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一座被列入永久保留的古村落,就深藏在蘇滬邊界,知道的人卻不多

由 南門語山 發佈於 休閒

歇馬橋村位於江蘇省崑山市千燈鎮石浦街以南兩公里處,與上海市青浦區接壤,歇馬橋村曾是上海青浦和趙屯周邊地區的一個主要商業城鎮,歇馬橋在古代是一個著名而又熱鬧的城鎮,它是一個典型的江南水鄉,位於江蘇和上海的交界處,被評為崑山最具歷史文化底藴的美麗鄉村,成功入選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2012年,歇馬橋村被列為永久保存的古村落。


歇馬橋村入口處的石牌坊豎立在連接蘇滬昆的機場道路上,大氣醒目,它就像一扇穿越時空的門,一旦進入,就是另一個世界,歇馬橋村,古代因交通不便成為一定的市場,古代稱歇馬橋鎮,現在是行政村,關於麻鞋橋的起源有不同的看法,編年史上説:駕橋時“石趕,工即時算,故稱停馬”,還有一個故事,南宋時,宋金交接軍隊,金率領到橋,立即察看地形,後世稱這座橋為麻鞋橋,還説南宋名將韓世忠曾帶兵在此歇息,當時這裏水草豐沛,他的部下就在這裏歇息,為了方便石浦河東西兩岸,在河上建了一座橋,它叫麻鞋橋,它的鎮名以麻鞋大橋的古橋命名。


第一座石拱橋被稱為“丁盛橋”,這是一座全新的仿古石拱橋,儘管它有着豐富的傳説和寓意,一條“龍形水系”貫通南北,村落沿河呈帶狀空間佈局,構成了江南水鄉“水街相依、窄巷深巷”的傳統景觀格局,在丁盛橋旁邊,有一羣戰馬的雕塑,以紀念南宋名將韓世忠率軍在此長眠,當時這裏水草充足,他的下屬在這裏休息。


在紀念館的廣場上,有一尊南宋著名的騎馬射箭運動員韓世忠的雕像,歇馬橋老街四周是民居院落裏的解小芳遺骨,好在院門虛掩着,可以去逛逛,作坊建於清代嘉慶年間,全石結構,雕刻精美,刻有“肖傑廣場”的石碑在中間和中間部分,兩側的柱子上有一對對聯,屬於典型的清代石制工坊建築,“子島可以飾以絕色,親科恩報道不恥,這是原來解小芳的地盤。


在這個江海交界的水鄉,沒有城市的喧囂與喧囂,沒有追趕與催促的時間,沒有陌生人之間的隔閡與疏離,映入你眼簾的是歇馬橋村的古樸與寧靜!歇馬橋在50年代,古鎮的商業和貿易還很繁榮,當時石浦建成時,就計劃在這裏設立鎮政府,但由於交通不便,計劃取消了,80年代改革開放後,隨着公路交通的日益發達,小城鎮逐漸被冷落,90年代建制改為村。


賈平凹先生曾在《自在獨行》一書中這樣寫道:“如今,找熱鬧的地方容易,尋清靜的地方難;找繁華的地方容易,尋拙樸的地方難,尤其在大城市的附近,就更其為難得了”,幸運的是,我們幸運地遇到了崑山市千燈鎮石浦南郊的歇馬橋村,這是一個長江以南的古村落,位於江蘇和上海的交界處。


老街上有一座古橋,名叫中山橋,是一座單跨四拼的石板橋,從東到西橫跨歇馬橋城河,像很多傳統的江南古村落一樣,歇馬橋村的老街就建在河邊,老街建在一條被分割的城市河流的西側,分為上海灘和下海灘,中間鋪有碎石的街道,根據城市河流的形狀而建,在這個古老的村莊裏,500米長的古代石路、約5000平方米的明清建築和抗金英雄韓世忠修建的麻鞋橋得以保存,傳統建築主要分佈在古石街兩側,是江南水鄉典型的古街,2012年,歇馬橋村被列為永久保留地古村落。


石板路傳來的腳步聲很歡快,有些老人喜歡飽餐一頓後悠閒地拜訪鄰居,麻鞋大橋的美麗不能用簡單的語言來解釋,只有走進麻鞋大橋,你才能真正品嚐到它的味道,這裏幾乎沒有生意的痕跡,這裏的原住民古老,老街依然保留着比較完整的江南水鄉風貌。


據縣誌記載,歇馬橋是民國時期的城鎮體系,曾是上海青浦趙屯等周邊地區的主要商業中心,直到20世紀50年代,這座古城的商業和貿易仍然很繁榮,老街兩邊是兩層的房子,下面是商店,樓上是房主的卧室,從老街延伸出來,鋪着古石板的道路,似乎也詮釋了古鎮的繁華,老街兩棟房子中間嵌着一塊石碑,上面刻着“太歲”幾個字,“太歲”是什麼意思?


不難看出,它在過去的歷史上是一個繁榮的古鎮,事實上,在歇馬橋村的歷史上,由於商人的聚集、市場的繁榮和貿易的發達,它在周圍地區也很有名,最後此村也因“跨大石浦南昆區二十二圖,北三十圖的歇馬橋”而出名,汩汩的河水邊,蜿蜒的石路上,一塊塊大小不一的石頭被時間磨平,江南特有的精緻被拼湊起來,在又深又窄的小巷兩旁,白牆瓦的老房子觸手可及,斑駁的木門白牆彷彿在訴説着古老而美麗的故事,讓人不禁對它的前世產生了好奇,對於一座被列入永久保留的古村落,就深藏在蘇滬邊界,知道的人卻不多,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