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什麼樣的衣服,只要穿在她(沈璧君)的身上,都會變得分外出色;無論多高貴的脂粉打扮,也都不能再增加她—分美麗;無論多珍貴的珠寶衣飾,都不能分去她本身一絲光彩。
——古龍《蕭十一郎》
這幾日,古裝劇市場頗為熱鬧。
這邊廂,《且試天下》和《鶴唳華亭》槓上了,爭議不斷;那邊廂,《風起隴西》的收視率連續下跌,不容樂觀。
令人意外的是,有陳寶國、張豐毅、王勁松、張光北等老戲骨助陣,馮紹峯、穎兒等實力派演員加盟的《山河月明》,豆瓣評分竟然只有5.4!
對於這三部備受期待的古裝大劇來説,其收視率和表現,顯然是不盡人意的。
箇中原因,媒體和網友均給出了自己的分析。諸多抄襲問題、編劇問題、劇情問題等等,這裏不再贅述。
今天,扒姐聊聊大家非常容易忽視的一個問題——化妝!
簡單點來説,是化妝問題導致古典美蕩然無存,是服化道問題拖累了整部劇!
下面,扒姐主要以女演員的表現為例,順便回顧一下經典的古裝造型,看看我們是不是想到一塊去了。
美顏磨皮國產劇喜歡美顏磨皮,由來已久,古裝劇尤甚。
比如,於正便是其中的“集大成者”。
自從《延禧攻略》嚐到了甜頭之後,於正在之後的《驪歌行》《玉樓春》《當家主母》等劇中,均使用這種伎倆。
千篇一律的低飽和度、或灰或黑或黃或綠的色調,角色們個個白得發光、嚴重失真,演員們的皮膚吹彈可破,看上去就好像假人。
按理説,觀眾們“苦十級美顏久矣”,業內的批評聲也不絕於耳,各大劇組應該收斂吧?
可我們完全想多了,它竟然愈演愈烈!
從《一見傾心》《嘉南傳》《斛珠夫人》到《且試天下》《風起隴西》《山河月明》,美顏磨皮完全是比着幹!
我們舉幾個比較有趣的例子。
《正陽門下小女人》中,倪大紅的標誌性眼袋哪去了?
《東宮》中,斯琴高娃的皺紋今何在?
《風起隴西》中,楊穎像不像一個“塑料人”?
楊穎身後的樹都成白色的了,就這你跟我説她飾演的是“落魄公主”柳瑩?
《且試天下》更誇張,楊洋和趙露思只要有特寫,身後的背景統統都會失去了顏色!
《山河月明》也沒好到哪去,在昏暗的色調中美顏磨皮,演員的臉都看不清了。
我們再來對比一下兩版王語嫣,美顏前和美顏後哪一個更符合你的想象?
更不必拿經典造型來作比較了,在87版《紅樓夢》中,你如果將演員們都美顏磨皮會有什麼後果?
後果是,演員悉數變得沒有辨識度、千篇一律的一字眉、大美瞳、無辜臉。
更可怕的是,“頂級美顏磨皮”後,演員的古裝扮相和現代扮相竟然“毫無分別”。
可能有小夥伴要問了:如果不美顏磨皮該怎麼辦呢?
將演員的個人氣質與角色定位結合起來,認真化妝呀!
比如張莉飾演的薛寶釵,不管從眉毛、眼睛,還是鼻尖、唇形,你都能發現其中的變化。
如果這還不夠形象,我們繼續往下看。
彼時的沈從文先生看到《雍正十二妃》中七妃的畫像之後,不由得感嘆:“此人很像王熙鳳,你看她眉毛上挑,面相精明厲害!”
説者無意,聽者有心,後來化妝師楊樹雲,竟然真的就按照“七妃”的畫像去給鄧婕化妝。
於是,一個經典的王熙鳳形象,橫空出世了!
扒姐囉嗦這麼多的意思是,塑造角色要結合着演員自身的條件和角色特點,美顏磨皮要適可而止,不要用“科技”破壞了古典美人的“靈氣”。
以冠代髻以冠代髻,顧名思義:不用再給頭髮做造型,直接扣上一個冠子了事!
這種敷衍的造型方式,在古裝劇中不勝枚舉、難以羅列。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玄女冠。
《擇天記》中的黃金冠和白銀冠。
《扶搖》中的“冠冠相互”。
《且試天下》中的鳳冠。
《山河月明》中的鳳冠。
《風起隴西》很多時候連冠也懶得做了,直接開演。
問題是,這些頭飾經得起推敲嗎?符合故事的背景年代、角色的身份地位嗎?這些塑料感十足的“冠”不會令人出戏嗎?
扒姐諮詢了業內人士後得知,原來,做一個“髻”至少需要三四小時,而戴一個“冠”直接扣上就行了,省時省力!
於是,以冠代髻就成了古裝女演員的“通用”化妝方式。
化妝是非常專業的,也是非常嚴肅的。古典裝,或來源於戲曲,或來源於文物,總是有據可循、有史可依的,單純為了好看,它果真就好看了嗎?
我們去看老版的《紅樓夢》《上錯花轎嫁對郎》《武則天》這些影視劇,它們劇組的造型師為啥就能好好做“髻”呢?
我們再去看《大明宮詞》,陳紅很簡單的一個頭飾造型,頓時顯得韻味十足,頗具古典美。
我們現在的很多古裝劇倒好,不僅“髻”懶得做了,連“冠”也不戴了,直接來個古今結合、頭髮拼接。
不敬畏歷史,不敬畏角色,又怎能塑造出有靈氣的古典角色?
着裝華麗不知道從啥時候起,古裝劇卯足勁了拼服裝造型。
這原本沒有錯,問題是這些華麗的服裝跟角色符合嗎?會不會讓觀眾出戏?
結果,古裝劇組愣是搞成了兩極分化。
要麼是奢華得讓人物淹沒在錦衣華服裏。
要麼是間接得讓人一言難盡。
古典味是要用心營造的、認真雕琢的,是需要髮型、服飾、裝飾,甚至一些小配飾,來呼應襯托的。
舉幾個例子,演妲己的女星不少,花裏胡哨的扮相有很多。但傅藝偉和温碧霞兩版,總是讓人感到舒服。
再比如,林青霞、王祖賢、張敏等女星的古裝扮相,她們穿華服的時候多嗎?反而幾乎都是簡簡單單、自自然然出美感!
至於近日熱播的這三部古裝劇,限於篇幅,扒姐就不一一分析了,大家有目共睹,心知肚明。
是誰“偷走”了古典美人的靈氣?其一、播出渠道多,競爭壓力大。
以前的古裝劇只有電視這個單一的播放渠道,創作者們想要自己的作品問世,就必須精心打磨,因為別無選擇。
這就倒逼着他們必須請專業的人來拍、來演,來征服電視台、來征服觀眾,而演員也會非常認真,好好配合。
而現在呢?“上星”上不了就“上網”,電視台播不了就網播。反正播放渠道多,再不行切割成一段段小視頻播出來也行。
各大電視台互相競爭、各大網絡平台競爭、各大劇組競爭,好好拍戲、好好塑造角色,成為了一種奢侈。
其二、拍攝週期短,拍攝進度快。
以往一部古裝劇從立項到殺青,再到播出,通常要耗時幾年之久。比如,我們的老版《四大名著》,哪一個不是精心打磨出來的。
到了現在,一年一部、幾個月一部的比比皆是。在這種情況下,導演怎麼有時間和精力去好好拍?演員又哪來的時間和精力去好好演?
其三、相關從業人員水平不高,觀眾助紂為虐。
這些年聽過太多這樣的消息:某某編劇抄襲、某某劇海報抄襲、某某演員帶資進組、某某演員摳圖換臉......有很多編劇和導演連基本的歷史常識都不知道,有很多演員連台詞都背不出來,在這種情況下你讓他們去塑造古典美人?美人做不到啊!
更令人費解的是,明明一部劇沒拍好、一個角色沒塑造好,觀眾卻跟着不良媒體一股腦兒地尬吹:炸了、絕了、驚了,美極了、帥呆了、酷斃了......這樣又怎能拍出好的古裝劇呢?又如何能塑造出經典的古典美人呢?
猶記得古龍這樣形容“江湖第一美人”沈璧君:
有人用花來比擬美人,但花哪有她這樣動人?有人會説她像“圖畫中人”,但又有哪支畫筆能畫出她的風神?就算是天上的仙子,也絕沒有她這般温柔,無論任何人,只要瞧了她一眼,就永遠也無法忘記。
希望影視工作者們用點心,多為觀眾們拍些“無法忘記”的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