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發電廠遺址改造前的樣子和改造後的酒店。
高爐、冷卻塔、筒倉……站在北京首鋼園區,一眼望去,年代感十足。
園區核心區內,一座由玻璃幕牆包裹着工廠的建築格外醒目。老首鋼人都清楚,那是由老廠的發電廠改建而成的高端酒店。
這是酒店大堂中,用36噸鋼製成的、只有兩個點來固定的紅色旋轉樓梯。
走進酒店,一個紅色的巨大鋼製旋轉樓梯吸引着人們的視線。這個名為“電廠”的酒店大堂“鋼”柔並存:舊廠房的天車梁、混凝土牆面、管道都被保留下來,搭配着柔和的木質線條;高達21米的飛鳥藝術品展示了金屬之美,地面的池塘流水倒映出屋頂桁架的樣子,大量綠植營造出一片鬱鬱葱葱的叢林感。
2021年12月28日,改造後的酒店開業亮相,立刻成為“網紅打卡地”。承接改造任務的北京首鋼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工程建設部部長助理段若非記得,他帶領團隊用了整整3年,才打造了這個封存工業風貌建築的“水晶盒子”。
這是名為“電廠”的酒店大堂一景。
工業遺存改造並非易事,尤其這一20世紀上半葉建成的工業建築物並不完全符合當今的建築結構規範。對段若非來説,在設計圖紙上筆尖一劃,就能影響這座建築的命運,“當時改造最大的考驗是拆除還是保留的問題。”
把一座百年曆史的電廠改造成現代化的五星級酒店,不只是“重生”那麼簡單,也是一個城市對歷史傳承和可持續發展的探索。
這是酒店一景。
百年來,這間發電廠一直是首鋼生產電力負荷的重要支撐。它最早叫石景山煉廠馬力房,興建於1921年,曾在1949年向北京支援過電力,其後為首都冶金工業發展立下功勞。
隨着首都治理環境污染的腳步,2010年底首鋼的石景山鋼鐵主流程完成停產。這座電廠也在當年關停,留下一座挑高達25米的、有着原始而堅固結構的巨大廠房。
一邊是工業時代的過去,另一邊是綠色城市的未來,這使得團隊堅定信心:要把這座酒店設計成為“時空的連接和見證”。
這是酒店一景。
為儘可能保留工業底色和首鋼遺產,設計團隊主張工業結構外露,讓裸露的鋼筋水泥與現代元素自成風格又融為一體。比如,保留原廠房框架部分,露出結構立柱和橫樑;改變傳統吊頂隱藏管線的方式,採用管線暴露裝飾風格。
段若非説:“工業遺存改造無法循規蹈矩,必須敢於創新,敢於突破條條框框。”
參與酒店設計的意大利建築師皮埃爾·裏梭尼第一次來到老廠房時,被三個獨立分開的汽輪機組設備所震撼,於是巧妙將其連接起來,變成酒店大堂的接待平台,實現變廢為寶。
這是改造中的場景。
施工過程中,部分拆除的建築垃圾通過顆粒化處理,製成混凝土磚重新利用,鋪設在酒店,踐行了低碳環保理念。
在首鋼工作了29年的員工江斌應聘在酒店擔任安保工作。對他而言,印象中塵土飛揚、煤渣滿天的發電廠,竟變成眼前一座工業風與時尚風交相輝映的現代化酒店,簡直難以想象。
坐擁石景山與羣明湖景觀,毗鄰首鋼滑雪大跳台和國家隊冬季訓練中心“四塊冰”……2022年北京冬奧會召開,這裏也成為官方接待飯店之一,迎接八方來客。
這是酒店一景。
63歲的原北京首鋼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監事會主席丁建國是開業當天入住的首批客人。在他看來,很多城市都有香格里拉酒店,但這個酒店“不同於世界上其他任何一家酒店”。
“從這些恢宏的玻璃幕牆向外看去,你能看見奧運文化與工業遺存的美妙交織,這種感受是獨一無二的。”丁建國説,這不僅是住酒店,更是一場感受百年中國鉅變的歷史、文化之旅。
從鋼鐵廠到冬奧賽場,從傳統產業基地到創新創造集結地,從工業鏽帶到活力地帶……
將工業遺產保護和城市更新改造有機結合,走過百年的“鋼鐵巨人”仍在演繹着新時代的“變形記”。
文字:陽娜、楊淑君、屈婷
視頻:楊淑君、陳沁妤(實習)
編輯:屈婷
新華社國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