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來發表自己的寶貴意見,祝看到文章的你幸福
歡迎關注小編,歡迎在文章的底部留言説説你的看法,大家一起討論一下吧,小編在評論區恭候各位大駕!
在湖北省十堰市城區的南面,有一座普通的小山村,這裏自古就是從巴蜀的大廠(巫溪縣大寧廠鎮)販鹽經神農架、古上庸國(竹山縣、竹溪縣)到古麇國、絞國的必經之路。北宋年間均州(現丹江口市)鹽池河的滷水逐漸枯竭後,這裏又成為向均州、襄陽輸送食鹽的重要通道。
這座山村就是大川鎮卡子村,它有一個顯著的標誌,就是那矗立在山間的高大古銀杏樹。
這是一棵有1450年樹齡的銀杏樹,相傳是唐中宗李顯被貶房陵(今房縣)時種下的。它與旁邊浪溪村的百年旱柳、櫟樹等,共同組成了一個壯觀的古樹羣。
卡子村,是40裏浪溪最狹窄的地方,因此,自唐以後,歷代官府都要在這裏設置關卡,一方面屯兵保護,防備土匪打劫滋擾;一方面徵收鹽税,增加財政收入。離古銀杏樹不遠處的過風樓就是當年官府設關置卡的治所。
這斑駁的石路,就是當年憑腳力販鹽的苦力往來巴蜀的必經之路。
過風樓,坐北朝南,設在北面的崖壁上,面對南山絕壁,下臨數丈深壑。整座樓高約3.5米,寬約5米,是一座兩層八卦樓。門面雕樑畫棟,門窗雕花繡朵,通窗亮格,就連墊柱頭的石礅也經過精細雕刻。樓外左右兩壁為紅色,前後外壁為白色,正門是約3米高的拱形門。它曾是過往鹽腳子和商旅歇腳休整的地方,其始建年代不詳,明末遭難於戰火。民國二年(1913年),由過往客商和當地百姓共200餘人捐資重修。
過風樓前不遠處,有座娘娘廟。在過去,鹽腳子都是貧窮山民,為養家餬口私販茶鹽賺點辛苦錢,拿生命在高山河谷中奔走。他們深知販鹽的艱險,但這也是發家致富的開端,為了這個有希望的開端,他們不惜冒險一搏。販鹽途中,所到之處,他們必去廟裏拜觀音,祈求觀音娘娘為其送來延續香火的男丁,如能幸運的販鹽回來,將有一個流淌着自己血脈的呱呱墜地的嬰孩兒為今後的生活注入活力和希望,這也是苦力們生活的目的和全部希望。
在娘娘廟前,生長着一棵320年樹齡的黃楝樹。我們走到崖下,才發覺它居然紮根於一顆巨石之上,實在讓人驚歎。
沿過風樓向下,有一條用青石鋪就的台階,據説這就是梯子石,共有81級。再向下,古鹽道延伸至河中消失不見,只有小河依然緩緩流淌。千百年前卡子村的繁華如今已經消失,殘存的古鹽道也掩蔽在雜草叢中,但鹽道邊的歷史文物卻傲然屹立,見證着鹽道的榮辱興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