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訪寧波山水,常把水庫和湖泊作為旅行的目的地,有山有水,就有風景。
亭下湖水庫,就是出行目的地之一。
亭下之名,來源於“應夢名山”的典故
北宋仁宗皇帝趙禎,曾夢遊“八極之表”,為夢中美景所震撼,於是派畫師到全國各地繪畫天下名山呈送,供他對照所夢之山是哪座山。
宋仁宗遍覽全國山河圖之後,認為奉化雪竇山就是他夢見的“八極之表”。
約兩百年後,公元1245,南宋理宗皇帝趙昀,為紀念先帝夢遊雪竇山之事,追書“應夢名山”四字,派人送到雪竇山。
當時的雪竇寺住持廣聞禪師,為宣揚和保護理宗題字,在雪竇寺東南大約兩三百米處建造了一座亭子,將“應夢名山”四字勒刻於石,置於亭內,並以御書名亭,是為御書亭。
御書亭至今仍在,將要到達雪竇寺的東南角,就可以看到這座御書亭。
御書亭所在的雪竇山之下,故名亭下。
那麼,問題來了,理宗皇帝為什麼會隆重彰顯兩百年前的事呢?
公元1138年,南宋都城從應天府南遷臨安,即現在的杭州,距離寧波(明州府)非常近,明州由此進入了古時的興盛時期。
公元1194年,趙擴即位,是為宋寧宗,改年號為慶元,慶元元年,即公元1195年,宋寧宗將明州升為慶元府。
慶元府之名,與宋寧宗的年號“慶元”相同,可見當時的寧波,在南宋王朝中的地位之高。
南宋遷都杭州以來,明州範圍內的史氏、鄭氏、樓氏、陳氏等等,在朝廷中擔任要職的官員非常之多,並且相互支持,成為了左右朝政的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由此也帶動了明州的發展,現在寧波範圍內仍然存在的南宋時期的大量人文古蹟,就是見證。
正是這種時代背景下,理宗皇帝為明州範圍內的雪竇山,送來了“應夢名山”之御書。
雪竇山,海拔較高,常在雲霧之中,謝遺塵遊記中説:“山中有云不絕者二十里”,因此雪竇山一帶,古稱“二十里雲”。
從亭下至棲霞坑一帶,是億萬年前的浙江造山運動留下的斷巖帶,地處雪竇山之西南,古時亦稱為“雲南”。
特殊的地理環境,造就了獨特的自然風光。
上世紀40年代,溪口人蔣先生就有在此堵峽建庫的設想,以此解決家鄉的用水問題,因為時局變遷,夢想擱置。
1978年1月,亭下湖水庫正式動工開建,1985年9月,水庫竣工。
2004年,亭下、高岙、木家彎、倪家山四村合併,新行政村定名為亭下湖村。
高峽出平湖,近巒遠崗,儀態萬千,湖水嵌鑲羣峯間,波光嵐影,別有風情。
亭下湖水庫的水,由明溪和筠溪相匯而成。
明溪之水,發源於浙江省紹興市嵊州市彥坑村一帶,是甬江之源。
明溪流經一曲彥坑、二曲壺潭、三曲明溪、四曲敏坑、五曲石門、六曲葛竹、七曲駐嶺、八曲斑竹,在九曲大晦嶺下匯入亭下湖。
筠溪之水,來源於棲霞坑、徐鳧巖等地,與明溪相匯後,再與千丈巖之水匯於亭下湖。
明溪之水與筠溪相匯後,至公棠與剡溪相匯,明溪水量大於剡溪,源遠流長,出溪口,稱剡江,與縣江相匯後稱為奉化江,與姚江相匯後稱甬江,奔流向海。
因此,按水文定義,奉化江的主源是明溪,其發源地嵊州市北漳鎮彥坑村一帶,即是甬江之源。
明溪匯入亭下湖所在的山嶺,名為小晦嶺和大晦嶺,也就是現在的亭下湖水庫林場所在地,林深茂密,人不能進。
小晦、大晦之名,則來源於黃巢起義的歷史典故。
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地理學家、教育家、經學家、史學家黃宗羲,在其編著的《四明山志》中記載到:“相傳黃巢引亂兵過一山下,天色將冥,謂之‘小晦’。又過一山,天已深黑,謂之‘大晦’。”
黃宗羲提到的小晦在亭下,晦,意指昏暗。黃巢率兵帶到這裏的時候,正是黃昏時,天色將暗,故謂之“小晦”。
黃巢引兵繼續翻山,到山上時夜已漆黑,故謂之“大晦”。
黃巢義軍曾兩次到過浙江,第一次是公元878年8月,黃巢義軍進攻安徽宣州失利,損傷嚴重,只好轉戰浙東一帶,再南下進入福廣地帶。
黃巢義軍第二次進入浙東,則是公元880年,攻佔了杭州、建德、金華等地,當時是黃巢起義的盛況時期。
黃巢義軍到小晦、大晦這樣的偏僻的山嶺之地,黃宗羲稱之為“亂軍”,可以推斷出,是公元878年因失敗而轉戰南方期間,黃巢率敗兵途經此地。
大晦嶺與對岸的風水山之間,形成了一條漫長的峽谷地帶,明溪之水從峽谷中穿過,水庫建成了,峽谷成了無人區,道路荒廢。
2019年11月2日,我曾探訪大晦嶺峽谷。
令人震撼的秘境風光!
謂之寧波小三峽,名副其實。
筠溪之水,流經棲霞坑、董村等村落,在俞家村匯入亭下湖。
亭下湖水庫建設期間,馬村、白壁、俞家等大小十多個村落搬遷,四散分遷到溪口、方橋、江口等地。
俞家村正好位於亭下湖水庫筠溪一側的盡頭,也是搬遷村落之一,水庫建成後,當地種植了規模龐大的水杉林,用於淨化水源。
現在,水杉樹在秋冬之際變紅變黃,成為了一道絢麗的風景線,人們習慣性地稱之為紅杉林。
遊訪寧波山水,目前已發現十二處紅杉林,時下五彩斑斕,美輪美奐,正是秋冬之際的出遊目的地。
十二處紅杉林,分別位於日湖公園、慈湖公園、鄞州公園、三溪浦水庫、堇山湖水庫、賣柴岙水庫、皎口水庫、梁輝水庫、施家地坦、四明湖水庫、倉岙水庫和亭下湖水庫。
亭下湖水庫的紅杉林,就是原來的俞家村所在的位置,也就是筠溪畔,現在距離紅杉林最近的村落就是溪口鎮岙底村,紅杉林就是村前的水庫邊。
今年秋天以來雨水較少,水庫的水位較低,正好可以愉快地玩耍,也可以看到曾經村莊和田園的痕跡。
水位較高時被淹沒的橋樑,也完全露出了真容。
亭下湖水庫的紅杉林綿延數里,可與四明湖媲美,遺憾的是更大規模的紅杉林已被砍伐,僅剩樹樁,成排成列。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網友“錦揚娘”説,“曾經問過老爸,説是因為一場洪水,徹底淹沒了樹頂,較低處徹底被淹沒的水杉林,因此沒能成活,就被砍掉了。”
這一場洪水到底是哪一年呢?是1988年嗎?
水杉林的根部可以生活於水中,但是樹木的呼吸卻需要依靠於枝葉,當水杉林整體被淹沒時,也就是窒息而亡了。
如果這些水杉樹都還在,規模比四明湖紅杉林還要大,一定是寧波紅杉林第一了。
是否還可以恢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