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蕩山下南閣古村,一村曾有七牌樓,一門出過三進士

山水秀麗的雁蕩山北麓有一個仙溪鎮仙溪鎮旅遊資源豐富,有雁蕩山八大景區之二的顯勝門和仙橋景區,更有古代牌樓羣聞名於世的南閣古村,這裏是明代著名諍臣章倫的故里。這個以文物古蹟著稱的千年古村落,古風古貌猶存。

雁蕩山下南閣古村,一村曾有七牌樓,一門出過三進士

漫步南閣古村,讓人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蔚為壯觀的牌樓羣。沿中直街自北向南一字展開,古樸典雅,莊重森然,這是江南地區保存最完整、年代最早、數量最多的木構牌樓羣。

雁蕩山下南閣古村,一村曾有七牌樓,一門出過三進士

石頭路、低矮的木頭房、古色斑駁的牌樓,走進南閣古村,剛進入南閣古村,一座古樸雄偉的明代牌樓首先映入眼簾。匾額上書寫着“世進士”三個斗大的金字。為章綸的曾孫廣西布政司參議章朝鳳立,因其曾祖章綸、祖父章玄應皆為進士,四代三進士,故名“世進士”。牌樓是六柱單間三樓懸山頂木構建築,牌樓中為通道,左右壘砌花崗岩條石台基,台基上立有三柱,中柱前後各立方形木質檐柱,中柱間置一枋額,上書“世進士”。屋面三山式,中樓正脊中間設花蟹,兩端飾龍紋。保持了明代的建築風格。

雁蕩山下南閣古村,一村曾有七牌樓,一門出過三進士
雁蕩山下南閣古村,一村曾有七牌樓,一門出過三進士

蜿蜒近150米的中直街,從北往南,世進士、恩光、方伯、尚書、會魁5座牌樓所構成的景緻一覽無餘,傳遞着400多年前鄉里章綸一族四代三進士的驕傲和榮光。

雁蕩山下南閣古村,一村曾有七牌樓,一門出過三進士
雁蕩山下南閣古村,一村曾有七牌樓,一門出過三進士

章綸,明正統四年(公元1439年)進士,官至禮部侍郎,他以忠義節烈名高當世,卒後追贈南京禮部尚書,諡恭毅。明朝官府為表彰其德行,特樹立“會魁”、“尚書”牌坊。

雁蕩山下南閣古村,一村曾有七牌樓,一門出過三進士
雁蕩山下南閣古村,一村曾有七牌樓,一門出過三進士

五座牌樓形制、結構相近。均為木石混合結構,單開間三樓懸山式,進深分心用六柱。用材比較粗壯,收分、側腳、升起均很明顯。同時又出現異形斗栱、異形梁、插栱造和屋面平緩等。

雁蕩山下南閣古村,一村曾有七牌樓,一門出過三進士
雁蕩山下南閣古村,一村曾有七牌樓,一門出過三進士

南閣牌樓羣規模宏大,形制完整,是明代牌樓少見的實例。既保持了一些官式做法,又有濃厚的地方風格。構造上中柱深埋以穩定整體建築,空間透露以減輕負荷,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五座牌樓建造時間相隔百年,細部的變化反映了地方風格的演變,牌樓羣歷經滄桑五百年,巍然堅守,全國罕見,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建築價值。

雁蕩山下南閣古村,一村曾有七牌樓,一門出過三進士

南閣牌樓羣於2001年被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牌樓原有七座,現存五座,沿中直街一字展開,是國內年代最久遠,數量最多的木構牌樓羣。既表現出了明代的建築風格,又象徵着章綸及其子孫的傑出業績:從明正統四年至嘉靖二十三年間,百年間,章氏一門先後出過三名進士和一名舉人。

雁蕩山下南閣古村,一村曾有七牌樓,一門出過三進士

在這個古樸的村落裏,走一走那條五六百年曆史的石子路。觸摸那在歲月中斑駁卻依然矗立不倒的木頭柱子。會體會到一眼千年的歷史積澱的感覺。

雁蕩山下南閣古村,一村曾有七牌樓,一門出過三進士

街道兩旁的老房子已所剩無幾,但看到那僥倖留下的幾間,有的空落落地沒人居住,再看看屋檐上那粗如蠟燭的瓦松,交錯的畫面裏寫滿了古老的記憶。

雁蕩山下南閣古村,一村曾有七牌樓,一門出過三進士
雁蕩山下南閣古村,一村曾有七牌樓,一門出過三進士

南閣古村,南有鳳凰山,北臨南閣溪。宛若畫卷的山水古道山巒疊翠,奇峯聳立,清溪流淌,行走南閣古村之間猶如觀賞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卷,別有一番風味。

貼士:南閣古村落在温州市樂清市仙溪鎮,雁蕩山風景區免費景點之一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53 字。

轉載請註明: 雁蕩山下南閣古村,一村曾有七牌樓,一門出過三進士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