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未了|逝去的四合院,留下生活的記憶

青未了|逝去的四合院,留下生活的記憶

文/春江月明

老濟南的民居,大都以四合院為主。所謂四合院,就是東西南北四面都是房屋,將或大或小的庭院圍在中間,這是北方民居的典型結構。

據記載,最早最完整的四合院,是在山西岐山鳳雛村周原遺址出土的兩進院落的四合院,距今已有3000多年。在歷史變遷過程中,四合院的建築形式,不斷充實進多種元素,其中有關於住宅風水的內容,如“坎宅巽門”等。也有居住舒適方便及美觀方面的提高和改進。四合院在其漫長的發展歷史中,曾經成為包括濟南在內的許多城市,民居建築的主要形制,給從小在四合院生活的人們,留下了難以忘卻的記憶。

與北京的四合院相比,濟南的四合院較少皇親貴胄的豪宅,沒有那麼多的雍容華貴。但是,這兒的四合院建造的樸實適用,一些好的四合院,在建築的精細方面,青磚黛瓦,飛檐斗拱,一點不比北京的遜色。

青未了|逝去的四合院,留下生活的記憶

濟南的四合院以一出院和兩出院為多,較少三、四出院。一出院正北是正房,東西是廂房,南屋又稱“倒座房”。老濟南的四合院,大都是一家人居住。正房採光好,比較明亮,冬暖夏涼,都是長輩居住。按照傳統,一般長子住東,次子住西,未出嫁的女兒住後院(兩出院)。“倒座房”後牆一般靠街,沒有後窗,比較陰暗,殷實人家是傭人住南屋。

四合院的大門一般建於東南側,取“紫氣東來”之意,也是八卦的巽位(風位),是和風吹入的意思。院門朝南,冬天的東北風就吹不進來,院裏的人就不容易受風寒,少生病也就是平安吉利的“吉宅”。最常見的是直接在牆上用磚砌成門洞,講究的人家,專門修建門樓,有的還有門房,類似傳達室。黑漆大門常雕刻“忠厚傳家遠,詩書繼世長”一類的門聯。大門的門樞插入箱形或鼓形的門枕石的圓窩內,門枕石向外突出成門墩。小時候,經常坐在大門外的門墩上,向衚衕口張望,聽串衚衕的小販推車挑擔的吆喝聲,看有沒有出來一起玩耍的小孩兒,盼着外出工作的母親早些歸來。

四合院的迎門建有影壁牆,是為了不讓外面直接看到院裏的情況,有保護隱私的作用,也有突出和美化宅門的作用。院內空間大的,單獨修建一面影壁,空間小的,就利用東廂房的南側牆,用青磚加以裝飾,修出椽子和捲棚脊,做成影壁牆。

四合院的庭院大都是青磚鋪路,留有種植花草樹木的土地。按照風俗,院裏不能種松柏楊梨槐,這些不吉利的樹種。多種石榴、柿子、蘋果樹,取意“多子多孫”“萬事如意”“闔家平安”。有的也種海棠,多為讀書人家,意喻高雅。記得我家住過的四合院,種的蘋果和石榴,還有丁香和茉莉,每到春夏,滿院花紅,清香沁人。

早些時候,衚衕裏還沒建公廁,四合院的廁所大都建在院內西南角。按風水説,這裏是“五鬼之地”,用穢物鎮住“白虎”,就壓住了邪氣。其實,是濟南多刮西北或東南風,廁所建在這個方位,比較隱蔽,不容易將異味擴散至院內。

青未了|逝去的四合院,留下生活的記憶

小時候居無定所,時常搬家。那時,很多四合院已經不是一家人居住,多用來出租。有些院子,年久失修,早已失去本來的面貌。尤其是私房改造後,院裏搭建小廚房、小棚,堆放物件,已經成了狹窄擁擠的大雜院。這樣的大雜院人多嘴雜,鄰里關係比較複雜。所以,父母租房,都是儘量選擇院落整潔,住家較少的院子。尋覓這樣的四合院,並非易事,常常託人,四處打聽。

回想住四合院的日子,心中別有一番滋味。俗話説“遠親不如近鄰”,在一個院裏住得久了,彼此加深了了解,就有了感情,也有了彼此之間的信任。只要院裏有人在家,出門就不用鎖門。誰家做點好吃的,都要各屋去送,共同分享。有時吃烙餅,在院子裏架起餅鐺,全院的人有的燒火烙餅,有的和麪杆餅,有的炒合菜,熱熱鬧鬧,親如一家。有時候,院裏的大孩子從幾里地之外,挑回兩桶洗面筋水,做成酸溜溜、香噴噴的油粉,全院的人大喝一頓,那味道至今沒忘。同院的人,相互尊讓,見面客客氣氣,彼此以禮相待。但也有較真兒的時候,那時全院共用一塊電錶,電費均攤。那時家中除了照明,沒有其他用電的地方。為了節省電費,商定各家只能點一盞15w的燈,統一開燈關燈時間,各家相互監督,誰家的孩子不等天黑就開燈,必定受到家長的呵斥。誰家關燈晚了或者燈泡的瓦數大了,也會召來同院人的議論。那時過的窮日子,只能如此。

記得住過城南的一所四合院,院子整齊寬大,最讓我高興的是院裏有一口井,井口有轆轤,輕輕搖一搖,清涼的井水就提上來,十分方便,我和弟弟不用天天到街上擔水了。女房東住北屋,我家住西屋,東屋和南屋住的都是房東的老鄉。房東是一位和善的老人,家裏原來開膏藥鋪,掙錢買了這處院落。後來,老伴去世,老人靠出租房屋生活。我家住的房屋,從外表看不錯,屋頂還糊了虛棚,看上去挺好。但房屋年久失修,房頂的木樑已經腐朽,不過隔着虛棚看不見。一天,突然斷了一根梁,正對着門前的方桌塌下來,幸好沒砸着人。房東無力修繕,我們只好找房搬家。

青未了|逝去的四合院,留下生活的記憶

一想起住四合院的日子,就會記起夏天的夜晚,全院的人在院中納涼、拉呱;會記起與院裏的小夥伴一起玩耍;會想起在院裏打煤餅,把過冬的煤炭存放在牀底下,將存儲的大白菜放到院裏晾曬。那些已經遙遠的往事,現在回想起來,彷彿就在眼前。

四合院陪伴我走過了悠悠歲月,想起它,就會想起那些清貧但快樂的日子。不久前到“名府城”遊逛,走進一座四合院,不由得眼前一亮,這座經過整修裝飾的院落,已成為飯店,黑漆大門口的紅對聯、紅燈籠,迎門畫着吉祥壁畫的影壁牆,院內的風清池,還有格調高雅的房屋和陳設,讓人感受到濟南四合院誘人的魅力。觀看後,為四合院建築和民居文化得到保護感到欣慰。同時,心中還是懷念曾經住過的那些四合院,與之相比,記憶中的四合院更敞亮,更親切,更真實。

如今,到處樓房林立,住房條件早已今非昔比。四合院已經退出了歷史舞台,除了作為保護的建築陳跡,老濟南的四合院大都漸漸逝去,留下的只是生活的記憶。

壹點號 春江月明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05 字。

轉載請註明: 青未了|逝去的四合院,留下生活的記憶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