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一首不怎麼出名的詞,蘇軾稍稍改了幾句,卻成為了千古名篇
文學上的那種偶然性往往能夠帶來一種全新的體驗,可能兩人詩人寫相同的作品,可是才華、學識、經歷、心境等等,如果不一樣的話,那自然創作出來的作品也是迥然不同,這也就是為什麼世間會有天才一説。很多的詩人可能只需要那麼稍稍改動幾個,或者是那麼信手拈來之間,便是能夠成就一首經典,這也正是文學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有的時候月桂女神就是偏愛,那些有才華的人。
蘇軾則是月桂女神最偏愛的一位詩人,他一生寫過了無數經典,而優美的詩作,每一首都令人驚豔;另外他在詞作方面也是有着極高的造詣,一些看似很冷門的詞牌,只要到了他手中便是能夠化腐朽為神奇,譬如北宋初期的葉清臣就寫過一首《賀聖朝·留別》,但是很顯然這首詞並沒有流傳開來,以至於很多人都沒有讀過,甚至也不知道有這麼一位詞人。可是後來蘇軾化用了這首詞的意境,從而寫出另一首《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只是借用前一首的意境,卻是寫出了完全不同的風格,這也正是蘇軾最偉大的一個地方。
《賀聖朝·留別》
宋代:葉清臣
滿斟綠醑留君住。莫匆匆歸去。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風雨。
花開花謝、都來幾許。且高歌休訴。不知來歲牡丹時,再相逢何處。
葉清臣的這首詞其實也寫得很抒情,通篇也是很唯美,可是總體上來説,它並沒有真正地流傳開來,整首詞也是完全在寫景,同時也寫出了一種憂愁之感。畢竟對於古人來説,往往會有一種悲春傷秋的情緒,但是很顯然這首詞也是有着一種淡淡的憂愁,但是要論影響力,那自然是要遜色蘇軾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北宋初期的文壇也是人才濟濟,葉清臣作為那個時代很著名的一位詞人,其實也是寫過了無數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但是總體上來説,他的作品與蘇軾相比,自然是差了幾個檔次,他的這首《賀聖朝·留別》通篇寫景,完全是由景入情,可是又失去了那份靈動,從而也就被沒有真正地俅流傳開來。
那這首《賀聖朝·留別》通篇也是比較好理解,整個的上片充滿了一種憂愁之感,特別是那最後的兩句:”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風雨。“寫得極為唯美,而蘇軾也正是化用了這兩句,從而也是令他的作品顯得與眾不同,也寫出了新意思。
整個下片依舊還是在描寫一種悲春之感,這樣的一種描寫方式,自然也使得這首詞更加的悲傷,也更具有感染力,讀來也是朗朗上口。寫出了骨子裏的那份憂愁,還把內心的悲痛,全部融入進了作品中,也令這下片顯然是要更加的憂愁。
《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宋代:蘇軾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蘇軾的這首《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那就不用做過多的介紹了,相信很多人都讀過,寫得也是清新脱俗,儘管通篇都是化用了別人的意境,可是卻寫出了自己的風格,僅僅是上片一開篇便是化用了白居易詩作《花非花》裏的意境,從而也令整個上片,同樣營造出了一種悽美之感,以為是花可並非花,也無人去憐惜這些快要凋零的花,只是眼看着它獨自凋謝。後面的幾句又是寫得極為悲情,把一位女子對於愛情的嚮往的那種經歷,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描繪的活靈活現,讀來當真是令人拍案叫絕。
詞的下片則又是直抒胸臆,把內心的那種憂愁,描繪得更為深刻,不要去恨這個季節,會使得那楊花全部飄落,只恨西園,那滿地的紅花,再也難以重聚。清晨的時候正是下過了一場雨,所有的痕跡都被雨水給衝完了,現在再也看到那些落花了。一池塘的浮萍,只好是把春色分成三分,二分塵土,還有一分流水。這幾句很明顯又是化用了葉清臣的詞句,但是他作了改動,從而也令這幾句更具有感染力,也更為悲傷。雖然這種誇張的手法,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但卻最能夠體現出這首詞的精髓來。後面的幾句,又是再次寫到了離別之苦,正是點點是離人淚。
蘇軾的這首詞充滿了一種悲傷之感,顯然在名氣上要大於葉清臣的《賀聖朝·留別》,成為了宋詞裏的名篇,兩首詩同樣描寫悲春之感,可是那份憂愁蘇軾的要更為悲痛,也更具有震撼力,有的時候文學就是如此,可能只是在化用,但是隻要用得恰到好處,那同樣能夠成為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