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冰川、古道、湖泊、雪山、草原和古文明的康巴腹地
四條線路發現昌都
當路況好、里程短、安全係數高的青藏線和青藏鐵路開通時,我們還有必要選擇從東面的川、滇線入藏呢?
或許下面一組照片,可以回答你的問題。
這裏,有奔騰咆哮的大江。
有高聳入雲的雪山。
還有粗獷、宏偉的冰川。
和冰川腳下能夠復刻美景的湖泊。
更不要説,這裏還隱藏着古老象雄文明的遺產。
文成公主與茶馬古道在此處相遇。
上面的所有美景,都來自於一個鮮為人知的地方——西藏的東大門、康巴腹地——昌都。入藏,如果不是為了到達終點,而是為了路途中的風景,那麼上面那些理由,足夠了。
G214昌都段:重走茶馬古道
起終點:芒康縣木許鄉-類烏齊縣伊日峽谷
特點:縱貫昌都,一線串聯多樣景觀,人文景觀濃厚
標誌景觀:古鹽田,乾旱河谷,伊日峽谷
建議自駕週期:7天
縱貫於中國西南地區的橫斷山脈,是擺在滇、藏、川三地居民間的天然屏障,古代,川、滇地區的商人要想把貨物運進藏區,都只能順山勢而行,他們走出的路,就是大名鼎鼎的茶馬古道,也就是今天214國道線路的基礎。
214國道穿行在瀾滄江峽谷間,這些峽谷是高原的温室大棚,峽谷兩側陡峭高聳,阻擋冷空氣進入谷地,谷底海拔低,氣温高,氧氣充足,大江帶來了豐富的水資源,也沖積出地質穩定的緩坡地,千百年來,人們在這裏開墾、屯種,塑造了一個麥浪翻滾,瓜果飄香的世外桃源。
峽谷不僅為人類送來糧食,還帶來了生活所必須的鹽。歷經千年的鹽井是瀾滄江峽谷最為精彩的人文景觀,遠遠望去,如同上帝打翻了他的調色盤。
瀾滄江的水,和他念他翁山一起,引導着茶馬古道上的商隊一路北上,直到曲流密佈的邦達草原,但或許就是因為茶馬古道的存在,肥美草原養育出的,不是牧羊人,而是豪商巨賈。
20世紀初,邦達倉從這裏走出,依靠出口羊毛和進口茶絲,成為了藏區的首富。重信重義是藏區商人不會改變的原則,抗戰時期,邦達倉提出“以商抗日”,在日本的戰略封鎖下,他們從印度採購大批物資支援抗戰,總計金額高達1.5億美元,踐行了民族的大義。
如今,西藏地區的交通已經十分暢通,古老的茶馬古道早已失去了往日商貿集散地的風采,就連邦達倉的故宅,如今也變成了民宿客棧,但也正是這份舉重若輕,為這片世外桃源蒙上了一層超凡脱俗的面紗。
走過邦達,214國道重新進入峽谷之間,每年的6-8月,萬物復甦,伊日峽谷被花海點綴得色彩斑斕。從峽谷到峽谷,我們都是從自然而來,到人間走一遭的過客,但一路上的風景,真的值得我們涉水跋山。
G317昌都段:揭秘古象雄文明
起終點:江達縣崗託村-丁青縣色扎鄉
特點:朝聖之路
標誌景觀:強巴林寺,孜珠寺
建議自駕週期:8天
世界上有一本推薦餐廳的書,叫做《米其林餐廳指南》,其中能夠被標為最高級別3星的餐廳,意為出類拔萃,值得專程到訪。
如果米其林也出一本藏區景點指南的話,那麼昌都丁青的孜珠寺,必然會是3星,哪怕花上8天橫穿317國道,只為去一趟孜珠寺,也是值得的。
許多人都不知道,藏區最早的文明不是吐蕃,而是傳續千年的象雄王朝。象雄王朝的領土分為內、中、外三個區域,昌都丁青的孜珠山,就是當時外象雄的中心。
象雄王國的宗教,是雍仲本教,象雄被吐蕃所滅後,吐蕃王松贊干布趁勢引入佛教,本教在這次有名的“佛本之爭”中節節敗退。最後,昌都孜珠山的孜珠寺,由於與世隔絕、遠離政權中心,成為了這種古老宗教的避難所,這裏保存着藏地最為完整的本教儀軌和象雄文獻,而象雄文化的核心智慧,就隱藏在這些古老的遺存中。
孜珠,藏語意為“六座連峯”,孜珠寺就坐落於六座山峯的山坳之中。孜珠寺再偏、再遠,也擋不住信徒們的步伐,一步一磕頭的朝拜,從未間斷。每逢雞年的神舞法會期間,這裏甚至會聚起數十萬信眾,他們不遠千里,跋山涉水來到此地,只為拜一幕僅存於孜珠寺的、藴藏着千年智慧的神舞。
在孜珠寺兩層的金色大殿四周,另有許多僧人修行的小屋散落在山體的巖壁之上,這些小屋是僧侶閉關修行的地方,每間屋子僅有不到9平米的大小,做飯、吃飯、誦經、睡覺,都在這裏,他們像獅子一樣,在僻靜的高山上孤獨地苦修。
當然,317國道上的宗教魅力遠不止於孜珠寺,藏東第一大寺強巴林寺也坐落於道路沿線——昌都市卡若區內。三世達賴喇嘛索南嘉措曾在強巴林寺擔任住持,此處僧侶眾多,紀律森嚴。
每年藏曆的正月十五,強巴林寺都會舉行盛大的酥油花燈節。酥油花是用酥油做成的彩塑。因為酥油的熔點比人的體温還低,所以僧人在製作時酥油花時,需要把手侵在冷水中降温。反覆多次後,才能將極易融化的酥油捏成一個個惟妙惟肖的人物、動物、法寶。當天夜裏,酥油燈花在燈火通明的夜裏通宵展覽,天明後就會融化、消逝,其間藴含着萬物皆空的道理。
G318昌都段:重新定義中國人的景觀大道
起終點:芒康縣金沙江大橋-八宿縣然烏湖
特點:三江三山,大自然的大造化
標誌景觀:怒江72道拐,然烏湖,來古冰川
建議自駕週期:3-5天
318國道,是備受世人矚目的“中國景觀大道”,318國道的昌都段,是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碰撞的大前線,伯舒拉嶺、他念他翁山和達瑪拉-芒康山從西向東皺褶隆起,金沙江、瀾滄江、怒江沿南北向奔流,三江三山並流並行的格局,呈現出了一篇大自然的宏大敍事。
金沙江,是中華民族母親河長江的上游,瀾滄江,在流出國境後,便成了東南亞最大的國際河流湄公河,經流過昌都的水,不知滋養了多少土地。
過了瀾滄江,就要直面他念他翁山的挑戰,海拔5008米的東達山山口,是川藏線上海拔最高的路段之一。
不過,真正能夠體現出山路之險的,還要數接下來的“怒江72道拐”。通過海拔4658米的業拉山口後,便可見到318國道在懸崖峭壁上曲折蜿蜒,似有無數個“之”字來回盤旋,令人眩暈,這裏無疑是318國道最適合領略川藏神韻,拍照留念的地方。
謹慎下行後,自由奔放的怒江在前方等待,因為幹流上沒有修建水利設施,怒江被稱為中國最後一條“自由”的大河。怒江兩岸懸崖陡峭,水流湍急,其上全長165米的新怒江大橋,是鏈接兩岸交通的關鍵要道,堪稱318國道的咽喉之鎖。
在旅途的終點,有着意想不到的高潮。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在伯舒拉嶺以西遇到了崗日嘎布山脈,孕育出了粗獷、宏偉的來古冰川。這條西藏最寬、面積最大的冰川,在三座雄偉雪峯的護衞下噴薄而出,就像一條靜止的奔湧大河,彷彿時間已被美景所震撼,以至於忘記了流動。
G349昌都段:串聯遺蹟的古官道
起終點:八宿縣夏雅鄉-邊壩縣尼木鄉
特點:憑弔古官道的繁華
標誌景觀:洛隆宗宗政府遺址,碩督宗古城牆,三色湖
建議自駕週期:2-3天
在318和317國道的光芒下,349國道顯得寂寂無名,但在歷史上,它作為入藏通衢的重要性和戰略性遠遠要高於另外兩條國道。
自元代開始,這條茶馬古道的幹線逐漸發展為內地進藏的官方驛道。在僅能依靠人力和畜力通行的年代,經過邦達、洛隆、邊壩西行的到拉薩的路線,行程最短,最為省時,也最安全,349國道在當年的受歡迎程度,遠遠高於今天的景觀大道318。如今,曾經熙熙攘攘的市鎮,已歸於寂靜,唯有一座座孤獨佇立的遺蹟,在訴説這往日的輝煌。
距離洛隆縣城不足40公里的唐沙鎮上,昔日的洛隆宗宗政府建築雖然已經殘破,但從龐大的遺址中,仍能一窺當年的宏偉。宗在當年相當於今天的縣,洛隆宗被史書記為“入藏孔道”,一個“孔”字,描繪出了道路的狹窄和險要。
過了洛隆,是碩督鎮。坐落於山腰處的、已有500多年曆史的碩督宗古城牆,現長約3000米,牆厚1.5米,高3-5米,依山起伏,氣勢雄偉,被譽為藏地深山裏的“小長城”。
從洛隆縣一路往西160千米到邊壩縣,途中不可錯過自然之筆繪就的精華——三色湖。三色湖是三個呈品字形分佈的獨立湖泊,它們的湖水分別呈黑色、白色和黃色,顏色迥異,卻相得益彰。究其原因,黑湖的湖牀由黑色岩石構成,白湖是湖底有白色砂石,黃湖則是水中有某種礦物質。
奇特的三色湖,在宗教盛行的藏區,受到了人們的尊崇。古人認為,三色湖是文殊、金剛手和觀世音菩薩的魂湖,或許是因為人們對此處頗為留戀,舊日達宗的城堡建築遺蹟就立於湖邊的山頂之上,日夜與柏樹、杜鵑為伴。
什麼是康巴腹地?
在藏區的俗語中,向有“法域衞藏,馬域安多,人域康巴”之説。與衞藏的“衞”意為中心相對,康巴的“康”意為邊地,“巴”的意思則是人,康巴的範圍很廣,今天的西藏昌都、那曲,雲南迪慶,四川甘孜,青海玉樹等多個區域,都屬於康巴。
康巴藏區面積廣闊,但從地圖上看,所有的市、州都共同環抱着一個地方,那就是康巴的腹地——昌都,這一個擁有鮮為人知的美景和神秘的本教傳承的地方,也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一塊藏地秘境。
昌都的風景,太多,知道的人,卻太少,中國國家地理繼《入藏八線》後,將目光聚焦於昌都,出版了這一本《康巴腹地》,本書依舊由藏區行走16年,足跡遍佈五大藏區的《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副社長才華燁主編,同時邀請到了在昌都地區擁有多年探索經驗、同時也是《中國國家地理》常年合作的作者和攝影師的謝罡、卡布、孫吉、老魚這4位户外攝影專家擔任線路作者,以214、317、318、349四條國道為主線,打造"二花二草、三山三江、四路四桃源”的探秘線路,為您串聯秘境中的風景,帶您全面領略昌都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