輔德里625號”那一排石庫門清水牆面之後。百年前的輔德里,處於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交匯處,周圍相同的石庫門房屋連排連幢,使得這裏毫不引人注目,便於會議的保密工作。
《輔德里》微縮模型展
這裏還有“黨章守護人”張人亞的傳奇。二大會後,他把一隻舊皮箱交到父親手中,在老家寧波珍藏了30年。皮箱裏一個油紙包,裹得嚴嚴實實,裏面是一批珍貴的建黨歷史資料,其中就包括第一部中國共產黨黨章。
撫今思昔,方知時局之變;鑑往知來,更覺天地之新。“鮮活的黨史,需要鮮活的傳承。”徐建剛指出,講好二大故事,不僅對上海打響“紅色文化”品牌意義重大,對於廣大黨員和青年而言,更是一次意義非凡的黨史學習之旅。
“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用於分析中國社會,指導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從二大走出了第一步,中國革命不是蘇聯革命的簡單翻版。”徐建剛説,彼時在中國已經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背景下,黨清楚地認識到,要首先進行民主革命,再進行社會主義革命;號召全國的工人、農民團結在共產黨的旗幟下進行鬥爭,並聯合全國一切的革命黨派,聯合資產階級民主派,組織民主聯合戰線;邀請國民黨等革命團體舉行聯席會議,共同商討合作的具體辦法。
二大的召開,距離一大僅僅一年的時間,就在戰略策略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使黨的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前進了一大步,凸顯了幼年時期的中國共產黨就已經具備了理論創新的品格和能力。“果不其然,二大之後不久,就迎來了大革命的高潮。”徐建剛説。
“輔德里學校”:一次今天的90後向百年前90後的深情致敬
作為“2021上海·靜安現代戲劇谷”開幕大戲的非虛構戲劇《輔德里》,是國內第一部聚焦二大歷史背景和人物的舞台作品,再現中共一大、二大共同完成建黨任務的全過程。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一部今天的90後向一百年前的90後深情致敬的集體創作。
李達32歲、蔡和森27歲、王盡美24歲……救亡圖存之際,他們作出了個人的選擇、黨的選擇、近代中國的選擇。“歷史本身就有一種巨大的命運感,開天闢地,奮不顧身。”該劇總導演牟森為作品定下了“非虛構”總基調——一切藝術創作將建立在歷史真實的基礎上。
《輔德里》側拍照
從製作、宣發、舞監到技術製作各個團隊,以及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媒介展演系的青年學子們,這支主創團隊平均年齡28歲。2020年7月1日,牟森帶着他們來到上海,參觀完二大後照了一張合影。他們以“輔德里學校”的概念,組建了教學和排演團隊,在之後近一年的時間裏,製作一次次經歷修改、推倒和重來,但中途沒有一個人退出。
找到這支隊伍正是因為 “專業與契合”,製作人李東説。早在上世紀80年代,牟森就是國內先鋒小説、戲劇和詩歌的代表性人物,如今他在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任教,專業就是敍事工程,為《輔德里》這個項目,他前前後後帶領着學生們做了不下十個方案。
這是一部羣像式的作品。每個人都很重要,他們是黨的創建者、見證者和守護者。從200多人裏經過三次遴選誕生了今天《輔德里》的演員,丁臻瀅、孫豆爾、楊舒妍、趙嘉豔……他們不僅有音樂劇演員的功底,多才多藝,更要有種強烈的專注力和信念感,能讓舞台“燃”起來。
“建黨的歷史充滿了故事性,有人情味,有人性的閃爍。”演員趙嘉豔發現,一百年前那羣優秀的年輕人,在從事一項了不起的事業的同時,也在生活着,也有着自己的愛恨情仇,他們的青春、理想、信念和初心是如此動人。
從一堂好聽好看又好懂的文藝黨課,到一次新時代紅色IP的傳播探索
《輔德里》特邀上海大學音樂學院青年作曲家李京鍵創作了一部“兩小時的交響樂”。劇中一曲“中國共產黨萬歲”聽得人熱血沸騰。不少專家看完聯排之後認為,這部充滿青春時尚氣息的作品,是對新時代紅色IP傳播的成功探索——“要知道,誕生於100年前的中國共產黨就是一個勇於突破創新、充滿青春氣息的政黨,這本身和創作非常契合。”徐建剛説。
1921年中共一大召開時,全國共有黨員50多名,而中共二大召開前夕,全國黨員人數已達195人,今天,已經有超過9000萬黨員。“黨章的力量,貫穿始終,二大的精神,不容忘卻。”李東將這部作品定位為一堂“文藝黨課”——“非虛構”的文本屬性,在歷史考據上非常細緻、嚴謹,經得起檢驗;藝術上的創新性,使其更容易被廣大青年和黨員接受,以更生動的方式展開黨史教育。
在文藝評論家毛時安看來,劇名《輔德里》本身就具有強烈的召喚感——“石庫門、輔德里,是典型的上海視覺形象,有着鮮明的城市印象。”而舞台劇只是這一紅色大IP開發的引擎,其核心還是上海紅色文化品牌的創新傳播。圍繞“輔德里IP”共有五個衍生設計誕生,被稱為“五星計劃”。舞台劇之外,還包括:一個“《輔德里》微縮模型展”、一部高清戲劇電影、一次紅色市集,以及一本展現輔德里IP開發、製作的“全景式紀錄”。
“百年黨史,已成為豐厚的創作素材和源泉,今天它們通過各種文獻、文物和遺產形態,展現在我們面前。”從業30多年來,作為國內知名製作人,李東拿下過話劇《德齡與慈禧》《北京法源寺》、大型舞台劇《戰馬》中文版全國巡演等業界里程碑式的項目,但以文創和文旅融合為抓手,打造紅色文化傳播新路徑,《輔德里》也是他職業生涯中的第一次。“未來它一定會成為一種新類型,我們希望《輔德里》能為紅色資源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提供新的方法和角度。”他充滿信心地説。
作者:童薇菁
編輯:施薇
來源:文匯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