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3月10日電(記者吳光於)大涼山腹地,絕壁千仞。在四川昭覺縣阿土列爾村,山間的緩坡上種着玉米和黃豆,林地裏是成片的花椒和核桃,獼猴攀枝跳躍,畫眉啼聲婉轉,彷彿一個“世外桃源”。然而,下山要爬17段危險的藤梯,為了買包鹽就要耗去大半天。山上的收成在山下賣不出好價錢,因為大家都知道,賣不完的東西不會再揹回去。
2016年春天,15個孩子在3位家長的護送下從山下的勒爾小學出發,走崖壁,爬藤梯,踏上回家的路。這一幕被記者拍了下來。報道刊發後,“懸崖村”的名字不脛而走,牽動着億萬中國人的心。
曾經,老百姓渴望修路。然而當地發改部門測算發現,修路耗資需要4000萬元以上,而當時村莊所在的昭覺縣全年財政收入只有1億元。
脱貧,關鍵在精準。扶貧幹部們反覆調研、徵求老百姓意見,做出因地制宜的決定——先架一條安全的鋼鐵“天梯”,發展特色產業,搬遷一部分羣眾……這是“懸崖村”的“繡花”功夫。
鋼鐵“天梯”用去了6000多根鋼管,有2556級,造價100萬元。加了扶手,更加安全,讓上山的時間減少了1個小時。今年兩會,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民政廳廳長益西達瓦欣喜地展示了“懸崖村”新舊“天梯”對比照片。
在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阿土列爾村的懸崖鋼梯上,“懸崖村”村民沿着鋼梯下山(2020年5月13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梯子架好後4個月,村裏就嫁進來6個外村的新娘。人們終於敢把冰箱、洗衣機背上山。有了通信基站,開通了無人機郵路,種臍橙、栽油橄欖、養蜜蜂……
用上智能手機的年輕人開始在社交媒體上直播帶貨,曾經奮力想掙脱懸崖的某色拉博因為鋼梯上的矯健身姿成了“網紅”。當地政府成立了旅遊公司,建起了集裝箱酒店和“天空營地”,“自帶流量”的某色拉博當起了酒店管理員和導遊。
2020年5月,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村裏84户建檔立卡貧困户搬進了65公里外的新居。
南北通透、背山面水、緊鄰繁華,這是曾經懸崖上的許多代人一直夢想的生活環境。便民服務中心、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4點半課堂”、超市,實施樣樣齊全。當地政府還在安置點建了彝繡工坊,搞起廚師培訓,辦起服裝廠、電子廠和塑鋼廠。
2020年11月1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涼山州昭覺縣、布拖縣、美姑縣等7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被稱為“中國最貧困角落”之一的大涼山整體擺脱貧困。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2年是鞏固拓展脱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關鍵一年,將完善落實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
一步一個台階,啃下一個個硬骨頭,我國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如期實現擺脱絕對貧困的目標。這個艱苦卓絕的過程,堪比攀爬一條無形的“天梯”。
今日的“懸崖村”,已成為眾多國人嚮往的詩和遠方。入雲的天梯上,還承載着一個通往鄉村振興、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