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幾首幽默風趣的打油詩,讀來令人捧腹大笑,又不失哲理

打油詩是詩壇中一種獨特的體裁,它不要求對仗平仄,只求幽默有趣,能夠逗人一笑。這類詩雖然沒有那麼高大上,卻貼近生活,能夠引起大家的共鳴,有時候比正規的古詩詞更受人歡迎。那麼打油詩到底是什麼時候興起的呢打油詩的鼻祖是哪一首呢?

古代幾首幽默風趣的打油詩,讀來令人捧腹大笑,又不失哲理

圖片:寫詩劇照

一、打油詩的由來

我國最早的打油詩來源於唐朝,當時有個叫作張打油的讀書人,不過他的真實身份不是很確定,有人還説他是個農民。張打油特別喜歡俚曲,即普通老百姓創作的通俗歌曲,它凝聚着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美好願望。這些俚曲大都文字直白,不能與辭藻華麗的詩歌相媲美,但勝在清楚明瞭,特別受村民的歡迎。

一年冬天大雪紛飛,村民們見到皚皚白雪特別興奮,紛紛讓張打油寫一首詠雪的詩。張打油望着外面的雪景,看到一黃一白兩隻狗在打鬧,突然興致一起,吟誦道:“江山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

村民們一聽,紛紛拍手稱奇,這首詩看似沒有一個字提到“雪”,實則通篇都在描寫雪景,由全景慢慢轉移到特寫,由表及裏,面面俱到。

古代幾首幽默風趣的打油詩,讀來令人捧腹大笑,又不失哲理

圖片:大雪紛飛劇照

頭兩句的意思是下雪了,江山都變成了統一的白色,而院裏的水井就像一個深邃的黑窟窿。這兩句將被白雪覆蓋住的江山與小小的井口做對比,看似有點誇張,實則更加突出雪下得大且白。

後兩句描寫了一黃一白兩隻狗在雪地裏追逐的畫面,黃狗被雪染成了“白狗”,而白狗像穿上了一件雪白的白皮大衣,變得更加臃腫龐大。

通過兩種不同顏色的狗在雪地中的變化,從側面表現了雪下得特別大,十分生動與形象。雖然全詩沒有一個字提到“雪”,卻幽默、形象地將紛紛揚揚的雪景描繪地栩栩如生,正如王維所説的“詩中有畫”。

就這樣,這首詩被口口相傳,村裏人都對張打油百般讚揚,而張打油的名號也被傳開了。後來大家就以張打油的名來命名一些通俗易懂的俚語詩,稱之為“打油詩”。

古代幾首幽默風趣的打油詩,讀來令人捧腹大笑,又不失哲理

圖片:雪下得很大劇照

二、蘇東坡的竹筍燜肉

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筍燜豬肉。

眾所周知,蘇東坡是一個十足的吃貨,且他無肉不歡,流傳千年的名菜“東坡肉”就是他發明的。廚房的煙火氣太重,一般來説,古代的文人雅士大多都是遠離廚房的,他們認為當廚子做菜太過俗氣,與自己所追求的“雅”相背離,只有北宋詞人蘇東坡是一朵“奇葩”,他能將“俗”與“雅”都兼顧到。

除了那些驚豔世人的詩詞之外,他原創的美食更是令人回味無窮,自從發明了東坡肉與東坡肘子,蘇東坡對豬肉就越發着迷,還寫了一首豬肉頌來表達對豬肉這一食材的熱愛。

不過,在蘇軾心中,還有比豬肉重要的食材,那就是竹子。竹是花中四君子之一,它象徵着高潔、正直,深受古代文人的喜愛,相傳王羲之的兒子王慧之就特別熱愛竹子,甚至發出“何可一日無此君”的感慨。

古代幾首幽默風趣的打油詩,讀來令人捧腹大笑,又不失哲理

圖片:廚子做菜劇照

蘇軾也不例外,他寧願不吃肉,也要求住所旁邊必須有竹子,而有竹子生長的地方一定會有竹筍,因此竹筍也變成了蘇軾喜歡的食材之一。既然豬肉和竹筍都是蘇東坡的最愛,那何不把它們做成同一道菜?

他確實這麼做了,將竹筍和豬肉一起炒制,做成了一道竹筍燜豬肉,竹筍的鮮美與肉的嫩滑融合在一起,讓兩種普通的食材也擁有了獨特的風味,幾百年後的今天,這兩種食材依然是最佳拍檔。

對於蘇東坡來説,吃肉僅僅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慾,而竹子卻是高尚品格的象徵,人要是瘦了,多吃一點其他東西也能胖回來,可要是失德了,那可真是沒救了。因此,物質與精神比起來當然更遜色一點。

雖説竹子比豬肉重要,可也沒規定必須二選一呀,於是蘇東坡就想兼得,竹筍燜豬肉就在這種情況下誕生了。

古代幾首幽默風趣的打油詩,讀來令人捧腹大笑,又不失哲理

圖片:竹筍燜豬肉資料截圖

三、解縉的春雨貴如油

春雨貴如油,下得滿街流。跌倒解學士,笑死一羣牛。

解縉是明朝著名才子,他出生於書香門第,從小就飽讀詩書,甚至還被周圍人稱之為“神童”。他為何會寫下這首打油詩呢?

相傳解縉科舉高中那一天,得到喜訊的他欣喜萬分,迫不及待地要將這個好消息分享給他的親朋好友,可沒想到地板因為下雨而變得特別滑,解縉不小心摔了一跤縣裏的父老鄉親們看到個子小的文人身上沾滿了泥狼狽不堪的樣子,竟哈哈大笑起來,那笑聲如同春雷般響徹雲霄、震耳欲聾。

那一刻,解縉覺得既丟臉又尷尬,冷靜了一會,他突然靈機一動,寫下了一首打油詩來記述這件摔跤的事。大家都知道解縉的才氣,圍觀者紛紛洗耳恭聽,沒想到解縉的這首詩反而把他們給調侃了一番,一時間,眾人感到很不好意思。

古代幾首幽默風趣的打油詩,讀來令人捧腹大笑,又不失哲理

圖片:圍觀者們劇照

打油詩的前兩句彷彿是解縉在為自己的跌倒找理由,因為雨就像油一樣,落下來搞得滿街都變得滑滑的,容易摔跤。這兩句既稱讚了春雨,也側面為自己緩解了尷尬,而“春雨貴如油”也成了傳頌了幾百年的民間俗語。

後兩句更是巧妙,是解學士摔倒的時候,一羣牛在旁邊嘲笑。這裏的解學士指的是解縉自己,因為第一次參加科舉就高中,可謂年少成名,自稱學士也無不妥。

一羣牛就是指那些圍觀他摔倒還鬨堂大笑的路人,實際上是將才學淵博的自己與那些粗俗無知的路人作對比,既緩解了自己被嘲笑的尷尬,還諷刺了那些路人,恰好一舉兩得,不愧是能與唐伯虎相媲美的才子。

古代幾首幽默風趣的打油詩,讀來令人捧腹大笑,又不失哲理

圖片來源於網絡:解縉人物介紹

現代也有許多看似搞笑無厘頭,其實也有些道理的打油詩,例如:

天生我材有何用?工地搬磚都嫌重。一事無成立不起,三十年來如一夢。

其實這首詩是三十歲的人對自己的自嘲,明明已經到了而立之年,本應該有所成就,卻什麼事都沒做到,説到底還是自己不夠努力,想當初做什麼事都嫌累。

然而,世界之大,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活成世人所期待的那個樣子,有些人二十就能做到不惑,開公司當ceo,成為千萬富翁。而有些人三十歲仍然一無所有,沒有人生方向,也沒成家立業。

其實,三十歲正是風華正茂的年齡,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厚積薄發,三十而已,不用太着急,即便失敗了,也還有重新開始的機會。雖然打油詩沒有優美的詞藻和意境,但卻富有哲理,且幽默風趣,你有沒有喜歡的打油詩呢?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工作室團隊製作!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60 字。

轉載請註明: 古代幾首幽默風趣的打油詩,讀來令人捧腹大笑,又不失哲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