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都”安國市,是“中藥文化發祥地”

“藥都”安國市,是“中藥文化發祥地”

安國隸屬河北省,由保定市代管的縣級市,安國漢建初年,高祖劉邦取安邦定國之意,封王陵侯為安國侯。西漢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始置安國縣。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祁州治所遷至此,故安國古稱“祁州”。是世界文化名人、元代戲劇家關漢卿故里。安國市是中國最大的中藥材集散地和中藥文化發祥地之一,素以“藥都”和“天下第一藥市”享譽海內外。享有“草到安國方成藥,藥經祁州始生香”的美譽。
“藥都”安國市,是“中藥文化發祥地”

安國名勝古蹟著名的有藥王廟、貴妃橋、毛澤東視察紀念館等。升級藥王廟文化景區、建設中藥都博物園、籌建關漢卿文苑項目等。“北京到安國”保健旅遊專線成為全國14條旅遊熱線之一,“藥都”河北安國市正成為中國獨具醫藥保健特色的旅遊基地,年接待遊客20萬人次。
“藥都”安國市,是“中藥文化發祥地”

文物古蹟3處(藥王廟、關漢卿墓、伍仁橋),紅色文化1處(毛主席視察紀念館),工業遊1處(安國藥都製藥廠),開發旅遊景點4個(藥王廟、毛主席視察紀念館、中藥文化博物館、關漢卿墓),待開發景點有藥博園、植物園、熱海小鎮、萬畝森林公園,數字中藥都購物遊、綠色循環工業園工業,霍莊中藥材種植示範區、關漢卿文苑等8處。
安國藥王廟,始建於東漢建武年間,北宋又拓址新建。廟中祭祀人物為漢光武帝劉秀部下二十八宿將之一邳彤,他為政清廉,精於醫理,經常行醫於民間,深得百姓擁戴,死後葬於安國南關。相傳邳彤在宋朝“顯靈”,為宋秦王治癒了頑疾,故為他立了這座廟。廟門額上“藥王廟”幾個大字是清朝大學士劉墉題寫的。整座建築佔地25畝,分四進院落和兩個跨院一個廣場,共17座單體建築。
廟前有兩根鐵鑄造旗杆,廟內有藥王墓、十大名醫像、藥王正殿、寢殿等,為我國現存最大的紀念古代醫聖的古建築羣,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藥都”安國市,是“中藥文化發祥地”

凡參加藥市的人,總要去瞻仰、拜謁藥王廟。藥王廟分三進院落,佔地面積三千二百平方米。由馬殿、藥王墓亭、正殿、後殿、名醫殿、碑房、鐘鼓樓等單體建築十三座。
山門正中懸有清朝乾隆年間丞相劉壅書寫的“藥王廟”巨匾。中院墓墓亭內豎一高3.8米,上刻“敕封明靈昭惠顯佑王之墓”透雕木碑。
“藥都”安國市,是“中藥文化發祥地”

兩側的名醫殿內塑有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名醫像。廟中碑碣林立,壁畫生輝。各殿內掛滿歷代名人和各地藥商幫會書寫的匾額。廟前的木質牌樓高8.4米,為三棟四楹廡殿頂,工藝精湛,為國內木製牌樓之珍品。
兩根鐵鑄旗杆,高達二十四米,每根重約要十五噸,盤龍翔鳳,懸鬥掛鈴,造型奇巧獨特,國內實屬罕見。
“藥都”安國市,是“中藥文化發祥地”

千百年來,這裏客商雲集,百貨交流,其中以中草藥為主,發展為中國北方規模最大的藥材集散中心。安國被譽為為“藥都”和“天下第一藥市”。故有安國藥業起源以藥王廟之説。
“藥都”安國市,是“中藥文化發祥地”

安國舊稱祁州,素有“藥都”之稱。藥業是安國得天獨厚的傳統產業。起源於宋,興於明,盛於清,綿延至今,成為聞名全國的中藥材集散地,並贏得了“草到安國方成藥,藥經祁州始生香”的美譽。“商賈雲集,藥材集山海之產”記錄了安國藥業歷史的輝煌。世代傳統的中藥炮製技術,中藥材鑑別經驗豐富了中藥文化的寶庫。
“藥都”安國市,是“中藥文化發祥地”

安國素以“仁義水甜”聞名,在藥業經濟活動中,無論是藥行貨棧,還是經紀人和幫會人員,均遵守公平交易的商德,講求以誠待人,誠信為本。“歷史上大有恆藥材莊,無論內銷還是出口,只要有‘大有恆’內籤,買主從不驗貨。”
在漫長的歲月裏,安國人浸潤在濃郁藥香之中,藥文化十分自然地融入了民俗和生活,無處不與“藥”緊密相連,也由此產生了與中藥相關的謎語。“弟兄五六個,圍着圓柱做,大家一分手,衣服都扯破”。
“藥都”安國市,是“中藥文化發祥地”

來到博物館,人們會對中醫藥的產生與發展有個基本的認知。博物館的第一展區,是講述從神農嘗百草到中醫藥學體系的最終形成過程。
在一展廳的走廊盡頭,有兩座塑像。一座為隋唐大醫學家孫思邈坐虎針龍圖。傳説孫思邈騎着一隻猛虎,在霸河採藥,突然,一隻巨龍飛來。這時,保護他的猛虎對着巨龍狂吼,孫思邈騎上虎背,問道:“不知龍君找思邈何事?”飛龍聞言化作老者,走到孫思邈面前,手指喉嚨,一臉痛苦。只見老者喉部長着一個膿包,孫思邈取出銀針將包刺破,放出膿液並敷以草藥,老者展顏一笑,化為巨龍而去。後人根據這個故事想象創作了這座塑像。
安國舊稱祁州,安國藥市形成於宋代,至於安國藥市的影響力,民間有言:“草到安國方成藥,藥經祁州始生香。”
“藥都”安國市,是“中藥文化發祥地”

安國藥材市場如此龐大,自然就產生了一個管理機構——安客堂——博物館複製了一個外景。安客堂負責幫助客商租房、作保貸款、排解糾紛等。同時,安客堂還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如果本地客商與外地客商發生糾紛,無論本地客商有無道理必須先向外商道歉,以表示對外商的保護。
“藥都”安國市,是“中藥文化發祥地”

由於前來安國進行藥材交易的人特別多,客商便以地域和藥材經營品種分為幫會,清乾隆年間鼎盛時達到了13幫會。安國本地商人以經營黃芪為主,所以安國藥商被稱之為黃芪幫。
安國藥商在經營活動中,講究以誠待人,誠信為本。因此,歷史上一些著名的商號,如大有恆材莊,無論內銷還是出口,只要印有“大恆莊”內籤,買主從不驗貨。安國藥市也素有“仁義水甜”的美名。
“藥都”安國市,是“中藥文化發祥地”

安國傳統藥店多為前店後坊。博物館複製了一座卜家家族自用藥鋪,前店有桌椅和藥盒,坊內有一些製藥的工具,如切藥刀、藥碾子、泡藥缸等。過去一些藥材有毒,必須通過浸泡去除毒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085 字。

轉載請註明: “藥都”安國市,是“中藥文化發祥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