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來源於這3個方面,越早看透的人越厲害

現代人的焦慮,是深入骨髓的。

年少時,會面臨考試升學的焦慮;長大參加工作了,會面臨事業和擇偶的焦慮;為人父母了,就會面臨生活和孩子教育的壓力;人到中年,又會有家庭責任與義務的焦慮;終於退休了,還會有身體機能衰老和病痛的焦慮。

焦慮來源於這3個方面,越早看透的人越厲害

而我們之所以焦慮,究其根源,主要來自三個方面:選擇、攀比,和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憂慮。如果我們能認清焦慮的本質,也就能從一定程度上緩解焦慮,輕鬆生活了。

一、

選擇

人生就是由很多選擇組成的。

有些在當時看來很小的選擇,卻會對你的人生產生很大的影響。面對現在的不如意,我們總是説,如果當時那樣選擇就好了。可是,即使讓你重來一次,你又能抓住多少。

焦慮來源於這3個方面,越早看透的人越厲害

就像圍城所説的“外面的人想進來,裏面的人卻想出去。”其實我們羨慕別人的生活,別人又何嘗不羨慕你的生活。

最重要的是調整自己的心態,如果始終慾求不滿,那麼每一種生活都會過得充滿遺憾。

對於我們來説,20-30歲正是生命力最旺盛、狀態最好的歲月,這個時候一定要弄清楚自己喜歡什麼,願意為之奉獻全部熱愛與生命的事業是什麼?

焦慮來源於這3個方面,越早看透的人越厲害

弄清楚之後我們就默默耕耘,等待花開。這樣在你未來的日子裏,你每天做的都是自己喜歡的事情,效率高、心情好。

就像我喜歡寫文章寫分享一樣,每次都有很多想要説的話,就算有時熬夜寫稿,身體累,但心中也滿是歡喜。

二、

攀比

有人説,同樣是26歲,愛因斯坦提出了“狹義相對論”,米開朗基羅雕刻出了大衞,諸葛亮也被三顧下山了,而我的26歲卻一事無成。

焦慮來源於這3個方面,越早看透的人越厲害

可是,你是你自己,為什麼要和別人比呢?比不過就嫉妒,比過了就傲慢,都是七宗罪裏的原罪。聰明的人,只跟過去的自己比。

比過去增了一分見識,比過去多了一個技能,比過去成熟了許多,這才是你的財富與人生。

明初文學家宋濂,被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學者稱太史公。他小時家中貧苦,買不起書,就借別人家的書手抄了讀。

冬天寒冷刺骨冰凍三尺,手凍腫了都不敢懈怠,因為要趕緊抄完把書還給人家。

焦慮來源於這3個方面,越早看透的人越厲害

求學的時候,同學都是錦衣華彩,吃金爵玉,宋濂卻穿的破爛,吃的清淡。饒是如此,他仍道:“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倘若他在那個環境中,攀比吃穿,移了性情,可能古代史上就少了一個偉大的文學家,多了一個不入流的學者。

三、

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憂慮

現在流行一個詞叫做“內卷化”,通俗的説,社會內卷就是隨着各種壓力與困難,使得社會內部空間越來越小,內部的競爭個體沒有減少,所以社會競爭壓力加大。這就讓身為競爭主體的我們,更加焦慮。

焦慮來源於這3個方面,越早看透的人越厲害

近些年知識付費盛行,就是踩中了人們對未來焦慮的痛點。鼓吹要學貫中西,要做斜杆青年,才能在未來的變化中處於不敗之地。

知識付費本身並沒有錯,但以製造焦慮販賣焦慮來達到商業目的就有點不道德了。

未來正是因為不可知,才讓人生充滿樂趣。倘若一個人的人生是被程序設計好的,或是被算命先生安排好的,是能夠一眼望穿的,那該有多麼平淡啊。

焦慮來源於這3個方面,越早看透的人越厲害

其實,我們大可不必去焦慮未來,只要心中有清晰的目標,併為實現這個目標而努力奮鬥。

工作之餘,多看書學習,多運動,沒事學學烹飪、畫畫、理財,愛該愛的人,守護值得守護的東西,照樣可以把生活過成一首詩。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54 字。

轉載請註明: 焦慮來源於這3個方面,越早看透的人越厲害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