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吃米飯蔬菜也長肉”,清華學子“樹洞”為什麼給人力量?

“看到一些事情,有些感慨,想把我的故事講給你們聽”……近日,一則清華大學“樹洞”裏流出的熱帖感動了許多人。文章講述了一名寒門學子的奮鬥故事:從初到清華接受資助,在校園中精打細算地生活,此後一直努力學習、實習、做家教,最終境況越來越好,並盡己所能資助希望小學學生,把愛心傳遞下去。

“只吃米飯蔬菜也長肉”,清華學子“樹洞”為什麼給人力量?

圖片來源:清華大學官網

不少讀者是在有淚有笑中讀完的帖子。因為在字裏行間,作者並沒有怨天尤人,也沒有過多雕琢煽情之詞,更多的是感恩之心,以及笑對人生滄桑的淡定。 

“大一大二每一年拿到學校的錢,內心的那種激動,我想只有窮過的人才清楚吧,雪中送炭遠勝於錦上添花。”作者坦言,由於自己來自單親家庭,家裏是困難户,在七年前大一的時候,5000元的學費無異於天文數字。可以説,清華的獎學金和助學金給了他生活的基本保障。 

除此之外,教學樓、圖書館裏免費的水,圖書館裏供學生使用的電腦,企業家資助的愛心自行車和智能手機……在很多人看來,這些資源或許微不足道,可對彼時生活拮据的作者來説,卻是如此不可或缺。對此,他並沒有認為一切理所應當,而是心懷感念地記錄下每一點細微的幫助。 

“0.4元的豆漿”“1個4毛的油條”“香鍋旁邊那些肉菜可以打半份”……文章中,不乏類似的日常消費小賬單。由於生活費有限,容不得自己揮霍,作者摸索出了一整套精打細算“技能包”。他並未因捉襟見肘的生活而自怨自艾,而是把日子過得有聲有色。 

讓我印象最深的,有兩個小細節:有次他看到大家吃西瓜,只能咽咽口水,然後喝着水瓶裏的水默唸“心靜自然涼”。另一次是讓大家不必擔心他的身體,因為他大一大二時經常跑步、練單槓,還練出一身腱子肉,並笑稱“沒想到只吃米飯蔬菜,也能長肉的”。這兩句讓人不禁莞爾的自我安慰,折射出作者可愛而率真的樂觀主義精神。

“只吃米飯蔬菜也長肉”,清華學子“樹洞”為什麼給人力量?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生活也許時有無奈,物質條件也許匱乏,但只要心懷向陽而生的信念和努力,再苦的日子也不至讓自己困厄不前,再難的低谷也能在堅持中度過。

更難得的是,並不富裕的家庭條件,沒有讓作者變得自卑而敏感。他時刻心懷感恩,與幫助過自己的老師和校友保持着真誠溝通,並把大家的幫助寫在畢業論文致謝里;為了彌補此前因拿不出150元而錯過班級第一次聚會的遺憾,他在大三生活向好後積極參加各項班級活動,還在畢業時自費2000元請同學吃散夥飯。這些行為,展現了一種重情重義的人性之美,也讓讀者在看帖子時倍感温暖。

在自己被照亮之後,時刻牽掛着他人,“照亮哪怕其他一個人也好”,是作者令人感動的另一個方面。讀研之後,作者通過家教等兼職獲得更多收入,他不僅把接受資助的機會讓給其他校友,還決定從研一開始,每學期拿出3200元錢,資助希望小學4個孩子的生活費、學雜費等。從受助到助人,作者在學校的資助下,不僅一步步實現自力更生,還用一顆心懷感恩的赤誠之心實現了愛的傳遞。

作者在文章最後説道:“咱們學校的校訓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我不知道大家如何理解這句話。我認為,厚德載物就是説,我們所得到的一切,應該有相應的德行去支撐。”一所高校校訓的真正生命,絕不只是寫在紙面上的幾句話,而體現在每一位校友對校訓精神的踐行中。

這篇“樹洞”文章不僅展現了一位清華學子踏實堅韌、不斷向陽而生的形象,還告訴我們:不論身處何種環境中,永遠不要丟失善良和大愛。

撰文/任冠青

編輯/黃帥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66 字。

轉載請註明: “只吃米飯蔬菜也長肉”,清華學子“樹洞”為什麼給人力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