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圖文話家鄉|時遷景易,且看家鄉好

由 諸葛寒香 發佈於 休閒

時代變遷,社會發展
眼見着——
高樓大廈拔地起
寬闊道路村村通
有些變化,我們肉眼可見
有些細節,卻只能用心體悟
本期“圖文話家鄉”
讓我們共同感受
祖國富強家鄉美
人民幸福綿延長
我的家鄉是以泉著稱的濟南,雖是個北方的城市,但涓涓的流水卻不曾少。
從小到大,曲水亭街是我年年都會去走親戚的地方。
我看着她慢慢地發展,看着來這裏的遊人從零星變成了如浪如潮;看着她四周低矮的四合院越長越高,最終變成了時尚的大商場。
這兒有我十年的記憶了。
曾經在街頭賣纏蜜的爺爺,頭髮變成了純白,他樂呵呵地告訴我,政府給他們整修了有點發黴的門,還裝上了嶄新的木頭對聯。
曾經蹲在河邊洗衣服的姐姐,開了家賣濟南特色紀念品的商店,自己成了老闆,她還是一如既往地笑話我纏蜜纏的不好。
曾經一邊餵鵝一邊向我們抱怨四合院老是停水停電的阿姨,現在做了祖母,每天傍晚在自家院子裏、燈光下哄着大孫子。
在街邊堆滿擺放無序書本的舊書攤主,在政府政策支持下,開了間網紅書店,環境温馨,不似往日破舊的樣子。當然,他也沒有忘記自己舊書攤的老本行,書店裏收藏的古董書籍、報紙,他仍然能夠如數家珍,每個星期也總要找幾天去舊書市場逛逛。
十年的時間,我從一個拉着媽媽的手、鬧着要吃纏蜜的小女孩變成了常年在外的大學生,曲水亭街也從那條總是停水停電的老街,變成了一個繁榮卻不失質樸的商業小街。
可是這兒也有一些不會變的東西:河裏水依然清澈、全年恆温,河邊的垂柳還是那麼婀娜地站着,爺爺纏蜜的味道十年如一日的甜,坐在河邊喝茶的人還總是一坐一整天,邊喝泉水茶邊和朋友們談笑,這裏的老濟南人啊,還像十年前那樣質樸善良。
文 | 康琳靖
我的家鄉,在唐山。
今天,回老家又經過了那條必經的、窄窄的路。它窄到只能通過一輛汽車,兩車相會時必要有一方退讓到路口,才可順利通過。路的一側是河,另一側是房屋。記憶力,窄路上吹過的風很硬,吹在臉上,像刀劃過一樣疼。
在窄路下車時,風吹得我一個踉蹌。我抱怨天冷,爸爸笑説:“還記得你上幼兒園時,春夏秋冬,我都騎着摩托車接送你,有的時候我騎車,把你夾在我跟你媽中間,再給你套個大羽絨服,只露一雙小眼睛,暖暖和和。那時候可比現在冷多了。”
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我只有模糊的印象。只記得,自己躲在羽絨服裏,抓着爸爸的衣服,坐在摩托車上一路顛簸——摩托車本身就不防震,路還凹凸不平,從老家門口到出莊口好像在坐過山車。
十多年後的今天,這一段路已經被瀝青鋪平了,早沒有了大風天裏的塵土飛揚,和雨天裏“烏蒙磅礴走泥丸”的場景。
如今家家都有小汽車,路又通順,出門便利,風雨無阻。人們對於遠方的嚮往,在城市的高速發展中,由願望轉變為現實。車和路,是城市基礎建設和發展的重要條件,代表着人們走出去的慾望和能力。
如今,物流、外賣等依託車輛和道路運行的行業,正在快速發展,潛移默化地便利着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一條條平整的道路、一輛輛飛馳的汽車,也預示着人們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城市不斷髮展。
如今,虛擬的互聯網絡也築成一條條“道路”,傳遞着需求,訴説着思念、帶動着發展。四十多年前的大地震,讓唐山幾乎一夜“歸零”,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如今的唐山,正如鳳凰般浴血重生。
從前,人們要早起、一路風塵僕僕的出行;如今,馬路上熙熙攘攘的汽車,讓寒冬的風都不再那麼冷了。人們在為了更好的生活而努力,因為他們心懷希望和夢想,願家鄉越來越好!
文 | 舒元迪
那是一個山美水美的文化古城。
那是隋唐時期就已赫赫有名的渝關。
那是兵家必爭之地、遷民鎮,是無數詩詞歌賦產生的靈感。
那是我的家鄉,山海關,她靜靜地坐落在渤海灣內部,像個孩子般在搖籃裏小憩,享受着大地母親的關愛。
她氣候宜人,四季分明,如此美好,讓人嚮往。每一年,都有數不勝數的中外遊客慕名而來,只為一睹長城的起點——天下第一關、海上長城——老龍頭。人們前來避暑,享受海風的清爽,來尋找那詩詞誕生的靈感,感受不一樣的人文文化……
可是五年前,一個消息在人們口中“炸”開:山海關所有5A級景區被摘牌!
得知這一消息,我錯愕不已,不敢相信。冷靜後,立即翻查資料找原因,有報道説,山海關景區衞生髒亂差、亂收費,肆意擴建破壞環境……每一條問題都像一朵烏雲般,籠罩在這座小城人們的心上,遮住了她昔日的榮光。人們開始反思,我們做錯了什麼、又忘記了什麼,使這文明古城失去了光彩,甚至讓這小城蒙羞了。
從那時起,山海關開始了全民“創城活動”,漸漸地,城市變化處處可見,規劃整齊的建築設施、煥然一新的景區面貌、乾淨衞生的城市公廁、生動有趣的文明標語、獨具特色的民俗展覽,山清水秀、天藍海碧、整潔有序、文明和諧。
這是一個我們記憶之中熟悉的山海關,又是一個讓人們如此驚豔的山海關。意料之中,在2017年和2020年的文明城市評比中,山海關上榜,重拾了這塊“金招牌”。
如今,在看這座可愛的城市,天依舊湛藍,海依舊清澈,山依舊秀麗,但我們每個人都明白,這看似依舊的背後是無數人的努力,我們也會繼續努力下去,讓我的家鄉更加美好。
文 | 常笑洋
小時候,金黃酥香的炸雞隻存在電視廣告裏,而我的家鄉——當時仍是湖南省的貧困縣,按大人們的説法,“消費水平達不到,炸雞在我們這裏不好賣。”
於是,大人們出差去市裏,為我帶回一整桶的美味炸雞,成了我超級期待的事情。然而將近兩個半小時的路程,美味的炸雞也常常讓人失望:不能將雞胸肉(原味雞)換成香辣雞翅,拿到家就已經不再酥脆的雞塊和薯條......這些小小的不如意,大大降低了我的“炸雞驚喜”。我便忍不住許願,“要是在家也能買到就好了!”
時間飛逝,轉眼我上了初中。我不再像小時候那樣期待大人們帶回來的“炸雞驚喜”,學習很忙碌,我漸漸忘記了自己的“願望”。再後來,我離家去省城讀高中,一別家鄉好多年。
記得,在闊別家鄉幾年後回到老家,吃過晚飯與家人散步,路過這個小縣城裏最繁華的地方,竟然發現很多原本在“大城市”才能見到的店鋪。比如,紅底白字的“KFC”!
透過玻璃窗,能看到店裏面暖黃色的燈光,熱鬧的排隊大軍,讓我也有進去買一份炸雞的衝動。據説,那天是這家炸雞店開業的第一天,也是我第一次覺得,老家的小縣城與“大城市”關聯起來了。我突然想到自己小時候的“夢想”,它成真了!
2020年,是我國脱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國家政策扶持,家鄉父老的不懈努力,我的家鄉擺脱了貧困縣的帽子,民眾的生活也得到的極大的改善,大家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都在逐漸成為現實。
同學小王終於能在家鄉喝上正版、連鎖的現做奶茶;同學小雷一家從村子裏的老屋搬進了自建的三層小洋房;村民對通到家門口的水泥路感到滿意;外公做心臟搭橋手術所需的心臟支架從早些年的1.3萬元降到700元左右。我的家鄉,這個曾經被貧困籠罩的小縣城,在2018年成功“脱貧摘帽”。
夢想逐成真,願望不斷實現,在這片土地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國家必然愈發強大,我們的生活必然更加幸福。
文 | 胡於藍
你的家鄉
可有令人欣喜的變化
快來在評論區留言
一同分享吧!
文 字/胡於藍 常笑洋 舒元迪 康琳靖
圖片來源/ 網絡
來 源/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