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城廂古鎮千年風貌

還原城廂古鎮千年風貌

城廂古鎮 坐落於成都市青白江區,曾是金堂縣城所在地,有着1400多年的縣治歷史。連片的民居院落,清晰的街巷肌理,構成了保留完好的“龜背”縣域格局,但就在幾年前,這裏還鮮有人知,且亟需修繕保護。2019年,中交疏浚所屬中交生態公司作為城廂古鎮開發項目投資控股方,發揮社會資本力量,聯合多方共同參與古鎮的設計、建造和運營。“我們的目標就是要讓遊客在緩緩步履間,感受到古鎮原真的生活。”項目負責人馮向偉介紹。

還原城廂古鎮千年風貌

如何讓古鎮保留歷史風貌,並煥發新的魅力,成了橫在馮向偉面前的一道難題。城廂古鎮不僅傳承了千年歷史,還清晰留下了時代變遷的印記,明清的道觀、近代的工廠、現代的樓宇,各時期的建築在古鎮內和諧共存。在城廂古鎮,有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宗教建築,30餘處祠堂,64處院落。項目團隊決定保留原有的古鎮歷史建築風貌,遵循“修舊如舊、修舊如故”的原則進行織補修繕,並且只進行必要的修復修繕、改造更新及風貌整治,讓傳承千年的繡川書院和遍佈城廂各處的祠堂、廟宇繼續述説曾經的繁榮,讓傳統歷史文化與當今生活方式深度融合,將歷史之美傳承永續。

城廂古宅院落的總建築面積有10萬平方米,為了將城廂院落特色呈現出來,設計團隊需從建築歷史、人文歷史、建築風格、特殊工藝等多角度同時着手。“年代久遠,史料缺失,我們就去青白江區和 金堂縣 檔案館查歷史檔案。”項目公司規劃設計部業務經理黃容説,“僅僅是一間不起眼的青瓦古宅,木作結構就保留了明清兩朝的雕花和彩繪。”勘察過程中,設計團隊對所有的建築細節一一拍照,並編號記錄在冊,便於後期查找和撰寫設計方案。

還原城廂古鎮千年風貌

在武廟修繕現場,十幾個工人師傅正有條不紊地對門楹、廊柱等結構刮灰、打磨、上漆。“我幹這行已經有四年了,這活兒很考驗細心和耐心。”正在上漆的李師傅拿起毛巾擦了擦汗説。為達到“修舊如舊”,工人師傅們需要就地取材,採用與古建築同一品種的木料進行剔補、墩接,但現成的油漆很難與古建築本身的顏色一致,為油漆調色便成了大家必備的技能。“不同顏色的油漆往那一放,我們差不多就能猜出勾兑後的樣子。”李師傅打趣道。

與武廟相隔不足百米便是城廂繡川書院,是原金堂縣修建最早、規模最大、藏書最多的一所書院。此次修繕除局部牆壁改為磚砌外,其餘全部保留了清代原有的結構風貌。工人閆師傅和蔣師傅主要負責竹籬笆牆體修繕,主要用料就是當地有名的墨竹。閆師傅負責削墨竹,蔣師傅負責在木結構上編織削好的竹條。馮向偉説,“削制竹條講究均勻妥當,不能太寬也不能太窄。”

還原城廂古鎮千年風貌

充滿煙火氣是一座千年古鎮最具魅力的風景線,改造過程中,設計團隊鼓勵居民們繼續居住在此。遊客行走在古鎮西街,一排排灰牆青瓦房屋映入眼簾,老人們圍坐在古韻十足的茶館裏,品着三花茶,抽着葉子煙,孩童們在街頭巷尾嬉水玩耍,全然不見城市裏的繁忙與喧鬧,原真市井生活氣息撲面而來。“這才是古鎮該有的樣子。”慕名而來的遊客們讚賞不已。

來源

中交疏浚

點擊圖片

回顧精彩內容

還原城廂古鎮千年風貌

廣東惠州港荃灣煤炭碼頭通過竣工驗收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29 字。

轉載請註明: 還原城廂古鎮千年風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