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縣人都知道本縣有個鎮子叫華山。如果知道你是華山人,肯定會追問一句:“華山有山嗎?”豐縣華山不像西嶽華山,高聳入雲,幾百里路之外就能看到。豐縣華山就是個小山包,或者説就是個土石摻雜的小土丘,早被附近高聳的兩層三層的民居遮擋住了,不到山腳下,根本看不到,所以有此一問。
如果問到我,我會告訴他:“華山不僅有山,還有兩座。”我這麼説,估計連華山當地人也得發懵:華山不就鎮區有一座山嗎?哪來的第二座?
聽我説,華山鎮還真有另外一座山,就在大沙河西岸。
遠看沙土山
豐徐路上的華山大橋西頭,緊貼着西大堤路,有個“豐縣大沙河水文化展示館”,對,就是那個小巧玲瓏的白色建築。從這裏沿着西大堤路往南走大約2.5公里,就到地方了。
一道長約二百米左右的綠色丘狀物,像一頭睡着了的大貓趴伏在堤外河邊。這就是剛才説的那座山。山脊高低起伏,卻也像貓兒婉轉的腰身。山上栽滿了大小不等的各種植物,大多叫不上名字,各種喬木灌木無規律地錯雜在一起,遠看倒是綠意葱蘢,青山不老。
常走豐徐路的都該見過,就從這裏往南走
這座山確實不老,大概也就是六七歲的年齡。如果是個孩子,剛上一年級,和大沙河東岸的史前出世的華山相比,年輕得不成比例。也就無怪豐縣人、包括部分不大出門的華山人,不知道有這麼個山了。
有讀者明白了,感情這是一座人工山!是的,這是在修建大沙河水庫時,用從河底起出來的大沙河泥堆積而成的一座沙土山。
瞭解大沙河歷史的人都知道,大沙河是黃河決口形成的一條自然泄洪水道,河泥都是流淌而來的黃土高原的泥沙。
這種泥沙細膩如油脂,抓住一把稍微一使勁兒,泥沙就從手指縫隙裏像鱔魚一樣滋滋鑽出。一見太陽就成細膩的粉塵,來點風兒就漫天沙塵飛揚,不見天日。這樣的沙土怎麼能堆成十幾米高的山呢?
還真能!一輛輛翻斗車把大堆小堆的泥沙堆積成山。還沒等表層的沙土乾透,不知何時何人播撒的草種子就萌發了。
不到半個月,滿山都是針尖大小的草芽兒;剛滿一個月,野草就以不可思議的強大生命力把整座山包裹起來。再大的風,不起沙;再大的雨,衝不出溝。這一大堆沙土活生生被野草捆成了一座巋然不動的“山”。
可別以為這山只是自然造化,沒有人力的參與,這座沙丘充其量就是個大草墩子,不配叫山!你看——
巨大的石塊鋪砌成的彎彎山路,有計劃栽植的各種樹木,遍佈整座山的各種花樣的觀賞石,還有為方便遊人乘車爬山開闢的漫長坡道……看得出來,這就是正在開發的一個旅遊景點。
坡道
巨石台階
山間羊腸道
山頂
玲瓏山石
形似恐龍的大石頭
我在爬山的時候,遇到一個小夥子騎着摩托車,沿着坡道,屁股冒煙,嘟嘟叫着,轉着圈兒奔山頂而去。我不豔羨他,踏着大塊的石頭鋪砌的台階爬上了山頂。山頂是一塊平台,長滿綠草,四周栽植各種綠化樹。這裏視野開闊,不只山下田野農户盡收眼底,平時只能看到一鱗半爪的大沙河,也有很大一片水域在鏡頭之內。
山下農田
大沙河風光
沿着台階下山,發現一個小夥子正兩腿撐地,跨坐着摩托,費勁地從我要下山的路上往山頂騎。高大的台階石卡住車輪,騎不動,只好下來推。推不動就一遍又一遍地擰着油門往上推。台階太高,他怎麼也推不動。
看他為難,我就過去幫他抬着後座推上去,跨過幾個台階,他終於能慢慢騎上去了。我問他:“怎麼不直接下山,又騎回來幹嘛?”他説:“那邊騎車根本下不去,只好回來。誰知道回來會這麼費勁!”
現在可以自己推上去了
年輕人就是這樣不怕折騰。我這個年紀肯定不會騎着摩托爬台階,折騰自己折騰車,還有危險,油門大小,鬆緊快慢,一點兒掌握不好,都可能滾下山坡。其實年輕人愛冒險也不是大錯,都像老漢我這樣只求穩穩當當,不敢冒一點風險,人生該少多少樂趣和發現?
我沿着巨大石塊鋪就的山路往下走,山路幾步就是一個彎兒,一路下來真的有“百步九折縈巖巒”的感覺。只是山不高,再怎麼誇張,也不可能“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了。
下山的路
所幸不是蜀道難,十來分鐘就從第二個山頭東側下了山,然後沿着山下的沙土路往回走。忽然身後有人説:“叔叔去哪?我送你一段。”回頭看,是那個剛才車被卡住的小夥子。我説:“我的電動車就在大堤上。這就不上你的車了,走着正好欣賞風景。”小夥兒騎着摩托擺手告別。
小夥兒背影挺帥
回到大堤電動車旁,突然發現有一輛小轎車停在南邊第一個山頭上。這座山我來過幾次,竟然沒有發現哪裏可以開車上山。山的東坡我走過多次,沒有能開車的路,大概山的西坡有路可以開車登頂。
本以為這是熟地方,沒想到還是有認識的空白。人啊,任何時候都別以為自己全知全能,哪怕是很小的一個對象,你都不一定認識全面。
山頂汽車
很好,下次爬山,一定要找到這條能開車的山路,補上認識的空白。也可以介紹給腿腳不靈便的朋友,讓他們不受爬山之累,也能欣賞到山色水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