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搞笑地名,説出來讓人難為情,卻住着清朝最出名的人
我國曆史悠久,地大物博,有着許多聽起來啼笑皆非的地域名字,像武漢的“黃泉路”、陝西的“龐光鎮”、湖南的“火星區”,這些名字都讓人忍俊不禁,但你知道嗎,我國奇葩名字最多的地方是在北京。
在古時,北京的很多老地名秉承“這地方以前幹嘛的就叫啥”的實用主義態度。所以很多地名都是表示這些地方古代的作用。比如:小馬廠、北蜂窩、雙貝子墳、菜市口,等直白的名字,外人一聽就知道這些地方主要是做些什麼的。
上面那些名字還好,雖然過於通俗了些,但不至於奇葩,可下面這些“騷”名字就讓人有點尷尬了:棺材衚衕、臭水街、苦水井、母豬衚衕、豬市口、狗尾巴衚衕、羊尾衚衕、張禿子衚衕、羅鍋巷、王寡婦斜街、啞巴衚衕、騷子營、奶子房,讓人不禁疑惑,這麼起名難道不會有損帝都形象嗎?
而且,其中的豬市口可不一般, 舊時這裏是外城最熱鬧的地方之一,它正好處於南北中軸線與東西珠市口大街交叉處,人來車往,十分繁華。最初由於在這裏出現了買賣生豬的交易市場而稱“豬市口”。後來就連清朝皇帝都覺得這個名字實在“不雅”,於是給改成了珠市口,雖然這裏與珠寶並無一毛錢關係。
説它不一般並非是因為後來改的名字,而是它極為特殊,在以前珠市口被分為了“道兒北”和“道兒南”, 從清朝到民國,好的店鋪,都在珠市口以北;好的戲園子,也都在珠市口以北。而道兒南雖説也有戲班子,但都是一些落魄窮酸的文人,這就形成了一條明顯的貧富分界線。 一般在“道兒北”演出的演員,也是不會到“道兒南”去演出的,如果不是被生活所迫,不得不真的到“道兒南”去了,再想回到“道兒北”來,可就難了。即便是當時盛名與梅蘭芳旗鼓相當的崔靈芝去了“道兒南”就再也沒回過“道兒北”來。可以説,當時的“道兒北”就像如今演員上“春晚”似的,必須得從那裏蘸一次糰粉、走一遍油,才能夠把自己像幹炸丸子一樣,炸得一身金黃,抖擻着出名。豬市口就是這麼牛。
別看名字不雅,在清朝這條街上卻住着一位大名人,那就是乾隆年間的當朝一品大臣紀曉嵐紀大才子。歲月變遷,新舊交替,才子已經不在, 古剎大悲庵已經看不到了,只留下一條老街、一道逝去的風景、一段流年碎影的回憶、和一個值得反覆咀嚼的名字。
後來那些奇葩的街道名字都經過了“雅化”,當初雅化的原則是諧音,或發音相近的字改換,或直接取反義。比如:棺材衚衕成為了光彩衚衕、臭水街成為秀水街、啞巴衚衕成為雅寶衚衕等等,只有騷子營和奶子房保留了下來,大概是覺得不論怎麼改都覺得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