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人長眠之地有“墳、墓、冢、陵”,區別在哪?墳和墓有什麼講究
殷商殘暴,民不聊生,周朝建立後,吸取殷商的經驗,於是要以“禮”治國,非常詳盡的制定了一系列關於“禮”的制度,周朝時也有特別詳細的喪葬文化,淋漓地體現了“貴賤有儀,上下有等”的制度。
《禮記·檀弓》中有:“土之高者謂之墳。”意思是死者埋入高於地面的地方,這是土葬的一種方式,“墳”的繁體是“墳”,有“亙古忠臣”之稱的比干含冤而死,周武王打敗帝辛,殷商滅亡後,周武王對比干深感同情,於是就下令在埋比干的地方添土築墳,意思是比干是有冤屈的。
因而“墳”一方面也表示先人有冤屈,更主要的是給先人下葬的地方做個標記,後人悼念先人,也能夠準確的知道地方,通常平民百姓離世後下葬的地方叫“墳”。《禮記·檀弓》記載:“墓謂兆域,今之封塋也。”“墓”可分為“莫”和“土”,“莫”有黃昏、夕陽西下的意思,“莫”和“土”合起來表示“在黃昏時刻下葬”,這時先人和太陽一起隱沒,也沒墳包,墓地表平平,也意味着死者沒有冤屈,通常大夫去世後下葬的地方稱“墓”。
《説文》中有:“冢,高墳也。”意思是高而大的墳墓,通常諸侯下葬的地方叫“冢”,《史記·高祖本紀》中記載:“項羽燒秦宮室,掘始皇帝冢。”這裏的皇帝就是指諸侯,到了秦始皇完成統一大業,一國之君才有了“皇帝”的稱呼。《説文解字》中:“陵,大阜也。”有“攀越大土山”的意思,秦始皇登基後就為自己修建陵墓,非常宏偉壯大,“陵”也是歷代皇帝的墳墓的專用,還有“專用的昇天之處”的意思,皇帝貴為天子,離世後也就“昇天”了。
在《周禮》中規定:“天子七日而殯,七月而葬;諸侯五日而殯,五月而葬;大夫三日而殯,三月或逾月而葬。”在送葬上,《周禮》規定:“天子葬,同軌畢至;諸侯葬,明盟至;大夫、士葬,同位至;庶人葬,族黨相會。”
這都是封建時候的禮節,現在沒有這麼多講究,而且不再興土葬,這些稱謂也就沒有了。
《禮記·檀弓》中有:“土之高者謂之墳。”意思是死者埋入高於地面的地方,這是土葬的一種方式,“墳”的繁體是“墳”,有“亙古忠臣”之稱的比干含冤而死,周武王打敗帝辛,殷商滅亡後,周武王對比干深感同情,於是就下令在埋比干的地方添土築墳,意思是比干是有冤屈的。
因而“墳”一方面也表示先人有冤屈,更主要的是給先人下葬的地方做個標記,後人悼念先人,也能夠準確的知道地方,通常平民百姓離世後下葬的地方叫“墳”。《禮記·檀弓》記載:“墓謂兆域,今之封塋也。”“墓”可分為“莫”和“土”,“莫”有黃昏、夕陽西下的意思,“莫”和“土”合起來表示“在黃昏時刻下葬”,這時先人和太陽一起隱沒,也沒墳包,墓地表平平,也意味着死者沒有冤屈,通常大夫去世後下葬的地方稱“墓”。
《説文》中有:“冢,高墳也。”意思是高而大的墳墓,通常諸侯下葬的地方叫“冢”,《史記·高祖本紀》中記載:“項羽燒秦宮室,掘始皇帝冢。”這裏的皇帝就是指諸侯,到了秦始皇完成統一大業,一國之君才有了“皇帝”的稱呼。《説文解字》中:“陵,大阜也。”有“攀越大土山”的意思,秦始皇登基後就為自己修建陵墓,非常宏偉壯大,“陵”也是歷代皇帝的墳墓的專用,還有“專用的昇天之處”的意思,皇帝貴為天子,離世後也就“昇天”了。
在《周禮》中規定:“天子七日而殯,七月而葬;諸侯五日而殯,五月而葬;大夫三日而殯,三月或逾月而葬。”在送葬上,《周禮》規定:“天子葬,同軌畢至;諸侯葬,明盟至;大夫、士葬,同位至;庶人葬,族黨相會。”
這都是封建時候的禮節,現在沒有這麼多講究,而且不再興土葬,這些稱謂也就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