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唱出催人奮進的黃河力量!國家級非遺“黃河號子”登上舞台
大河報·大河客户端記者 張叢博
9月17日晚,“催人奮進 響徹千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黃河號子展示展演”活動在河南藝術中心文化廣場上演。聲腔洪亮、節奏鏗鏘的黃河船工號子、黃河硪工號子、黃河河工號子依次登場,原生態的表演粗獷豪放,深深震撼觀眾,現場氣氛熱烈。
本次活動是由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河南省文化館、鄭州文化館(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18日晚,展示展演活動還將在河南省旅遊服務中心廣場舉辦。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中極具代表性的主體文化。黃河號子是勞動號子的一種,是黃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着時代變遷,生產生活方式改變,黃河號子失去了固有的依託環境,傳承後繼乏人,面臨失傳的危險。
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大背景下,為了更好地保護、傳承、宣傳、推廣黃河號子,頌揚黃河精神,在保證疫情防控安全的情況下,於2020年5月正式啓動《黃河號子》舞台節目創作工作。
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説,創作舞台節目《黃河號子》,先後歷經4個多月調查走訪、收集資料、錄音錄像、編曲,腳本創作、排演排練等,結合非遺資源的特點,充分利用非遺資源的優勢,最終創編完成,將黃河號子這個瀕危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搬上了舞台,激發了它內在的新的活力。
據悉,《黃河號子》巡演活動將在河南省黃河沿線九地市開展,提高廣大民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重要性的理解,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成果呈獻給更多的羣體,將黃河文化的精神和力量傳播的更深、更廣、更遠。
“黃河號子”有哪些?是怎麼產生的?
黃河號子分佈在河南省沿黃河各鄉鎮。2008年,江河號子(黃河號子)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黃河號子歷史源遠流長。在遠古時代,人們在與大自然進行搏鬥和各種集體勞動中發出的呼喊聲,為勞動收穫而愉快地敲擊石塊、木棒,以及手舞足蹈發出的歡呼聲和歌唱聲,逐漸形成了最早的民歌。
經過勞動人民長期而廣泛的羣眾性即興創作,口傳心授,在世代相傳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勞動號子的作者和傳唱者就是勞動人民自己。
黃河號子是在緊張、繁忙的搶險勞動中喊唱的號子,是河南黃河兩岸比較獨特的一種勞動號子。黃河號子屬民歌的一個主要載體,是人們在參與需要相互協作的集體勞動時,為了統一勞動節奏,協調勞動動作,調節勞動情緒而唱的。大多由生活中的一些笑料及歷史故事編排而成。
其題材廣泛,隨編隨喊,使氣氛達到高潮。黃河號子共分為騎馬號(快號)、綿羊號(慢號)、小官號(慢號頭、快號)和花號四種。主要用於打樁、拉騎馬、拉捆枕繩、推枕等;騎馬號節奏明快,聲調高亢激昂,催人上進,下樁速度快。
綿羊號節奏緩慢,可使人們的緊張情緒得到調整,常在人們疲倦睏乏時使用。小官號節奏先慢後快,柔中有剛,融緊張氣氛於娛樂之中。花號曲調優美,鼓舞鬥志,但下樁速度慢,不實用,為糾正其缺點,常與騎馬號配合使用,使人疲倦之意頓時消失。
河南境內的黃河號子主要包括河工號子、船工號子、土硪號子。
①河工號子
黃河河工是專業治理黃河的工人,是抗洪搶險的中堅力量,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打樁御水。先在堤壩上打樁生根,然後以堤壩為依託,以薪柴土石為主體,以樁繩為聯繫修建御水工程。
打樁的工具有兩種:一是油錘,二是手硪。油錘為鼓形鑄鐵件,兩平面為圓形,直徑一般10.5釐米左右,長12釐米,重約9公斤,用約70釐米長的槐木等結實的木頭作柄。1人或2至4人對打。手硪一般是直徑17釐米,高20釐米的圓柱形鑄鐵件,安有8個手柄,重有40公斤,有8人打,有4人打。這種集體配合的勞作方式,要以唱號子協調動作、統一力量、鼓舞士氣。
河工號子一般有綿羊號、騎馬號、花號和小官號4種。綿羊號節奏緩慢,可使人們的緊張情緒得到調整,常在人們乏力時使用;騎馬號節奏明快、聲調高亢激昂,用於緊張的勞動;花號是河工用於表演的號種,曲調優美,但下樁速度慢,常與騎馬號配合使用;小官號節奏先慢後快,融緊張氣氛於娛樂之中。
②船工號子
黃河自古就是重要水上交通運輸幹線,早在隋唐時代,京城長安、洛陽所需糧食多經黃河源源不斷運送。黃河中游濟源境內的八里古衕斷崖峭壁上,現存的古棧道遺蹟、拴纜繩的牛鼻孔和拉船纜繩在石壁凸出處磨出的印痕,以及沿河人民傳説的運西糧的故事,都銘刻着歷史的印記。
當時,黃河船工號子已見雛形,上世紀三十年代,木帆船引入山河,又給船號增添了新的內容。四、五十年代,由於治理黃河的需要,河道運輸船隻大量增加,河道號聲此起彼伏,六、七十年代,黃河航運空前興盛,大小船隻東來西往,上下碼頭車水馬龍,河面白帆遍佈,河道號聲連天。
船工號子成了人們耳濡目染的生活樂章。濟源市的黃河船工號子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屬黃河中下游最後一段山河地區人們首創,是沿河人民在對黃河的開發利用和長期的船上生產活動中逐步加工完善的原創民間音樂。
黃河船工號子是用來協調集體行動的音樂口令,有出沿號、打篷號、拉船號、撐篙號、撓船號、伸彈號、開船號、打梢錨號等十多種音樂形態,使用時一人引亢高歌,領號指揮,眾人齊聲應接,隨聲唱和,激勵士氣,振奮精神,統一力量,完成緊張、艱鉅的勞動。
黃河船工號子是一代代黃河船工們用血汗和淚水澆鑄出來的,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文化交流發揮過重要作用,充分顯示了勞動人民的藝術創造力,是黃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③土硪號子
硪工號子是一種具有典型中國特色的傳統民間音樂。硪是指砸地基或打夯用的工具,材料分為石質和鐵質兩種,重量從25公斤到180公斤不等。
硪工就是打夯的人。硪工號子的領號人叫號頭,要成為一個優秀的號頭,需要具備好嗓子、好體力、節奏感強、會編詞、反應快等要素,一般需磨練三、五年的時間。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以前,夯實地基的工具缺乏,主要為人力夯。黃河中下游修堤築壩建水庫,地基全是一硪一硪打起來的,幾千人一起打硪,喊號聲此起彼落,場面非常激動人心。
硪工號子與其他勞動號子一樣,一唱眾和,為了統一節奏、協調動作、凝聚力量、完成勞動任務。根據硪工勞動狀態和不同勞動節奏,一般分為大滑號、小滑號、蕩山號、釘缸號、缺把號、板號、毛蛋號等。
大滑號節奏緩慢,用於勞動前期的熱身活動;小滑號比大滑號速度較快,漸漸進入正常打硪狀態;蕩山號則更快一點;釘缸號節奏顯得悠揚自在;缺把號就有些緊張了;板號熱烈高漲,也是工地上用的最多的號子;毛蛋號的節奏最快,用於收工時夯平硪花。
來源:大河客户端 編輯:張靜
【來源:大河客户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