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户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燁捷)“普通人重在養,門道深的人重在文。”12月14日,在上海海洋大學水產與生命學院水族科學與技術專業的課堂上,教師何為把一個水族箱搬上了課堂,“我們水族專業也是很講究美的!”
在這堂課上,農科老師搞起了“攝影”,把水族專業“玩”出了文藝範兒。“世界上最初本沒有’金魚’,但喜歡的人多了,便有了五彩斑斕的金魚。”各色金魚爭奇鬥豔,快門“咔嚓”聲不絕於耳。
據悉,為了上好這堂課,何為課前佈置好了一個水族箱,還在牆壁上掛了金魚掛畫,方便同學們近距離甚至“零距離”觀察。這堂課除了水族專業的同學,其他各專業同學也都慕名而來。何為在課上分享金魚的習性,並在此基礎上給大家講解拍攝金魚的技巧,鼓勵大家“動起來”。
“這裏是金魚的背鰭,背鰭主要是起穩定作用,金魚沒了背鰭,就和船沒舵一樣,遊起來身子不正。”何為一邊解説,一邊幫同學調整相機的參數,“你再看,這裏用逆光,形成強烈的明暗反差對比,背鰭的色彩立馬也就鮮亮了。”何為不僅展出了自己的攝影作品,還帶着同學們分析齊白石、吳作人等的金魚繪畫作品,學習畫家們的構圖、色彩等。
為了記錄金魚在水中的姿態,何為自學攝影10多年,他拍攝了數萬張金魚的照片,幫助同學們“讀圖識魚”,他還將自己學到的金魚攝影技巧傾囊相授,和同學們一同探討,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提升審美和鑑賞能力。
外國語學院學生葉宇琦在他的課上感受到了中國風中“飄逸出塵的美”;水產專業學生王智灝則發現,涉農專業學生也是可以浪漫且有底藴的,“以後我要好好挖掘自己的’寶藏’專業!”
據瞭解,上海海洋大學於2003年率先提出創設水族科學與技術專業,並將其發展定位為“扶特”專業,確保發展特色,成為水產養殖學科的新興領域。為幫助學生實現全方位發展,水族科學與技術專業的老師鼓勵同學們一起動手實踐“創造美”,不斷提升審美修養。每年一次的水族造景大賽、蟹文化節的“手繪蟹殼”活動、校慶之際的“魚骨畫”等等,都在讓學生們在“創造美”的過程中,領悟美、感受美、體現美。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