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飛魚”遊杭城
1982年,我們騎着款式新穎、鋥光瓦亮的自行車穿行在杭州的大街小巷,感受杭州人民對這輛自行車的關注。
上海到杭州的距離約在180公里,如果自駕走高速,耗時大概兩個半小時;如果坐高鐵,只需一個小時。
杭州就在“家門口”,可至今我只去過一次,那還是在上世紀的1982年。
那年的七月份,局工會發了一個通知,江西自行車廠生產的“飛魚”牌自行車為了拓展上海市場,推出一款車身材質是錳鋼的26寸男式輕便自行車。更奪人眼球的是,自行車造型時尚,泥板都是用不鏽鋼做的,不憑票,每台售價156元……
156元,在當時可謂鉅款,倘若一次付款,這對當時每月工資只有17元8角4分的學徒工來説是絕對買不起的。廠方或許想到了這一點,釆取當時來説是很創新的銷售方式——分期付款:每個月只需從工資里扣8元錢,扣完為止。這種付款方式很吸引我們這些“快樂的單身漢”,購買一下子起了蓬頭。我們科室一共買了三輛,騎在灰頭土臉的大街上,顏值絕對爆表。
同事“小白臉”倡議,何不騎着擦刮裏新的自行車去趟杭州?“小白臉”的倡議立馬得到“阿鬍子”的響應。同事們知道我們仨想騎着自行車去杭州,首先對我的體能產生了懷疑。我那年19歲,1米71的身高,體重卻只有45公斤,是正宗的“排骨”……“小白臉”見我遲疑不決,便猴急地問我:“儂講呀,行不行?”興許是年少氣盛,我眉毛一抬,腔勢十足地講了句:“去!”
那天早上四點多,我們從西渡擺渡到奉賢,然後沿着滬杭公路一路騎行。
剛開始時,三個人還有説有笑,可漸漸地都鴉雀無聲。騎到嘉善的時候,我感到腿脹屁股痛,甚至有點後悔當初的魯莽……到達杭州火車站,已是晚上九點多。我們找了家一個晚上只要五毛錢、設施很簡陋的客棧安頓下來。雖然飢腸轆轆,但那時沒有夜排檔,昏暗破舊的大街上,店鋪老早就豎起了排門板,我們只能喝點冷水權當夜宵了……
翌日,睡了一夜的我們總算緩過勁來,可屁股一碰座椅還是疼得難受。我們騎着款式新穎、鋥光瓦亮的自行車穿行在杭州的大街小巷上,分明能感受到杭州人民對這輛自行車的關注度。現在想想,這不就是流動廣告的雛形嗎?
我們騎車遊覽了西湖、雷峯塔、靈隱寺、六和塔等知名景點,最後一天去了北高峯。北高峯海拔很高,那時沒有索道,遊客都是走上去的。因為曲折盤升,坡度較高,騎上去非常費勁,所以我們只能推着自行車負重前行。
經過艱難跋涉,我們來到峯頂。登高望遠,雲山環繞,西湖盛景、錢江雄姿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雖然艱辛,但“無限風光在險峯”的快樂才是真正難得的。
下山時,“小白臉”和“阿鬍子”騎在自行車上一路疾速滑行到了山下。我膽小,本想推着自行車下山的,但看到他們像一支射出的箭,很快到了山下,我心裏癢癢的。我的左腳踩在踏板上,右腳懸着,雙手攥住車龍頭,嗖地俯衝下去。由於加速度的緣故,車速越來越快,山下的“小白臉”似乎看到了險情,高聲叫道“快剎車、快剎車”……我趕緊急剎車,可飛馳的自行車像匹脱繮的野馬。我因為猛按剎車,有兩次差點翻車……快到山下時,我果斷跳下車,一個趔趄差點摔倒,此刻距離山崖只有五十多米的距離……
我癱坐在地上,許久不能站起。回到上海,這段騎行經歷讓同事們刮目相看,但那段“險情”至今想起還感到後怕。(胡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