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出生於維也納近郊的裏赫田塔爾,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被稱為“歌曲之王”,他既是維也納古典音樂傳統的繼承者,又是西歐浪漫主義音樂的奠基人。在他短暫的一生中,給後世留下了豐厚的音樂遺產,包括600多首歌曲、18部歌劇、歌唱劇和配劇音樂,9部交響曲、10餘首絃樂四重奏、22首鋼琴奏鳴曲以及其他作品。
細心的小朋友一定發現,舒伯特在他31歲時就與世長辭了。他用31年走完了一生,卻活得一點也不潦草,今天我們就來好好來了解一下這位古典音樂的“歌曲之王”。
弗朗茨·舒伯特出生在一個普通的教師家庭,舒伯特的父親是一所小學的校長,同時也是一位業餘音樂家。理所當然的,父親成為了舒伯特以及其兄弟姐妹在音樂領域的啓蒙導師。
幼年時父親所指導的小提琴基礎為他打開了音樂世界的大門,也正是從那時起,這位音樂天才踏上了他的音樂家之路。
説起舒伯特真正的音樂導師,除了當時維也納的宮廷樂師薩列裏之外就別無他人了。就是這位視音樂神童莫扎特為競爭對手的宮廷樂師,在看到同樣極具音樂天賦的舒伯特時,立刻決定抓住機會好好培養這位天才少年。
在寄宿學校學習期間,舒伯特除了跟隨薩列裏系統地學習作曲及音樂理論之外,還曾作為一名高聲部團員加入了皇家教堂童聲合唱團。與此同時,身邊大量的曲譜資源以及更多接觸歌劇、樂器的機會,為舒伯特的藝術造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813年底離開寄宿學校後,舒伯特開啓了子承父業的教師生涯,但是繁雜的工作並未阻礙他的音樂事業。在薩列裏的指導下,舒伯特創作出了大量不同體裁的作品,其中包括交響曲、彌撒曲、歌劇、室內樂作品等等,高產程度令人咂舌。也正是這一時期,我們的“歌曲之王”開始了歌曲的創作。
在1815年,儘管有教課的工作,還要找薩列裏上課,以及生活的很多雜事,舒伯特的產量還是高得讓人難以置信。降B大調第二交響曲(D.125) 、第三號D大調(D.200)相繼完成,他又寫了兩首彌薩曲,第一首僅用了六天。三首歌劇Der vierjährige Posten (D.190), Fernando (D.220) 和Claudine von Villabella (D.239),另外還有一部絃樂四重奏,四部奏鳴曲及零散的鋼琴曲和146 首歌曲。
1814年12月舒伯特結識了詩人Johann Mayrhofer,他倆的脾氣不一樣,舒伯特率直,開放,陽光,Mayrhofer憂鬱,沉默寡言,將人生看作對人的忍耐力的考驗。由於舒伯特的性格,他們的友誼很快發展至親密無間。
在他創作旺盛時期健康開始逐步惡化,從1822年起,舒伯特就在和梅毒作鬥爭. 儘管有人提出其它的病因比如傷寒症,但也有佐證他晚期的病狀與汞中毒的病狀相似,而汞恰恰是19世紀早期被用來治療梅毒的藥物。但無論如何,目前沒有足夠的證據來作出確定的診斷。
1828年11月19日,舒伯特死於維也納哥哥費迪南德的公寓裏,卒年31歲。根據他的要求,死後被葬在其崇拜了一生的偶像貝多芬的墓邊。
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創作了1000多件作品,其中有600多首歌曲,18部歌劇、歌唱劇和配劇音樂,10部交響曲,19首絃樂四重奏,22首鋼琴奏鳴曲 ,4首小提琴奏鳴曲以及許多其它作品。他為不少詩人的作品寫了大量歌曲,如約翰·沃爾夫岡·歌德、弗里德里希·席勒、海因裏希·海涅、威爾赫姆·穆勒等,把音樂與詩歌緊密結合在一起。
貝多芬曾對他做出如此評價 :“舒伯特的作品中的確閃爍着神聖靈感的火花。”
如果説莫扎特是被公認的“上帝鍾愛的人”,那麼舒伯特則是一個“懷才而不自知”的隱世天才。從他的作品中,聽不到如貝多芬那般強烈的情緒起伏,唯有被很好控制的優雅與內斂,如蜻蜓點水一般淺嘗輒止。這一種適度的情感表達,也在無意間透露出了他的極度謙卑。
舒伯特鋼琴奏鳴曲中的冗長性和散漫性,每當閉目傾聽,都能朝着那裏面的世界,自然地踏進腳去。在他的音樂裏,不論是憂鬱z、欣喜,還是孤獨、失落,都是舒伯特的真情流露,讓我們全身心地沉浸在音樂的芬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