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商李學海:志猶學海 業比登山

中新社北京2月26日電 題:僑商李學海:志猶學海 業比登山

中新社記者 徐文欣

在紐約中城第七大道時裝一條街上,矗立着一座造型獨特的雕塑,一根十幾米的縫衣針,穿過巨大紐扣,針頭直指地面。這座雕塑見證着第七大道每個人的奮鬥史,美國威特集團董事長李學海便是其中之一。

20世紀70年代,李學海自香港移民赴美,落腳第七大道。彼時,第七大道時裝業被猶太人主導,而華人僅能接到利潤微薄的加工訂單。李學海下決心要在這裏創建自己的時裝品牌。

乘着改革開放的東風,李學海把中國的絲綢、棉麻等原材料帶到第七大道,C.G實業公司(威特集團的前身)應時而生。但美國各大商場的買家,並不認可這個新晉品牌。

“我去百貨商場推銷,常把鞋子走破。這裏的語言、法律、政策我都不熟悉,做出來的衣服設計甚至被別的設計師全部搬走。”李學海説。

“但我相信有價值的產品遲早會被市場認可,我的服裝就是這樣的產品。”憑藉過硬的質量與設計,C.G服裝終於高歌猛進,李學海的商業版圖也隨之擴張。

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經濟陷入低迷,李學海藉機買下多座巨型貨倉,提供報關商檢、卸貨進倉、打包出庫等服務,並配備電腦管理實現物聯網。

雖從未涉足科技領域,但這不妨礙李學海收購軟件公司,開發倉儲物流軟件,為客户提供更高效的服務。

“我所投資的大多數領域都是從0開始,只要市場需要,我就去做。”在李學海眼中,有誠信、有效率、適應市場才是最重要的行事準則。

李學海的兒子李嘉傑深受這些準則的影響:“父親的經營之道獨具特色,無論盈利與否,都要誠信,在這個基礎上,要靈活求變、應變。”

創業所面臨的困難往往千頭萬緒。小到不同國籍員工的交流,大到產品的開發、生產,品牌的打造,只能一個一個解決。更糟糕的是,威特集團還要面對突如其來的外部風險。李學海表示,美國經濟危機的時候,威特集團的地產生意曾損失40%。

幸運的是,威特集團的多元化經營,成功地抵禦了風險,走出一條國際大貿易的寬廣之路。

隨着中國逐漸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李學海也開啓了回國投資之路,從大型名品折扣購物中心“佛羅倫薩小鎮”到天津V1汽車世界創新生態園項目,李學海都在關注新的市場需求,新的發展商機,並果斷出手。

“中國汽車的人均保有量依然相對較低,汽車行業發展空間巨大。因此我們投資了天津V1汽車世界,給汽車品牌提供一個測試、比賽、新車發佈的場所,希望它能為中國汽車創新領域和賽車文化打造全新里程碑。”李學海説道。

除了這些,威特集團下屬的十多個分公司在中國大陸投資紡織廠、製衣廠、煉油廠、汽車配件廠,並代理電子設備出口。

今年,74歲的李學海還在根據市場需求和政策導向,尋找新的商機。“未來,我計劃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佛羅倫薩小鎮’,打通線上線下銷售渠道……”

這些永不停歇的商場故事似乎早就刻在了李學海的名字裏:志猶學海,業比登山。(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78 字。

轉載請註明: 僑商李學海:志猶學海 業比登山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