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一腳踏三州,極目千萬裏

由 解洪海 發佈於 休閒

三州潭是鞍頂山上“龍潭”的名稱,也是這一帶風景區的總稱,位於台州,紹興,金華三州交界之地,海拔843.3米,面積約為300畝,有國防教育主題公園、烽火茶園、玉兔望月、六馬同槽、天龍寺、三州界碑、四方亭、世紀曙光碑、擂鼓巖、紅軍嶺健身步道、壺天雲霞等諸多景點。登巔遠眺,鞍峯屏東、柘溪縈南、赤城翠東,玉山秀西,高低幽境,盡收眼底。

龍潭聖景

“龍潭”是一大一小兩口圓潭,大潭直徑約30米左右,小潭直徑約10米左右。潭水不見出入,大雨加之而不盈,大旱迫之而不涸。傳説與東海相通,住有神龍,自古以來,若逢天旱,周邊三縣的鄉民會上三州潭祈雨,流傳下“取水迎龍王”等民俗活動。潭邊天龍寺的得名由此而來。潭是火山噴發口積水後所形成的天池,如同長白山頂的天池,只是大小不同而已。

三州潭霧凇

霧凇,俗稱樹掛,是低温時空氣中水汽直接凝華,或過冷霧滴直接凍結在物體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積物,是非常難得的自然奇觀。

在三州潭,因為其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一般集中在每年的12月到次年的3月上旬會出現霧凇奇觀,潔白晶瑩的霜花綴滿了枝頭,銀光閃爍,美麗動人,銀菊怒放的青松翠柏千姿百態,讓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猶如進入瞭如詩如畫的仙境。三州潭霧凇不僅讓人大飽眼福,而且能將空氣中大量微粒吸附沉降到大地,被稱作空氣清潔器。

天龍寺

離三州潭不遠處,是幾間略顯簡陋的建築,稱為“天龍寺”,門外有副對聯,上書“淥水分沾三州地,鞍山獨頂數縣天”。據清康熙《天台縣志》、《磐安縣誌》記載,寺廟始建於隋朝,比國清寺早50年,在公元548年左右,唐代叫棲禪寺支院,宋代改稱金繩禪院,後又更名清涼寺、鞍頂禪院。雲南的天龍寺也來源於此。

相傳古時天台發生旱災時,縣太爺會組織一批人馬敲鑼打鼓上三州潭,在潭裏找到小魚、泥鰍、青蛙之類“靈物”回到縣城供奉,祈求龍王降雨,是謂“取水迎龍王”,居然還煞是靈驗。甚至直到解放前,周邊三縣的羣眾在旱年時還有人上三州潭祈雨。據《五燈會元》載,名滿天下的“一指禪”俱胝(音同勾帝)和尚曾是這裏的主持。天龍寺香火不斷,遊客如織。一天的香客曾達到3500人。一年中,有幾個固定的祈雨祈福祭龍日,滿路如蟻,絡繹不絕。三州祭龍習俗已被列為天台縣非物質文化遺產。

四方亭

涼亭雙層雙檐四角四柱,亭上四面皆有橫匾,正面“四面雲山來眼底  三州福澤共齊天”,橫批“瓊為四方”;左邊“坐看萬里風雲色  卧聽一亭天籟聲”,橫批“龍鳳呈祥”;右邊“雲流盤脈籠佳氣  勢起鞍巒生彩煙”,橫批“天下太平”;後面“萃聚三州景色  笑談百里風情”,橫批“國泰民安”。

三州界碑

四方亭內正中央就是1997年國務院埋設的三面錐體界碑,朝向各自方向的三個面分別寫着“台州”、“紹興”和“金華”。此三市古地名除台州沿用至今外,金華古稱婺州,紹興古稱越州。傳説這個點是古代台、越、婺三州知府親自上山共同確定的三州交點。現在到此遊覽的人們,一大樂趣就是都要腳踩界碑,感受一下“一腳踏三州”的豪邁之氣,並攝影留念。

遠觀台越婺三州

勸君一擢龍潭水,洗去胸中萬古愁。登巔遠眺,鞍峯屏北、柘溪縈南、赤城翠東、玉山秀西,高低幽境,盡收眼底。

能看見“三市三縣三鎮”,磐安方向可以清晰地看到尖山鎮和位於磐安與新昌兩縣交界之地的“浙江第一高橋”。新昌方向可以看到回山鎮、長征鄉和前丁水庫。天台方向據説天氣特別好的時候,可以看到赤城山上的梁妃塔。站立山巔,環視三縣亦即環視三州,讓人頓然心生感慨,心胸開朗。

世紀曙光碑

石碑高2米,正面鐫刻“世紀之光”四個大字,反面碑文為:2000年新世紀到來之際,金華市的新聞媒體發起在此迎接新千年浙中第一縷曙光首照活動,並立碑紀念。

國防教育主題公園

國防教育主題公園位於三州潭景區梅枝嶺頭,面積約2000平方米。1935年10月24日,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天台縣三州鄉梅枝嶺,打響了梅枝嶺戰役。主題公園圍繞紅色足跡進行佈局,設計新穎,內容豐富,不僅包含了紅軍亭、梅枝嶺會議、三州鄉抗日、軍民情誼深等內容,還設計製作了上世紀三十年代,中央特派員張文碧(後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雕像、紅軍銅雕、石雕等作品,生動再現那個烽火硝煙的戰爭年代的革命精神。

“龍潭”雪景

這是一場“福雪”,它就像一條條被子,為過冬的龍潭茶樹送上温暖,加快茶樹進入休眠的節奏,充沛的雨雪也為茶樹的根系帶來了充足的水分,這有助於茶樹的維護。大雪還會凍死茶樹上的蟲害,有助於提高來年茶葉的收成。

仙霧繚繞三州潭

清晨登上山頂,天地間籠罩在晨霧之中,似薄紗,如夢、如幻、如詩、如畫,揮不走,扯不開,斬不斷,遠的、近的,都在晨霧中時隱時現,遊人彷彿進入了虛無縹緲的“仙境”之中……

三州潭風景照那麼美

期待與大家相遇在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