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光明日報
金銀灘草原 李勇攝/光明圖片
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研製基地紀念碑。李勇攝/光明圖片
“兩彈一星”理想信念教育學院內陳列着“退役”的東風導彈。黃靈燕攝/光明圖片
原221基地地下指揮中心的內部展陳保持着當年的風貌。黃靈燕攝/光明圖片
金銀灘草原上的牧民搬了新家,買了汽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祁國彪攝/光明圖片
金銀灘草原上的藏族婦女從事藏繡產業,多途徑增收。海北州委宣傳部供圖
金銀灘草原是青海湖畔水草最為豐美的牧場,“西部歌王”王洛賓在這裏創作了著名情歌《在那遙遠的地方》……然而,更讓歷史所銘記的是,這片土地上誕生了我國第一枚原子彈和氫彈……
“金銀灘東南為草原延伸地帶,地勢平坦,東、西、北都有高山屏障,特別是周邊一些丘陵,適合進行爆轟試驗,加之人煙稀少,是建設核武器研製基地難得的理想場所。”青海原子城紀念館館長馬清芳介紹。
20世紀50年代,中央作出發展原子能事業的英明決策後,青海金銀灘1170平方公里的神秘禁區,便與新中國的和平與安寧、繁榮與發展緊緊聯繫在了一起。
1958年8月,第一支建設隊伍進駐金銀灘,隨後近萬名建設大軍頂着風雪安營紮寨。來自全國各地的頂尖科研專家、技術人員、幹部職工、部隊指戰員,經過數年艱苦卓絕的不懈奮鬥,在金銀灘建立起了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研製基地(221基地),這裏也成為中國原子能工業發展的搖籃。
“221基地建有18個廠區和4個生活區,38.9公里的鐵路專線及75公里的瀝青混凝土公路專線。”馬清芳説,經過幾千次小型試驗和8次大型試驗,1964年8月20日,首次核試驗用的原子彈裝置在基地全部加工、裝配、驗收完畢,啓運到羅布泊試驗基地。
1964年10月16日15時,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震驚了世界。1967年6月,我國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
據資料記載,我國前16次核爆炸的成品,都是在221基地加工裝配和啓運的,並實現了武器化進程,生產出多種型號戰略武器裝備。
原子城,成就了“兩彈”偉業,是新中國建設成就的重要象徵。“兩彈”改寫了中國歷史,改變了世界格局,是一個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里程碑。
1995年5月15日,中國向全世界宣告: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研製基地已完成使命,全面退役。
西海鎮再一次被世人所熟知,源於那首家喻户曉的情歌。“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們走過了她的帳房,都要回頭留戀地張望……”伴隨着王洛賓那首膾炙人口的《在那遙遠的地方》,曾經在地圖上一度消失的金銀灘,再度迎來四海賓客。
1995年5月,221基地退役後,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簡稱“海北州”)州府搬遷至此,在基地舊址之上興建了這座高原小城,並更名為西海鎮,又叫“原子城”。如今這裏早已恢復了草原鬱鬱葱葱的美麗風貌,成為國家級旅遊勝地。
“我們把打造‘中國原子城’和建設‘兩彈一星’理想信念教育學院作為‘1號工程’,來帶動全域旅遊發展。”海北州委宣傳部部長葉忠措介紹,海北州已編制完成《中國原子城總體規劃》,將原子城紅色旅遊納入全域旅遊示範區建設規劃當中。2018年以來,按照青海省委的決策部署,以省、州共建的方式,高標準、多維度打造“中國原子城”。
“221基地雖已退出了歷史舞台,但這片熱土孕育出來的‘兩彈一星’精神將永遠流傳下去,2009年,我們建成了青海原子城紀念館。2021年,又進行了改陳布展。”葉忠措説,原子城紀念館已成為全國重點、青海省最具影響力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文化展示基地。
大到退役的東風二甲導彈彈體,小到一枚褪色的軍功章,一份舊得發黃的規章制度,一件已看不出是藍色還是灰色的軍大衣……紀念館裏的每一件圖片和實物,都是那樣的震撼人心。
站在紀念館大廳,看着一件件“兩彈”展品,聽着一代人為祖國奉獻青春的故事,彷彿穿越回到了那個年代。
“作為弘揚‘兩彈一星’精神的重要陣地,青海原子城紀念館年均接待遊客30萬人次,2009年開館至今累計接待遊客366萬人次。”葉忠措介紹。近年來,高原大地上一場又一場“兩彈一星”宣講活動、主題研討活動如火如荼,從基層到單位、從高校到企業,無數後輩在一次次參觀和宣講中接受着愛國主義教育的洗禮和“兩彈一星”精神的感染……原子彈的蘑菇雲雖然已經散去,但那些鼓舞人心的話語、熱血沸騰的事蹟和所孕育的“兩彈一星”精神將永遠激勵我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