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條沙漠鐵路,全程990千米,還成為全球防沙教科書

沙漠在我們眼中是荒蕪、生命禁區的代名詞,裏面少有生命和綠色植物,如果身處沙漠中放眼望去除了漫天黃沙就是一派寂寥,不過就算沙漠再怎麼惡劣還是被我們人類所利用起來,旅行業中日漸興起的沙漠旅遊項目就是對於沙漠合理利用的典範,因為沙漠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接觸得到的,所以人們對於沙漠總是充滿了好奇和嚮往。

我國首條沙漠鐵路,全程990千米,還成為全球防沙教科書

人們在去到沙漠旅遊時,身處在那樣廣袤沙地的環境下才能真切感受到沙漠的另一面,才真正體會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悲壯氣息,也能認知到沙漠其實也能為人類所用,人們也在不斷嘗試將大自然的這一荒涼所改變,在我國就有着這樣一次不錯的嘗試,我國建設過穿越沙漠的鐵路,曾經建設時備受外國質疑,現如今成為了全球防沙教科書。

我國首條沙漠鐵路,全程990千米,還成為全球防沙教科書

在我國有着八大沙漠,八大沙漠加起來的總面積達到70萬平方千米,如果把50多平方千米的戈壁面積加起來的話就達到了128萬平方千米,佔到了全國陸地面積的13?主要集中在西北乾旱地區,我國首條沙漠鐵路包蘭鐵路就是穿越了八大沙漠中的騰格裏沙漠,全程990千米,起自內蒙古包頭市,終點為甘肅蘭州,穿過了騰格裏沙漠和少部分鄂爾多斯沙漠,全線沙塵肆虐,對鐵路的破壞性極大。

我國首條沙漠鐵路,全程990千米,還成為全球防沙教科書

包蘭鐵路是在1954年開工建設的,在我國無數建設人才的艱苦奮鬥之下1958年建成交付使用,在當時的艱苦條件下,修建這條鐵路的難度是極大地,不僅要克服惡劣的環境影響,還要保證工程的施工進度,廣大指戰員以苦為榮,滿懷“今日吞風飲黃沙,明天彩虹草原掛”的豪情,忘我勞動為祖國做貢獻,然而建成之後還是遇到了問題。

我國首條沙漠鐵路,全程990千米,還成為全球防沙教科書

因為建成的鐵路要途徑太多的沙漠區域了,沙塵對鐵路設施有很大影響,當時就被蘇聯的專家所質疑“這條鐵路線遲早會被風沙所淹沒,使用壽命絕對不會超過30年的期限”。確實質疑是有道理的,阻礙包蘭鐵路持續健康運營的最大困難來自沙坡頭,這座移動沙丘每年都在風沙肆虐,逐步侵蝕着每一寸土地。

我國首條沙漠鐵路,全程990千米,還成為全球防沙教科書

沙坡頭區域的沙塵覆蓋厚度達到20、30米,最高的沙丘有100來米,位置上又剛好處在風口處,每年的風沙天達到200天左右,每到這時候就會狂風肆虐黃沙漫天,沙塵就會隨着風的力量所移動,逐步的覆蓋所到的土地,沙漠面積就會在這這樣的情況下逐步擴張,而包蘭鐵路就有16千米的路段要經過沙坡頭。

我國首條沙漠鐵路,全程990千米,還成為全球防沙教科書

為了讓包蘭鐵路能夠正常的持續運行下去,國家部署了相關部門通力協作,解決沙坡頭的移動沙丘問題,不僅安排人手在大風天氣去剷除周邊沙塵,治沙工程隊還在沙坡頭和沿途區域設置了沙障固定鎖住地上的沙塵,並將水源引入,種植在沙漠地區生命力強的灌木等綠植,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慢慢形成了一條長55公里、寬500米的綠色長廊。

我國首條沙漠鐵路,全程990千米,還成為全球防沙教科書

如今沙坡頭的移動沙丘影響大大降低了,還使得沙漠出現了綠洲,大片的草裏和植被覆蓋在包蘭鐵路所經過的沙漠沿線,讓包蘭鐵路安全行駛了60年,包蘭鐵路的抗沙智慧不僅裝飾了一片沙漠,還將當時看輕我們的外國人狠狠打臉,成為了中國乃至全球範圍內沙漠鐵路教科書級別的典範。

我國首條沙漠鐵路,全程990千米,還成為全球防沙教科書

此外沙坡頭因為從惡劣的荒漠變成了充滿生命的綠洲,成為了西北地區的一處奇觀,吸引了眾多遊客前去參觀,還慢慢變成了受歡迎的風景名勝區,集荒漠、綠洲、黃河、山丘為一體,極具西北特色,成為了網友們口中的“網紅景點”。你們都包蘭鐵路有什麼不同的看法?治沙過程經驗能否被借鑑?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51 字。

轉載請註明: 我國首條沙漠鐵路,全程990千米,還成為全球防沙教科書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