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瞭解古代客棧,接下來跟着趣歷史小編一起欣賞。
隨着時間的推移,“客棧”一詞被慢慢取代,但是,在上世紀90年代後,隨着全國各地古城鎮的旅遊熱潮,商家們又開始在住宿方面下足了功夫。
因而,出現了一種有別於酒店的住宿狀態,即我們經常提到的民宿,也就是“客棧”。
那麼,在科技和通訊遠不如現在的古代,要出遠門的古人,他們是如何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住宿的地方,並且,他們在住進客棧的時候,需要驗證身份嗎?
首先,有一點值得肯定,古人對身份的查驗要比現代嚴格很多。如果你不能出示可以證明身份的文件,對不起,你只能“住”在大街上。在古代,雖然沒有“大數據”管理户口,但是,卻有一套完整的户籍管理制度。為了區分“你”就是“你”,而不是他人,就有了表明身份的“腰牌”。
在歷史上,“腰牌”有不同的名稱:路引、牙牌或者魚符。由於,受限於防偽科技的不發達,不免會有人“拿”的是假身份證明。由於,那時候的人出門的機會比較少,故而,需要使用這些證明的人數並不多。那些官員或者商人,或者是在官方同意下的“遠行”者,他們都會事先拿到類似“符節”的這種符、節、券等,以證明自己的身份,放在現在,就是“介紹信”。
到了後來,又出現了“驛卷”和“信牌”,都是為了證明當事人出門的“合法性”。
住店的時候,和現代一樣,店家是需要嚴格檢驗對方身份的,還要好好歸檔保管,官方會定時來檢查。那個時候的登記檢查,比現在要詳細的多。現在,一般就是將身份證的一個掃描上傳,那個時候,就像查“家底”一般,你做什麼?到哪裏去?要幹什麼?都要一一告訴店家。
而且,還有一點,天黑以後客人是不準外出的,旅店也不會再“收留”客人。也就是説,在古代,必須要在天黑之前找到一家客棧。另外,國家是禁止寺廟留宿非當地人的,老百姓家中更不允許留宿陌生人。
在《馬可·波羅遊記》中,意大利商人馬可波羅,在當時的元大都看到,所有客棧和旅館的老闆,“要將投宿客人的姓名寫在一個簿子上,註明他們來去的日期和時間,這種簿子每日必須交送一份給市場上的那些官吏。”
雖然,外出的人口不多,但是,沒有現代的搜索平台,古代人如何能方便地發現客棧呢?
其實,和現在一樣,越是經濟發達的地區和城市,那裏的旅店業也很發達,而且,人口流量很大。漢代的時候,旅館業已經具有了相當的規模。並且,除了官方辦的客棧外,還出現了旅館,一般做小買賣的商販會選擇這些旅館。
官辦旅館,相對來説各方面的服務都會好一些,但是,卻是“官對官”,普通人是無法享用的。像現在的旅店業,有不同的投資方,就有不同的品牌。
那麼,在沒有“點評”的年代,怎樣才能從這些旅店中,找到一個自己中意的呢?
道理是一樣的,那個時候的“口口相傳”,就是最好的判斷標準。而且,古代旅館,也是非常重視客人的住店感受的。他們開店的目的和現在沒有任何區別,就是為了盈利。客人住的不滿意,客源就會減少,所以,他們時時會考慮到客人的感受,升級自己的服務和硬件設施。比如,冬天會有“暖氣”供應,當然,夏天也會有納涼的場所。
現在,我們在一些作品中,經常能看到古代旅館被稱為“客棧”。其實,每個時期,它的叫法是不相同的。在商朝的後期,商貿活動開始繁榮,為了配合這一發展,就出現了“客舍”、“客館”,看這個名稱,就能明白是什麼用途了。而在秦、漢時代,為了方便郵差和來往的官員,便專門設立了“驛傳”。漢代的旅館業比較發達,還出現了為外國人服務的“蠻夷邸”。
到了晉代,旅店開始轉向商業化,普通老百姓也可以居住了。唐宋以後,旅店業出現了分工,有專門接待考生的“狀元店”和“高升店”,當然,也有專門接待商人的旅店,店面也是非常“招財”。至於對一般的“驢友們”,“悦來客棧”便是他們最好的選擇了。
現在,我們的酒店有五星區分及民宿,那麼,古時候的酒店有等級嗎?當然有,主要是從名字上來區分。
如果含“館”字,比如“國賓館”,那就比較高級了,都是有官方背景,用來接待貴賓。而且,房間也和現代酒店也一樣,有豪華套房,也有大通鋪。不過,那個時候豪華套房叫做“頭房”,一般都是官員住,所以,有時候也叫做“官房”。我們經常可以在一些作品中看到,天號、地號等,其實,就是房間的等級。
那麼,古代的旅店業會有優惠嗎?當然有,不但會打折,有時候還會免費。
在宋代,居然就有官員免費住店的日子。在一些特殊日子,比如:雨雪天氣,或者在“冬至”和“寒食”,有官方背景的旅店,是要求免除房費的。現今,旅店業的功能依舊,只不過,已經越來越方便大家的出行,尤其是一些新型旅店的興起,更是讓現代人出行享受到了高科技帶來的便捷。
參考資料:
【《周禮·地官·掌節》、《宋朝會要》、《上客舍議》、《漢書·食貨志》】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