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夢火焰藍·守護萬家燈火丨燃星點“火焰之藍” 守千户“螢火之光”
西江千户苗寨的街道,人來人往。偶爾有盛裝的女子走過,環佩玎璫。
宋伯伯一身黑衣,一雙布鞋,一手舉鑼錘,一手拎着鑼,穿行在陌生的人羣中。他今年73歲,是苗寨中的“鳴鑼喊寨”人。一日兩次,鑼響三聲。他每天走過寨子的街巷,用苗語示警村民防火,已經有五六年了。宋伯伯告訴記者,叔叔去世後,自己便接了他的班。“意思就是,你們要搞好一點,不要大意,不要燒火,小心引起火災。”宋伯伯説。
宋伯伯居住的西江千户苗寨,坐落於貴州省黔東南州雷山縣,是目前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已有600餘年歷史。苗寨共有房屋1580棟,常住人口1446户,6100餘人。然而,依山而建的木質吊腳樓,密密層層,連甍接棟。“老百姓吃過苦頭,一燒就是火燒連營,幾十年的心血就沒了。”雷山縣西江鎮政府專職消防隊副隊長李健説。防火,成為了一道難題。
首先考驗的,就是消防隊伍的快速反應。觀景台和白巖設有兩個消防觀察哨,可將苗寨全貌盡收眼底,每天都有4名消防專職員在這裏輪流守望,第一時間對火情動態作出反應。“每天電話太多了,遊客打電話去值班室,值班隊長就直接調遣值班人員去。”李健説。更多的時候,電話那邊不是火情報警,而是遊客求助。撿手機、尋物品。隊員將一張張任務彙報圖通過手機發送給李健,“這些情況幾乎每天都會出現,我們每次都能圓滿完成。”
黔東南消防救援支隊供圖
其次便是消防基礎設施的改建。“最怕的還是這個電,電線在木質的牆體裏面,老鼠咬掉皮,自家是看不到的,我們去檢查才能看見。”李健説。於是,全村每户配備了滅火器,户內、户外改造了電網線路,寨內也開始使用大數據管理平台實時監控。“我們有智慧消防這個平台,它可以監控、操控自動消防設施。下面的值班員看屏幕,就可以調配實現自動化報警、自動化滅火。”李健介紹。村寨中現安裝集中報警或手機接收信號的聯網式報警探測器11000餘套、自動噴淋系統14500套、軟管卷盤2500餘套、電氣滅弧裝置1536套。以後,村落中的木屋還會塗上防火塗料,防止火情蔓延。
村民防火意識的建立也同樣重要。“鳴鑼喊寨”的方式自古便有,原歸屬“寨老”,也就是一寨之長掌管。有要通知村民的事情,寨老便會下達指令通過“鳴鑼喊寨”廣而告之。現在,“鳴鑼喊寨”作為防火宣傳的重要途徑,已經制度化。村寨明確“鳴鑼喊寨”專職員2人,早晚各一次,並要求記錄簽字。除此之外,苗寨中還有“古歌隊”,時常走街串巷,宣唱“消防民歌”。“唱下來不到兩分鐘,所以叫‘兩分鐘宣傳法’。我們還有雙語廣播,分別為苗語和普通話。”李健介紹。
西江村鳴鑼喊寨記錄 穆子葉 攝
“千户苗寨”是貴州省雷山縣的整體縮影。
雷山縣境內,世居苗、漢、水、侗、瑤、彝6個民族,少數民族佔總人口的91.2%,多居於木質連片的傳統村寨中。為了防火,雷山縣消防救援大隊先後部署開展“今冬明春”、“百鄉千村”、“農村查電防火”、“農村電氣產品專項整治”、農村“百日會戰”、“敲門行動”等13個農村消防安全專項整治行動。期間,輪番檢查排查村寨3172個次,檢查農户107423家次,督促整改火災隱患5萬餘條。
“大隊在西江的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防火消防設施的提升改造。農村的防火三大法寶‘消防水池、機動泵和義務消防隊’以及水改電改現在遍佈西江,100米之內就有消防栓。裝不了消防栓的地方,就調動快反分隊,把機動泵放到相應的地方。”雷山縣消防救援大隊教導員羅捷介紹。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全縣2020年以來投入大量資金完善12個村寨常高壓給水系統,並給71個木質連片的村寨實施水改建設。為27個50户以上村寨配備了43台消防機動泵及配套器材。完成7個鄉鎮專職消防隊建設,實現鄉鎮政府專職消防隊全覆蓋,完成125個50户以上木質連片村寨志願消防隊建設。
除了滅火防火,“火焰藍”還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將“等人上門”變為“主動登門”,共計上門服務2000餘家次,義務清掃城區街道50餘次,義務送水200餘噸。2020年以來,大隊先後接警出動258次,出動消防車736輛次,出動人員4759人次,搶救被困人員347人,疏散羣眾6200餘人,搶救財產價值1.5億元。
黔東南消防救援支隊供圖
“‘鳴鑼喊寨’接班人已經選好了。是兩位退休的老隊員,熟悉寨子裏面的情況和消防宣傳。”李健介紹。未來每一個清晨和黃昏,銅鑼聲還會繼續迴盪在這片村寨中,守護千户“螢火之光”。
千户苗寨夜景 穆子葉 攝
(記者 穆子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