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遺產地梵淨山下貧困村靠旅遊華麗轉身
中新社貴州江口10月17日電 題:世界自然遺產地梵淨山下貧困村靠旅遊華麗轉身
作者 周燕玲
2020年國慶假期結束一週後,在世界自然遺產地梵淨山腳下的貴州省銅仁市江口縣寨沙侗寨,70餘户村民才開始規劃自己的“假期”出遊計劃。
“前幾天在村委會報了去三亞的旅遊團,貴州一直下雨想帶老人去那邊曬曬太陽。”寨沙侗寨村民夏德發説,最近幾年都會外出旅遊,去過香港、北京、三亞等地。
但在10年前,外出旅遊對於夏德發一家和寨沙侗寨的村民們來説,還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2010年的寨沙侗寨,房屋破舊,村寨道路坑坑窪窪,全寨村民人均純收入不足1000元(人民幣,下同),曾是一個“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腳泥”的國家級貧困村。
“那時候我們手捧着梵淨山旅遊的‘金飯碗’卻沒飯吃。”回憶往昔,53歲的夏德發感慨地説,很多村民不是去梵淨山抬滑竿,就是守着幾畝薄田靠天吃飯。
近年來,貴州把鄉村旅遊作為精準扶貧的重要途徑,江口縣利用寨沙侗寨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文化旅遊資源,投資上千萬元在村寨原址打造出了獨具特色的寨沙侗寨,成為集民俗、民宿、餐飲、實景演出等多元素的原生態旅遊目的地。
記者日前在寨沙侗寨看到,清澈的太平河從寨門前緩緩流過,河畔古樹參天,70餘棟侗寨木樓圍着一座高大的鐘鼓樓而建,青石板鋪成的生態路直接連接到各家各户,三五成羣的遊客正在村子裏參觀並品嚐特色農家菜。
臨近傍晚,在梵淨山景區遊玩了一天的遊客,開始湧進村寨並守候在鐘鼓樓下等待篝火晚會。伴隨着侗族大歌開唱,夜晚的寨沙侗寨被燈火照耀得分外明亮,在篝火的“咋咋”聲與遊客的歡呼聲中,金錢杆舞蹈、當地絕技絕活等精彩節目輪番上陣。
“天壤之別”,夏德發用這個詞形容寨沙侗寨的變化。改頭換面的寨沙侗寨,不僅讓當地村民吃上了“旅遊飯”,還讓村民的“荷包”越來越鼓。
“國慶節期間每天有三四千人到寨子裏遊玩,早上6點就要起來準備食材,到晚上12點都還有人吃飯。”村民潘梅説,2018年梵淨山申遺成功後,慕名而來的遊客絡繹不絕。
潘梅告訴記者,自從村裏發展旅遊後,其丈夫便舍了抬“滑竿”的工作,掌起了自家農家樂廚房的大勺,每年農家樂收入近30萬元。
2014年,寨沙侗寨成功摘掉“貧困帽”。目前,全寨共75户人家,有68家開了農家樂,有鄉村旅遊從業人員272人,佔全寨人數的90%,年接待遊客80餘萬人次。旅遊業讓全寨人實現了從貧困村寨到美麗鄉村的華麗轉身,走出一條旅遊脱貧攻堅新路子。
“旅遊讓寨子變美村民變富,現在村裏大部分人都有小轎車。”潘梅説,變富了的村民們會選擇在旅遊淡季時出省出國旅遊,開開眼界,同時也會把好的經驗帶回來,改進村寨的旅遊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