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着歷史去旅行。去感受,古代這兒曾經發生過的故事。今天走進雁門關,去感受北宋楊家將保家為國,駐守邊疆的那段歷史歲月。
“雁門關”被譽為“中華第一關”,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它在哪裏?其實他在山西省代縣,是世界文化遺產萬里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
雁門關,是我國古代極其重要的雄關要塞,從西周開始,雁門關共發生過大小戰爭2000多次。關於雁門關有一句俗語:“得雁門而得中原,失雁門而失天下”。可見這個軍事單位在戰略上的重要性。
歷史上雁門關,曾是楊家將故事的發生地,北宋與遼國在雁門關一線進行過曠日持久的拉鋸戰。雁門關以北地區緊鄰農牧交錯帶,是中原與北方遊牧民族角力的前沿—楊家將鎮守的金沙灘古戰場就在這裏。
雁門關關門旁邊有個“鎮邊祠”,裏面的忠武堂供奉的是北宋楊家將。
進入其中,蕩氣迴腸,浩然之氣迎面而來。楊家將寧死不屈,誓死保國,一門忠烈。第二次幽戰大戰時,宋太宗本欲以三路大軍收復燕雲失地,卻在東路失利之後,慌了手腳。
他先讓潘美與楊業率領的西路大軍退回代州,之後又讓其北上掩護雲、朔等四州民眾內遷,但此時遼軍勢力正猛,楊業本提出北上攻打應州,以威脅遼軍側後,誘其東向,這樣雲朔民眾也好脱身。
但王侁説他一向不敢與遼正面交鋒,是另有打算,與潘美一起逼迫他明知是不歸路,卻不得不赴死沙場。最後,他臨行特別約定一定要在陳家谷接應,以免全軍覆滅。
然而楊業苦戰不迭,退到陳家谷時,王侁登上城樓看不到楊業,便以為楊業已戰勝忙着去邀功,後來看情況不對卻與潘美早逃之夭夭。陳家谷血淚成河,那片歷史是扯向天邊的哀鳴,是悲愴的控訴,就那麼無言地鐫刻在雁門關的滄桑中。
在雁門關景區大門有紀念楊家將的雕像,左邊是以餘太君為首的楊門女將,共13人;右邊則是以楊業為首的楊家將,共11人。
穿過景區大門後,可以看到一些斷斷續續已有了殘破的村莊,據説這裏是古時是楊家屯兵養馬的地方。石子路,長城、城堡,一切在蕭瑟中透視着古樸與深遠的味道。
雁門關周邊地勢險要,登上城牆可以俯瞰整個雁門關景區,體會一下這座關隘在地理上的關鍵作用。
歷史上,長城是中原王朝與周邊民族攻防的前線,軍事要塞;但在和平年代,她是貿易通道和商業交易集散地,南北的物產、文化在這裏交換。
穿過重建的邊貿街。遙想古時,這裏也曾經車馬喧囂,連接着中原與外族的茶馬交易,在中國歷史上也有濃墨重彩的一筆。清代至民國初年,由江南經中原入山西輸往內、外蒙古,抵達中俄邊貿口岸恰克圖的“茶葉之路”。新疆和田,也從天山南麓,經陰山南麓越過大草原,進入山西北部,然後轉輸各的“玉石之路”。雁門關李牧祠附近,有兩根高聳入雲的石旗杆保護完好,旗杆之下三通碑刻,是清代商家捐資修整雁門古道的花名冊,有幾十處商埠、700餘家商號的名字。
圖為看似平淡普通的一段石子路,但當年晉商的崛起,像喬家大院、王家大院為代表的晉商們都是這段石子路,從雁門關走出去的。
來雁門關旅遊,除了賞景懷古,更美味可以品嚐。我們晚上要趕去平遙古城,為方便就留在雁門關景區內吃午飯,酒店包廂的名字都是以楊軍將裏面的人物來命名的。像五郞廳、六郞廳,出征廳等,非常過癮。包廂內都是使用原煤做燃料取暖,在這裏用餐多了一種邊塞風情。
羊雜湯是必嘗的。代縣的羊雜分量比大同城市裏的要多,羊雜的品種也全,像羊腸,羊肺,羊心,羊腰 和羊肚這些都有。
青菜蛋花湯
代縣醬雞,放了超多的香菜和大蒜,很下飯。
手工饅頭,管飽。
山西名菜,過油肉
招牌菜代縣熬魚,這個非常好吃。山西廚師處理魚,整體又水平都不差,美味可口。
全家福來一個,雖説是景區內的餐廳,但菜份量很大,價格不貴,口味整體也不錯,這頓吃得很飽,超開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