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秦泗新
盛夏當伏,正是賞荷的季節。與老伴一起,興致地來到小蓮村觀賞荷花。
壹
小蓮村在日照老城以北十里處,東側緊靠二O四國道。從村子的東南大門進入,也就七八十米遠,便到了荷花塘。
荷塘佔地四五畝的樣子,盛滿了碧瑩瑩的荷葉,與白的、紅的、粉的荷花,隨着徐徐的微風,輕輕搖曳着、舞蹈着,猶如一羣翩翩妙女,歡欣地向我們微笑、招手。
三三兩兩的遊人,沿着荷塘四周水泥磚塊鋪就的小徑,邊觀賞着荷花邊閒聊着。徑與塘之間,是一排青青的垂柳和米高的不鏽鋼柵欄。南側偏東處有石築棧橋,跟荷塘中央的石亭相連接。
我倆走走停停,透過時密時疏的柳條柳葉,瀏覽着荷塘裏的景緻。
肥肥的荷葉,高低錯落着,似是親姊妹好哥們一般,搭肩摟背地你擁着我我偎着你,悠然悠哉地享受着夏日少有的淡陽和清風。荷蕾靦腆地躲在葉片下面,有的剛剛脱去綠綠的苞衣,泛着或粉紅或玉白的面靨,羞羞答答地探着頭張望着新奇。
朵朵荷花,容嬌色麗,清香紛溢,超凡脱俗般婷立於荷葉之上,透着嫵媚神韻,煞是動人。有些昂首鶴立,張揚大方地盛開着,那麼燦爛,那麼動情,毫不客氣地消費着大自然賜予的陽光、空氣、輕風。還有些呢,知道自己已經完成了使命,花瓣兒依戀不捨地飄落在了清清的水面上,隨着微微流波無所謂地遊蕩着,好似在尋找着新的歸宿。
花兒凋零後,作為花托的花蕊,梗頸高高地擎起,成為了酷似碗兒狀的蓮蓬,看上去巧巧的,給人濃濃的成熟感和藝術感。由於今年來賞荷的時間稍早了些,蓮蓬並不多。記得前一次來訪時,雖然已是深秋,早過了荷花盛開之時,但盡染鏽色的荷葉、蓮蓬,比比皆是,風兒拂過,蓮子在蓬內滾動着,響聲混成一片,宛如打擊樂。有的蓮子趁機溜出蓬房,跳進了水中,早早地孕育新的生命去了。當時我還曾想,採些蓮蓬帶回家該多好,插在花瓶裏,會給居室增添很多清而雅的仙氣和情趣。
池塘裏,幾隻蜻蜓無拘無束、自由逍遙地在荷葉荷蕾荷花間飛來翔去,時而興致地落在葉片上,時而小心地浮在荷蕊中,恰似那風流倜儻的公子哥,得意地周旋於美女靚妹間。透過花朵葉片間隙,便見微微水波靜靜地蠕動着,偶爾有數只水蜢子,輕盈地跳來跳去,舞蹈着自己心中的主題。數條紅的白的花的鯉魚悠閒地暢遊着,一會兒消失在荷叢中,一會兒出現在視野裏,似是和誰玩着捉迷藏的遊戲。一隻青蛙舒適地蹲在荷葉上,似是想着自己的心事,間或抬起前爪撩着水珠,一遍遍地擦拭頸部頭部,美滋滋地享受着那份爽爽的清涼。樹枝上的蟬們,爭先恐後地鼓譟喧鬧個不停,猶如缺席指揮的音樂會,雜亂無章地在那兒各唱各的調兒,再細心辨了一下,有的似是民族唱法,有的似是通俗唱法,有的好像在唱高聲部,有的好像在唱低聲部……真是不亦説乎。
二十幾分鐘的光景,我們圍着荷塘轉了一圈,深感美不勝收。我在棧橋入口處,跟老伴説:“走,進去看看。”
通過不到十米長的棧橋,很快來到石亭裏。一股泛着淡淡荷香的風兒吹過,沁人心脾。再環視四周,滿目的荷葉荷花,彷彿置身於清雅仙境之中。
我不禁輕聲吟出一聯:“青荷承玉露”。老伴聽罷,回望着荷塘,對曰:“紅蕾沐夏風”。
隨之,我略思忖,再出上聯:“一水香紅聽蟬唱”。過了片刻,老伴接道:“滿塘花仙降世間”。
貳
小蓮村是啥時有了荷花的?不好考證。但有個傳説,講的是很久以前的一年盛夏,西方三聖在極樂世界遙尋人間,忽見淡雲之下河山之陽,溪流淙淙,水波粼粼,霧氣隨風時隱時現地繚繞其間。
於是,三聖帶着好奇心降臨此地,只見西面有弓山、北面有河山,偏東北方向有三柱山,都不算高大。從這些山中流出了數條河溪,恰似游龍一般忽聚忽分地匯入後樓河,在日照城東門外與營子河合流,形成了秀美的水鄉風景。
他們感嘆這天成仙境,但同時也瞭解到因河道溪流較多,每到夏天雨季,總容易引發水災,沖決良田沃土,致使百姓生活慘淡,無有依靠。
心懷悲憫的佛菩薩,欲解眾生困苦。先是阿彌陀佛示意勢至菩薩小施法力,頃刻間將眾多較小溪流攔為數截,形成了若干水面相對平靜的,既相互連接又相對獨立的小湖汪;爾後,安排觀音菩薩用柳枝蘸着瓶中甘露灑向湖汪,眨眼間長滿了綠油油的荷葉、粉撲撲的荷花。
見聞此情此景的眾鄉民,紛紛聚來,連連稱好,合掌恭謝西方三聖的善行功德。
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兒的荷花一年比一年繁盛起來。人們也不再遭受洪災之害,尤其是在主糧不足的時日,還能採荷藕充食果腹,或換糧易物,或出售賺錢。
荷花從頭到腳渾身都是寶。她的葉、梗、花、子、蓬、藕,均可入藥,具有養心安神、益腎補脾等功效。假設你遇有上火、便秘等小毛病,可以拿荷葉當茶泡喝,問題很快就會得到解決。
再説荷藕吧,從淤泥中挖出並洗淨,外表光滑,呈乳白色,內部多孔。若切成薄片,開水浸過,加入蒜泥、醬油和醋,是道四季皆宜的涼拌菜。如將之烹飪,或脆或軟,特具營養。荷藕不只可以食用,還是一味好藥。中醫有載,荷藕性寒味甘,生吃生津涼血,熟吃補脾益血;若夏時食之,能清熱解暑。而深加工後的藕粉,是高檔營養滋補品,既養血又開胃。
從此,這個原本不怎麼起眼的小地方,聚居者越來越多,久之形成了自然村落。不知從啥時起,人們稱此處為小蓮村了。史料記載,自明初開始,就在離縣城十里的小蓮村設立驛站,即蓮汪鋪。再後來,日照牟氏家族的七世二公,分家後定居此村。
地傑必然人靈。逐步富足起來的小蓮村,追求的層面就不只是吃飽穿暖這麼單一了,尤其牟家世代在文化精神生活上,有了更高期許。他們傳承着“耕讀為業、詩書繼長”的祖訓,注重對後輩的教育培養,早在清初就建起了私塾,村人時稱“前學”;又到民國初年,隨着新學的興起,廢私塾改學堂,校址即是今天的蓮村小學。
有耕耘自然也有收穫。數百年來,小蓮村才俊輩出,僅清朝中後期,就相繼出了四位進士,且皆有作為——
牟朝宜於乾隆七年考取壬戌科進士,授甘肅永昌縣知縣,後改任江南碭山縣知縣,政聲突出。
牟若鈖是乾隆辛酉科拔貢,於乾隆十九年考取甲戌科進士,捷取知縣,任莘縣教諭。
牟鴻騫於乾隆四十五年聯捷庚子恩科進士,敕封文林郎,工詩善書。在陝西城固縣知縣任上,重農勸學,興修水利。當着湖廣教匪蔓延川陝之時,他督練兵馬守衞,有警則單騎巡歷,不擾於民。
牟衍騋於道光十六年聯捷丙申科進士,且工詩賦,尤精書法。他官至岢嵐州知州,吏治有方,民望很高,百姓為之建造生祠。
據説,當年的碭山社會秩序混亂,盜竊搶劫屢屢發生。有着佛菩薩心腸的牟朝宜到任後,恩威並施,對緝捕嫌犯,儘量較少用刑,而是注重感化,逐漸形成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户的良好民風。
他不僅工作上有良好政聲,還特別關心家鄉發展和父老鄉親們的生活改善。有一次回鄉探親,見家人和左鄰右舍在農閒時,無所事事,把大量時光浪費於蹲牆根、拉大呱方面,便悲憫心興起,根據村裏水竹資源豐富的特點,叫三弟牟朝岱去江南學習竹編技藝,返回後廣為傳授,並逐漸形成了規模。
清末民初,小蓮村的竹編制品已售至青島、東北、京津滬等地。新中國成立後,竹編成為了村子的一大副業,有很多竹編器具暢銷全國各地。
為了紀念牟朝宜功德,清乾隆二十九年,也就是1765年,牟姓族人在村前立了“進士牟朝宜墓道碑”,以彰其德。
叁
荷花原本發端於淤泥,出身是極為低微的,但總是保持了聖潔高雅的風韻,浸潤着人們的感情和精神世界。
古往今來,人們喜歡養荷、樂於賞荷,更有文人墨客以荷比物、以荷興思、以荷託情、以荷言志,或潑墨寫意,或工筆描真,或藉以率性渲染、抒發情懷,寄寓了幾多期許和心念,賦予了崇尚人格和品性。
大唐詩仙李白曾生動地描述:“碧荷生幽泉,朝日豔且鮮”。我們從中彷彿望見了由荷葉蔓延而成的浩蕩碧綠,也猶如看到了那相聚相偎的輕盈婷娉倩姿,以及生自深幽之泉,他無能比的那份靈性與盎然。
南宋時譽“中興四大詩人”的楊萬里詠荷,是非常用心用情的,特別在細節的刻畫上率真而細膩。若讀罷《小池》裏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你定有同感。在我的記憶裏,荷花與蜻蜓,似是孿生姊妹,總是不離不棄的。還真是,小小的荷蕾剛剛露出水面,詩人還未來得及欣賞細品,卻已被蜻蜓捷足先登了。嫉羨不?在這裏,詩人用了兩個詞,可謂精到至極,一個是“才露”,一個是“早有”,把時間的稍縱即逝凸顯了出來,確是令人叫好!
還有《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中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被時居朝臣的楊萬里用“碧”“紅”兩字,簡要而突出了葉與花給人的視覺衝擊,繪就了蓮接天宇那無邊無際的遼闊氣象,更是讓人感嘆不已。
這次小蓮村賞荷後,我翻出了學生時代的名篇——《荷塘月色》,認真地重又閲讀起來:“這幾天心裏頗不寧靜。今晚在院子裏坐着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裏,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
讀着讀着,感覺與大散文家朱自清老先生不約而聚,像是一起踏着那曲折而幽僻的小煤屑路,默默地緩緩來到了月色下的池塘邊——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着些白花,有嫋娜地開着的,有羞澀地打着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裏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多美的句子啊,宛如小溪流水一樣,嘩嘩啦啦地從先生的筆下流淌着,似乎流淌進了我的心窩,只覺得清清涼涼、濕濕潤潤的,舒服恬適。
《荷塘月色》,是我讀高中時的一篇課文。教我們語文的安老師對其非常鍾愛,特別地反覆叮囑我們這些做學生的,一定要多讀多感受。從此,我也喜歡上了《荷塘月色》,喜歡上了朱自清先生,還有他的《背影》《蹤跡》《你我》等散文,以及散文裏的語言、語境。
前些年,有一首恬靜古典、淡雅唯美的歌曲,踏入了我們的文化娛樂領域。這就是由音樂人張超創作、鳳凰傳奇組合演唱的《荷塘月色》。據作者介紹,當時的創作靈感,主要來源於散文大家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並嘗試着用音樂的方式和風格,為聽眾們呈現了不一樣的荷花世界。
在舞台歌唱表演中,鳳凰傳奇組合融入了新鮮元素,不僅配以古箏、琵琶等傳統樂器,還通過揚聲器將潺潺流水聲穿插其中,再加上魔幻般的霓彩燈光,夜晚那賞荷氛圍被渲染得淋漓盡致,魅力十足啊。
於是,大有人文氣質、古典濃郁的滿是中國風味道的現代歌曲《荷塘月色》,在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十年誕生了:
“剪一段時光緩緩流淌,流進了月色中微微盪漾;彈一首小荷淡淡的香,美麗的琴音就落在我身旁……我像只魚兒在你的荷塘,只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遊過了四季荷花依然香,等你宛在水中央……”
玲花作為鳳凰傳奇組合的女主唱,藉着那輕快舒暢的旋律,憑着一腔柔美爽朗的歌聲,給我們展現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夏日裏荷塘月色的詩一般動感畫卷,以及特有的生活氣息,大有美景良時之感。
此時,或許一池荷花映入了你的腦海,或許一縷荷香飄旋於你的身旁,或許還有一位洋溢着古典美的江南女子迎你款款而來……
是的,純麗的歌詞,優美的旋律,磁力的嗓音,使整首歌曲塑造出了恬靜而古典、淡雅又唯美的荷塘月色,伴同着朱老先生原文中的元素、基調和韻味,久久地感染激動着讀者聽眾朋友們。
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十分喜歡荷花,內心深處崇慕荷花那清雅高潔的品性,並親自種植,以此自勉。在他的詩作裏,吟詠荷花的詩句是比較多的,其中的《採蓮曲》就是其中的上乘之作。
“菱葉縈波荷颭風,荷花深處小船通。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我們讀罷,較強的感受是極具畫面感。在這兒,詩人用寫實手法,將荷葉荷花小船和姑娘融入了採蓮場景,尤其是特寫了姑娘偶遇心上人時,又想跟人家説説心裏話,又害羞不好意思的矛盾心境,以及只好低頭淺笑,不慎玉簪卻滑落水裏的尷尬神態,表現得非常富有勞動和生活情趣,讀來興味陡增。
説荷花,就不能不提“並蒂蓮”。她是夫妻恩愛、感情篤深的代名詞。負有盛名的唐朝詩人李商隱,曾寫過一首情深意重的五律《荷花》:“都無色可並,不奈此香何。瑤席乘涼設,金羈落晚過。回衾燈照綺,渡襪水沾羅。預想前秋別,離居夢棹歌。”
此詩表達了詩人對未過門戀人獨有的愛憐之情——曲江之遇,凌波微步,羅襪生塵,粉色純純,姿態婷婷,無與倫比之美,別具誘人魅力,恰似水邊目睹芙蓉、得見洛神,尤其是立秋將別,恰如枯荷一樣臨謝,留下的必是淒涼遍佈。相許的再逢?恐怕也唯能夢中相晤了。
詩人與愛侶之間的那個纏綿、那份眷戀、那種清純啊,真不是我們這些局外人能夠想見得了的。
不是嗎?曲江這無盡的流波、水煙,怕是永遠都道不完詩人那滿滿的相思、悠悠的惆悵!
性情耿直、志向高遠的楚大夫屈原在《離騷》中詠道:“制芰荷以為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餘情其信芳”。從中可以看出,他欲以荷葉蓮花為衣裙,為的是用象徵手法來表達自己的真實意願,打心眼裏仰慕荷蓮那出塵離染、聖潔無瑕的高貴氣質。
千百年來,中華大地上,華夏族羣裏,又何止屈子如此啊!
北宋理學大家周敦頤在散文《愛蓮説》中,一開篇便直抒:“冰清玉潔出紅塵,搖搖曳曳落凡間。哪知左右浮萍蕩,且喚清風歸九天。”讚美的是誰?卉中君子,荷花也。
他託物言志,贊詠荷花的高潔高雅高貴,也暗喻着內心矢志不渝的追求嚮往。是的,荷花那天成的冰清玉潔,即使出水後遭逢怎樣的世間動盪,也依然不改初心、保持本性,就如天仙下凡、不染纖塵,只待清風縷縷,便可直上九霄矣!
作者進一步讚道:“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是啊,荷花那挺拔秀麗的芳姿、清逸超羣的品德,可敬而不可侮慢的嶔崎磊落風範,普天之下又幾人能及啊!
其實,周敦頤老先生最想反映的,就是借荷花的生長環境,暗諷當朝官場黑暗,而自己志比蓮花——出淤泥而不染。
他為官一生,執着於清廉正直,數洗冤獄,為民作主,難能可貴。晚年退休後,定居廬山,著書明道,潔身自愛,頤養天年,身體力行荷花那澹泊明志的灑落胸襟、高潔人格,使晚節保持如初如荷。
關於荷花的文學藝術創作,除了繁盛的詩文之外,畫作也是很多的。大畫家張大千就畫了不少的荷花,朱荷、粉荷、黃荷、白荷、墨荷、金壁荷,還有風荷、晴荷、雨荷、秋荷,以及沒骨荷、工筆荷、寫意荷等等,純美清雅,大有繁華落盡、洗盡鉛華的感覺,因而也就有了“大千荷”的説法。
他自己曾説:“賞荷,畫荷,一輩子都不會厭倦。”
我記得他有一幅畫作《荷花美人》,成交價高達二百零一萬元。畫中的題識很有意味:“兩村姊妹一般嬌,同住青溪隔小橋。相約採蓮期早至,來遲罰取蕩蘭橈。”
張大千的這幅荷花,是由美國迴流而來的。畫中兩朵荷花,一花一苞,一開一合;幾片荷葉,錯落有致,翻滾延展;綠的迷濛氤氲,紅的高潔出塵。如此的花紅葉綠、搖曳多姿,尤顯夏日荷塘的爛漫色調,再清墨淡暈,那沉潛寧靜之畫藴,便紛溢於宣紙之上,實在招人心動。
有行家評説:“張大千畫荷,與其説是畫荷,還不如説是畫人。”的確啊!在筆墨上,老先生勾勒出了清瘦頎長的莖梗、離塵出世的粉容、清俊香遠的秀影,特別是荷葉數片、墨暈流動,襯托出了猶如妙齡倩女的蓮花那亭亭玉立的不俗倩姿,使整篇畫面活靈活現,堪稱上品佳作矣。
徐悲鴻也説:“張大千的荷花,為國人臉上增色。”
還有一位畫荷人——謝稚柳。他筆下的荷花,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非常工整細膩的工筆荷花,一類是收放自如的大寫意荷花。出自他手筆的荷花,婷立卓然,姿態優雅,氣質高貴,賦予了風骨與靈魂,愈加彰顯了出淤泥而不染的風采與品格,表達了自己對內心世界的堅守和對外在現實的追求。細細欣賞品味謝先生的荷花作品,別有耐人尋味之感。
當今,隨着通訊工具手機中的攝像功能日益增強,人們遂意而影,留下了空前的影像畫面。這當然少不了荷花倩影,在此就不展開細述了。
對於表現荷花的形式,是不止文圖的。在西漢時期,十分盛行的漢樂府歌詞中,荷花就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形成了邊唱邊蹈的《湖邊採蓮婦》《採蓮曲》等歌謠,表演者通常手拿荷花載歌載舞,充滿了幸福祥和氛圍。
對於荷花的喜歡喜好喜愛,自隋唐起可謂是達到了空前程度,相關的詩詞歌賦、繪畫雕塑等多姿多彩;同時,培植技藝也進一步提高改善,讓荷花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湖泊園林中,名氣較大的有隋朝“芙蓉園”、南宋“曲苑風荷”等。再看當今,各地各大名湖名園裏,幾乎皆有各色荷花常住其中,可謂不可或缺啊。
貞觀之治後,荷花元素大範圍地呈現在了瓷器、銅鏡、紡織品、金銀器等物件上,可以説名貴高貴之處,總是容易遇見荷花的影子,甚至於唱主角。到了明清時期,木版年畫中大多采用荷花圖案,寓意“蓮年有餘”“蓮生貴子”,寄託了人們對美好的無限憧憬。
肆
從考古學家那兒,我們知道荷花的歷史,比起恐龍來還要久遠得多,是地球上名副其實的老壽星。有報道稱,在柴達木盆地發現了荷花化石,距今至少一千萬年。
我國種植荷花的歷史是非常悠久的,在有着五千至七千年的仰韶文化遺址中,就曾發現過兩粒碳化的蓮子。我們中國人食用蓮藕的歷史也是相當久遠的,在長沙的西漢初期馬王堆漢墓中,發現了盛放蓮藕的食盒,説明蓮藕早就走上了華夏族人的餐桌。
關於荷花,《辭源》中説:“花色豔麗,因此被用來形容人的美貌”。《周書》記曰:人們不僅欣賞觀看荷花,還食用她的根莖、蓮子。到了春秋時期,先民便根據荷花各個部位的特點,以及對其認識,分別為之取起了名字。
古來荷花載入我國典籍的稱謂頗多。《爾雅》中稱“芙蕖”,《本草經》中稱“水芝”,《離騷》中稱“芙蓉”,《本草綱目》中稱“水華”,《羣芳譜》中稱“水芙蓉”,《採芳隨筆》中稱“草芙蓉”,等等。南朝宋鮑照在《芙蓉賦》中曰:“訪羣英之豔絕,標高名於澤芝”;南朝梁江淹在《蓮華賦》中曰:“既號芙渠,亦曰澤芝”;我國第一部詩集《詩經》中有句:“隰有荷花”;屈原的《離騷》中有句:“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荷花是個大家族,若按用途分,有子用荷、藕用荷、觀賞荷三大類。若按花色分,有白、紅、粉紅、黃等色。若按花型分,有單瓣種,如古代蓮、蘇州白蓮、東湖紅蓮;有半重瓣種,如紅千葉、小桃紅、大酒錦;有重瓣種,如重台蓮、千瓣蓮、並蒂蓮。
深秋時節,蓮蓬成熟,其內有散生蜂窩狀孔洞,每一孔洞內孕育一粒外殼堅硬的蓮子。令我不曾想到的是,蓮子竟有着強大的生命力——
1952年,在遼寧大連的泡子村發掘到一些古蓮子,送到香山腳下的中國科學院北京植物園,經過精心培植,竟能開花結子。通過C14測定,這些蓮子都是八百年至一千二百年之間的。
1984年的夏天,北京西郊太舟塢村的北葦塘中,忽見荷花盛開,粉紅粉紅的一片,成為了一道靚麗奇觀。在當地人們的記憶中,這兒似乎從來沒有栽植過荷花。後經進一步瞭解,才知道1949年時,此處挖出過古蓮子。再深入調查,原來這個葦塘,是清康熙朝重臣索額圖的別墅花園。由此推斷,這些蓮子在泥土中,已沉睡了三百年以上,在氣温、濕度等機緣成熟之時,忽然間又煥發了旺盛的生命力。
隨着我國農耕技術的出現並日益成熟後,先民們逐水而居,而野生荷花也同樣棲身於湖畔、河岸和泉源附近。與荷花朝夕相處久了,一方面對其觀賞、食用等價值有了更多更深入地瞭解和認識,另一方面將其移植到預設的田野、湖汪、池塘裏,逐步種植並馴化成了今天如此眾多的品種,實現了為我服務的目的。
特別是西漢時期,荷花得到了廣泛栽種和傳播。《齊民要術》就專門記載了種藕法和種蓮子法等技藝。在唐代之前栽培的,都是長在湖泊裏的深水藕;到了宋代之後,淺水藕得以大量種植,既方便了蓮藕的採收,也為以後培育碗蓮創造了條件。
觀賞荷花的歷史,應該是與人類活動相伴隨的。吳王夫差為了討取西施歡心,特意在王宮中修建了“玩花池”,蓮花自然是主角。從東漢到西漢,對荷花賦予了神秘的宗教色彩,皇帝們也對其有着濃厚的興趣,但當時的北方大地鮮有種植,大多是由江南水鄉交易而來,或者作為貢品奉送皇家及園林。
北宋時期的東京,已有了荷花種植和買賣。為了討得皇上歡心,宦官和園藝師們圍繞荷花動了不少心思,甚至煞費苦心地在御道和行道之間,開挖御溝,種上荷花。由此,也助推了當時城市景觀的創新。
荷花是我國十大名花之一,分佈很廣。長江流域一般在每年的清明前後分藕栽植,六至八月間是她的開花期。《清嘉錄荷花蕩》中記:“蘇州好二十四日賞荷花”。民間裏約定成俗,歷年六月二十四日是荷花的生日。江南水鄉不少地方,都把這一天定為了“觀荷節”。
可以説,我國賞荷佳處眾多,名氣較大者有濟南的大明湖、杭州的西湖、揚州的瘦西湖、湖北的洪湖、武漢的東湖、岳陽的洞庭湖等。通常炎夏的每日六至八時,是賞荷的理想時段。晨霧繚繞中,旭輝照臨下,花蕾慢慢綻放,花瓣徐徐張散,猶如少女般的荷花,覆着薄薄的露莎,出落得有朝氣有魅力更有風韻;到了下午三四點鐘,花蕾漸漸合閉,第二天早上再度開放。每朵花兒能夠開三四天,甚或更長一些時間。
古來,荷花不僅與文學藝術有着較深淵源,而且和宗教文化結下了不解之緣。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精神世界裏,已深深地紮下了根,特別是被上至帝王朝臣、中至皇親國戚和達官貴人、下至信眾和百姓們,都打心眼裏倍加喜愛和推崇。
我們熟知的道教中八仙之一,美麗善良的“何仙姑”,總是不曾離手的,便是高貴清雅的荷花。相傳佛祖釋迦牟尼降於人間時每行一步,腳底都生有一朵美麗的荷花。現實中的誦經唸佛的善男信女們,歷經千辛萬苦修行後,最大心願便是能夠在終老之時,順順利利地上蓮花乘蓮台,通達西方極樂佛國,獲得另一意義上的永生。
伍
種植栽培荷花,説來並不是件難事,重要的應把握好她那喜暖喜濕喜光等習性。一般來講,二十三至三十度的氣温時,最有助於她的生長髮育。
大概每年初春斷霜前後,也就是清明到穀雨期間,比較適合栽種荷花。如果選擇種用藕的話,則要求藕身是完整的兩節,且粗壯而整齊,栽植時頂芽朝上,株與株之間不能太密,水位要相對穩定,不可過深。
種植以後,要及時除掉雜草和其它水生植物。過二三十天,隨着氣温的日漸回暖,立葉便抽發出來。這時,可以適量施加肥料,等到分枝或結藕前後,最好再追施一些餅肥。
由於荷花樂於生長在湖沼、澤地、池塘中的平靜淺水,故而比較適宜大面積池栽,美化水面,淨化水質,也可缸盆栽植,擺放於庭院、亭榭等處,裝飾環境,甚至還能植至碗中,點綴家居。
那麼,家庭觀賞性的缸植荷花,該如何栽種呢?去年清明時節,回老家祭祖。碰巧,有多年栽種經驗的我哥,在院子裏正育植荷花。他見我問這問那的,便一面嫺熟地忙活着,一面滔滔不絕地向我介紹道:
家庭院落裏擺上一兩缸荷花,顯得清雅而有生機。在缸裏種養荷花,是個技術活。
要先培育荷苗,將蓮子種凹進的一端,也就是芽口之處磨破,然後朝上安放在盆中的沙土裏,加註一定量的水份,同時保障適當的光照,過十多天就能長出嫩芽及葉片,若再過一段時日,當根鬚長至十多公分時,就可以移栽了。
接下來是選一尊合適的水缸,口徑大約六十公分左右為宜,深度大約四十多公分即可,別是太深了,會出現葉多花少問題。然後再把幹化疏鬆的池塘泥,稻田土、菜園土也行,拌入少許豆餅等肥料放進缸內,厚度在十至十五公分之間就可以了。
第三步是移栽荷苗了。他一面説着,一面將數株已培育好的幼嫩荷苗,小心加細心地從育苗盆中移栽進了養荷缸裏,並倒入早已氧化過的自來水。
最後,他直起腰身,用輕鬆而又肯定的口吻道:“等到天氣越來越熱的盛夏伏季,你來就能觀賞到美麗的荷花了!”
我哦了一聲,問:“那冬天的時候,你把她放在院子裏,會不會凍壞?”
我哥會意地一笑:“入冬以後,就把她移到室內,但不能斷水。第二年清明前後,再搬出來。”
接着,他饒有興趣地叨叨起對荷花的養護:如果光照不足,她就不愛開花;結蕾以後,每日光照最好不能少於六小時。水是荷花的命根子,失水的後果很嚴重,夏季時只要兩三小時便蔫巴了;假如斷水一天半日的,便會出現葉邊焦卷、花蕾回枯等狀況。
哈哈,種植荷花,還真是個技術活啊。
陸
賞荷,是一件雅趣之事。十多年來,我養成了每逢夏伏時節,都要抽空賞荷的習慣。就説來小蓮村賞荷吧,我已是第三次了。
其實,在日照這地場觀賞荷花,去處還是比較多的,並且各有各的看點。
我第一次賞荷,應是十多年以前的事了。當時與有着濃郁吳昌碩畫風的《日照廣播電視報》花懷旻老師一起,還有兩位同事,驅車來到二O四國道與青趙路交匯處西側的苗家村荷塘。雖然荷塘不大,但荷花正盛,尤其是還有上百口荷缸,擺放在荷塘的西面和北面,荷葉荷花隨風搖曳,荷香四溢,沁人肺腑,別具一番特色。欣賞之餘,心想:要是有處庭院,購置幾株帶回,該多好啊。
新市區銀河公園北門內,有一處不大的荷塘,呈小半月形狀,經過十多年的繁殖越來越茂盛。石築棧橋在池塘中間打了幾個折兒,延伸到東南岸邊,各色的魚兒在橋下及荷間,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周邊單位或小區的人們常常遊園、散步至此,小息、聊天、賞荷……我在總行工作時,每到荷花綻放的盛夏季節,幾乎天天都利用早飯後上班前的閒暇時間,尋芳覓影於此,在棧橋上或近距離賞嬌容聞幽香、或變換着角度取景成像,樂此不疲。
2019年,我參加“萬名幹部下基層”活動,辦公處的北牆外就是四季百花競開的山海天公園。公園西門口的北側,有一處僅畝地有餘的小荷汪,四周是稀稀疏疏的蒲葦,中間便是荷花。在荷芽荷葉抽出、荷蕾荷花開放,乃至深秋凋謝之時,這兒成為了人們駐足觀賞、攝影的中心地帶,人來人往,絡繹不絕。
荷仙子濕地公園是非常值得光顧的賞荷之所,距苗家村荷塘以南僅幾里路程。它佔地二百餘畝,有九十多個荷花品種、三十多個睡蓮品種。2014年盛夏,在此舉辦了首屆荷花節,處處粉面嬌嬈、花香繚繞,特別是那連天碧荷,極具震撼力。
去年盛夏的一個週日,細雨淅瀝。應好友相約,來到傍山臨海的森林公園百荷園,頂雨賞荷——大片的荷葉敞懷沐浴,姣好的花朵舒容婷娉。慕名而來的遊客,掌傘賞荷,興趣不減。還真是,雨打池塘,輕風送香,充溢着滿滿的詩情畫意。
聽説,離我居處不算太遠的白鷺灣,也有一大片荷池,綻放後以玉白色為多,偶有零散粉面搖曳其中,再加上各色魚兒遊戲於荷間,嫵媚中平添了些許靈動。耳聞不如一見,等機緣成熟,是定要前往拜賞的,讓記憶裏的荷花愈加豐富多彩。
……
從久遠時空走來的荷花,是那麼的從容、勃發、高貴,活出了自己固有的本性和特質,一如既往地得到了華夏族人的青睞與呵護。
僅一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便道出了我們對她的美好印象和特殊情感,並浸潤到了血液和骨髓裏,融入到了自己的生活、文化和事業當中。
是的,她越來越似乎,不只是單單的一片荷葉、一朵荷花、一支蓮蓬、一粒蓮子,乃至一池連天接地的碧荷了,而是成為了人生價值、生活意義的評判標尺。
面對人格化了的出淤泥而綻放光華的荷花,年近六旬的我,回望大半生那深淺不一的足印,心中隱隱蕩起了一絲無地自容的疚愧之感。
(圖片源自網絡)
【作者簡介】秦泗新,男,山東日照濤雒人。從事金融行業,在各級報刊發表大量文學、新聞、調研等稿件。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日照市作家協會第二屆、三屆理事。
《當代散文》由山東省散文學會主辦,散文雙月刊,主要發表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作品,歡迎山東籍散文作家申請加入山東省散文學會。山東省散文學會常年舉辦各種散文活動,為作家提供圖書出版服務,歡迎聯繫。聯繫電話:19861847653;18653131587;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壹點號當代散文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