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園保護與發展如何相得益彰

  【來自國新辦新聞發佈會的報道】

光明日報記者 李慧

日前,我國宣佈正式設立三江源、大熊貓、東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國家公園。

“山積而高,澤積而長”。通過國家公園建設來保護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給子孫後代留下珍貴的自然資產,是踐行“兩山理論”的生動實踐,是推進自然生態保護、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重要舉措。

國家公園建設中,如何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如何推進物種保護?如何讓保護與發展形成完美和聲?在10月21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李春良、國家公園研究院院長唐小平及首批5個國家公園負責人對這些熱點問題作出了回應。

  從試點階段轉向快速發展階段

第一批5個國家公園保護面積達23萬平方公里,涵蓋了我國陸域近30%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類,對自然生態保護作出重要探索。

“第一批正式設立的5個國家公園,實現了重要生態區域的整體保護,涵蓋了所在區域典型自然生態系統以及珍貴的自然景觀和文化遺產,保護了最具影響力的旗艦物種,對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發揮着示範和引領作用。”李春良説。

唐小平指出,第一批國家公園正式設立,標誌着我國的國家公園體制重大制度創新落地生根,標誌着我們國家公園事業從試點階段轉向了快速發展的階段。在新的歷史時期,國家公園建設將堅持國家立場、系統思維、科學佈局三大原則,從研究出台國家公園空間佈局方案、穩步推進國家公園創建設立工作、推進第一批國家公園高質量建設三方面發力。

未來國家公園將如何設立?“本着儲備一批、創建一批、設立一批的思路,建立一個動態開放的國家公園儲備機制,引導全國各地推動國家公園的創建。綜合考慮我國生態安全需要、公眾的關注度和地方的積極性等因素,重點在青藏高原、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生態功能的重要區域以及廣闊海域創建國家公園,比如黃河口、秦嶺、若爾蓋、南嶺、遼河等區域,將按照成熟一個設立一個的原則,推動後續正式設立工作。”唐小平説。

  守護好自然生態,保育好自然資源

堅持保護第一,加強自然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推動綠色發展是國家公園建設的首要目標。

三江源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國家公園,是長江、黃河、瀾滄江三大江河的發源地,擁有大面積、原真、完整的生態系統。

三江源國家公園負責人王湘國介紹,三江源國家公園通過實施黑土灘綜合整治,退化草場改良,沙化土地治理、水源涵養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使三江源頭生態系統退化趨勢得到基本遏制,水資源總量明顯增加。

如今,三江源頭再現千湖美景,植被蓋度明顯提高,草地植被蓋度和產草量分別比10年前提高了11%和30%以上,黑土灘治理區域的植被蓋度由治理前的不到20%增加到治理後的70%以上。

為開展熱帶雨林系統修復,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立合理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按照一縣一策的原則制定生態搬遷方案,對核心保護區1885個人開展生態搬遷;探索集體土地與國有土地的置換,解決搬遷土地處置難的問題;對於拆除後的區域開展生態修復,打通動植物的物種遷移、傳播通道。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負責人侯翎介紹,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實現了“天地空”監測系統實時監測全覆蓋,嚴格保護措施使得國家公園內的野生動物種羣恢復迅速,重現了虎嘯山林的景象。

跨區域保護是國家公園建設中的另一關鍵。為此,大熊貓國家公園整合69個各類自然保護地,解決了原來各個保護地之間互不聯通、存在保護空缺的問題,新划進了20%左右保護地之間的連接地帶,生態廊道建設促進了大熊貓種羣數量逐步上升。

  讓生態保護和生態遊憩相得益彰

除了生態保護,國家公園還承載着更深的文化內涵。作為最美國土,國家公園兼有科研、教育和遊憩功能。如何實現生態保護和生態遊憩的平衡?如何做好生態保護和原住民生活的平衡?

唐小平表示,國家公園裏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是最好的生態產品,也是最美的自然課堂,還是最有吸引力的生態體驗勝地,所以肯定要對公眾開放。按照規劃,國家公園劃為核心保護區和一般控制區進行管控,核心保護區原則上只對科學研究、考察、監測等活動進行開放,而一般控制區就要劃定範圍,對旅遊者、公眾進行開放,滿足公眾進入自然、親近自然的需求。

“國家公園要強調牢記生態保護第一的理念,把生態系統的關鍵地區、生態敏感區和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區域,劃到核心保護區,實行嚴格的保護。”唐小平回應説,這裏原有的工礦企業、村鎮、開發項目,該退的就要退出來。暫時不能退出來的,可以設一個過渡期,先後有序地退出。

同時,要引導原住居民綠色發展轉型,創新特許經營模式,優先考慮當地居民或當地企業參與國家公園的特許經營項目,支持當地居民在適宜的區域從事林下經濟、農事體驗等經營活動。

為提升生態體驗品質,武夷山國家公園出台生態遊憩管理辦法,有效保障園區遊賞適宜、運營可靠、生態平衡。實行景觀資源山林所有權、使用管理權“兩權分離”管理,對九曲溪竹筏遊覽、環保觀光車、漂流等實行特許經營,公開選聘村民從事生態保護、旅遊服務等工作,進一步拓寬村民就業渠道。

“國家公園不能建成無人區,也不是一個隔離區,更不是我們人為設定的一個禁區。我們要做的就是處理好保護與發展的關係,營造一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場景,要讓生態保護和生態遊憩、生態體驗相得益彰,通過國家公園建設,使廣大人民羣眾能夠享受到國家最美、最優質的生態產品。”李春良強調。

《光明日報》( 2021年10月22日 03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34 字。

轉載請註明: 國家公園保護與發展如何相得益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