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牙泉,古稱沙井,俗名藥泉,自漢朝起即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曉澈”。月牙泉南北長近100米,東西寬約25米,泉水東深西淺,最深處約5米,彎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稱。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西南5公里鳴沙山北麓。
關於月牙泉、鳴沙山的形成還有一個故事:從前,這裏沒有鳴沙山也沒有月牙泉,而有一座雷音寺。有一年四月初八,寺裏舉行一年一度的浴佛節,善男信女都在寺裏燒香敬佛,頂禮膜拜。當佛事活動進行到“灑聖水”時,住持端出一碗雷音寺祖傳聖水,放在寺廟門前。忽聽一位外道術士大聲挑戰,要與住持鬥法比高低。
只見術士揮劍作法,口中唸唸有詞,霎時間,天昏地暗,狂風大作,黃沙鋪天蓋地而來,把雷音寺埋在了沙底。神秘的是寺廟門前那碗聖水卻安然無恙,還放在原地,術士又使出渾身法術往碗內填沙,但碗內始終還是不進一顆沙粒。直至碗周圍形成一座沙山,那碗聖水還是安然如故。術士無奈,只好悻悻離去。
剛走了幾步,忽聽轟隆一聲,那碗聖水半邊傾斜變成一彎清泉,術士變成了黑色頑石。原本這碗聖水,本是佛祖釋迦牟尼賜予雷音寺住持,世代相傳,專為人們消病除災的,故稱“聖水”。由於左道術士作孽殘害生靈,佛祖便顯靈懲罰,使碗傾泉湧,形成了月牙泉。
以上這個故事雖然有趣,但畢竟是傳説。因為今人對飛沙為什麼不落的月牙泉非常感興趣,於是關於該湖的形成,在經過一番調查後,大體有了以下幾種解釋:對於月牙泉形成,有許多説法。有人認為,這一帶可能是原黨河河灣,是敦煌綠洲的一部分,由於沙丘移動,水道變化,遂成為單獨的水體。因為月牙泉一段地勢較低,滲流在地下的水不斷向泉中補充,所以不會枯竭。這種解釋似可看作是月牙泉沒有消失的一個真相,但卻無法説明因何飛沙不落月牙泉。
還有人説,是因為斷層的滲出,才成了泉。他們認為月牙泉南側有一東西向的斷層,斷層上盤抬高了地下的含水層,下盤降到附近潛水面時,潛流流出,於是成了泉。
還有人説,因為大風的侵蝕,才有了湖。即原始的風蝕窪地,因為隨着風蝕作用的加劇,當達到潛水面深度時,在新月形沙丘內灣,便形成了泉湖。由於環繞月牙泉的沙山南北高、中間低,自東吹進環山窪地的風會向上方走,風力作用下的沙子總是沿山樑和沙面向上卷,因而沙子不會刮到泉裏,沙山也總是保持似脊似刃的形狀,這才形成了沙泉共存的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