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丨書店:讓情懷和資本互相取暖

書店:讓情懷和資本互相取暖


半月談記者 張力元


誰在“蹭環境”


“日均客流量100人,約一半的人會消費,消費的內容一半以上是文創和咖啡,書的銷量很低。”濟南信尚書店經營者李耿君説。


信尚書店位於山東省濟南市大明湖景區附近,為了避免傳統書店給人“烏泱泱全是書”的感覺,信尚書店將店面的上下兩層、共計900平方米做了精心裝飾——雪白色的外牆、極具現代感的閲讀空間,但這也帶來了新的麻煩。


“剛開業時書店門口每天至少有10組商業私拍的,甚至還有來拍婚紗照的,非常吵鬧,我們只能一次次地勸他們換個地方拍。”李耿君説。像“蹭流量”一樣,從業者管這種行為叫“蹭環境”。


開店1年多來,信尚書店維持着“基本不賺”的狀態,他們從出版社8折進書,但算上人工、水電成本,有的書原價賣都賠錢。“現在是用賣文創掙的錢來補賣書的虧空。”李耿君説。


書店環境不好沒人來,環境好了不代表能多賣書,在一些書店經營者眼裏,客人打卡多、消費少是常態。


在山東省日照市,海洋美學館因其地理位置“面朝大海”,備受年輕人喜愛。“書店客流量日均600人,有十分之一能買咖啡,百分之一能借書就不錯了。”該店經營者鞠彥勝説,“我們主業做海邊的民宿、餐飲等文旅項目,用別的利潤來填書店虧損。書店是文旅板塊中的重要一站,專門開書店大概率賠錢,但是沒有書店又覺得少點什麼,所以讓情懷和資本互相取暖。”


半月談丨書店:讓情懷和資本互相取暖

  在山東日照城市書房櫻花館裏,72 歲的日照居民葛連金在讀書 張力元/ 攝


城市書房之窘


為了讓城市多一些書香氣,2020年以來,日照打造了20餘家集圖書借閲、自習、文化交流等文化服務功能於一體的城市書房,並與當地圖書館互通圖書借閲卡,每處書房可獲得市級財政一次性撥付的建設獎補50萬元和區縣財政每處每年10萬元的運行經費補貼。


“10萬元補貼剛夠書店一年的水電費。”鞠彥勝説。日照城市書房海洋美學館約400平方米,去年總營業額約90萬元,算上補貼,書店去年賠了約15萬元。


不少圖書人反映,長期被電子書“圍追”、被線上售書“堵截”、被盜版書“傷元氣”的實體書店,雖然努力揣摩讀者心思,絞盡腦汁留住讀者,但仍困難重重——沒有情懷不行,光有情懷沒用。


“現在書的定價已經基本是以前的兩倍了。紙價漲、人工漲、網上售書平台要求我們以3至4折的價格把書給他們,多重無奈之下,只有把書的定價漲上去我們才能生存。”山東齊魯書社出版有限公司總編室主任劉海軍説。


齊魯書社成立於1979年,是一家以出版文史古籍和學術著作為主的出版社。劉海軍説:“疫情之後,線下出口縮窄,線上平台壓價厲害,出版社左右為難,因此有的出版社選擇直接面對讀者。”


半月談丨書店:讓情懷和資本互相取暖

  在山東日照城市書房海曲館內,一名兒童在閲讀館藏書籍 張力元/ 攝


從2014年起,“倡導全民閲讀”連續8次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全民閲讀蔚然成風。與此同時,圖書行業面臨的窘況和困局越發明顯:在短視頻與自媒體面前,寫作者的信息出口與讀者的信息入口都在更迭,大眾獲取知識的途徑不只是書。


今年3月,《2020-2021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在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等機構主辦的中國書店大會上發佈,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新開書店4061家,關店1573家。受疫情影響,2020年中國實體書店銷售收入呈現下降趨勢。


變身“生意人”,圖書人的“自救法則”


書腰成了部分出版社精心打磨的“廣告位”。人民音樂出版社國際合作業務主管裴珊説:“書腰上有時會寫誰誰誰推薦、銷量多少、讀物的核心內容等,就是為了讓讀者在不拆開塑封的前提下,對這本書產生興趣。書腰的效果無法計算,但對出版社來説是一次傳播機會。”


直播賣書、外賣送書被寫進了圖書人“自救法則”裏。“有人説這會影響書店的美譽度,但在生存面前這起碼是一條路。”山東淄博原素生活書店總經理張秀麗説。


2020年上半年,張秀麗累計做了200場直播,最多的一天連續做了4場,相當於8個小時“泡”在直播間裏。通過直播,書店營業額基本拼平往年同期。“一開始來直播間裏買小説、教輔、菜譜的比較多,後來很多人留言問有沒有親子教育類圖書,説是親子‘被迫’長期共處一室,家庭和諧出現危機,急需補課。”她説。


今年7月,在濟南舉辦的第30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上,許多出版機構在展位上搭建直播間。數據顯示,為期5天的書博會,線上直播售書銷售額約1.5億元。從業者表示,在帶貨直播的“高速路”上,書店的空間距離感被弱化。


在採訪中,多名圖書從業者向記者表示,業態轉型仍在路上,“十八般武藝”正在練就,時代在變,他們順勢求變,而在書面前初心不改——賣書,更希望大家讀書。


(刊於《半月談內部版》2021年第11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74 字。

轉載請註明: 半月談丨書店:讓情懷和資本互相取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