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友人之邀,我兩次來到了那渣箐,這裏看似是山高路險、密林重疊的大山深處,卻有着迷人的風光和秘境,像一位藏在深閨的美少女還未被人發現一樣,隱藏着許多鮮為人知的秘密。當我來到這裏,才真正看到了“美少女”的廬山真面目。
那渣箐自然村隸屬於寧洱縣同心鎮石膏井村委會,這裏由那渣箐、曼巴箐、鑽山洞、大荒地、三家村五個村民小組組成。“那渣箐”在傣語裏意思是“知了很多的箐邊田”。
在這裏,村與村、户與户之間雖然相隔較遠,山高坡陡,道路蜿蜒,但到處都是原生態的景觀和食物。在這裏你可以看到小松鼠在樹林間跳來跳去,還可以看到野雞不時地飛到家雞羣裏,蹭點雞食,搞點“戀愛”之類的。
這裏有許多珍貴的東西是我從來沒有見過的,那就是一些村民家至今都還保留着的很多文物,有民國乃至清朝時期的契書、證照和各種單據,讓我這樣的六零後都大開了眼界。
在這裏,“火燒橋”的遠古,“大巖子”的險峻,“水立方”的奇特,“石門坎”的跌宕,“雙胞巖”的遐想,成就了一個又一個的傳説故事。
(水立方)
(火燒橋)
就在茶馬古道的遺址上,現在還有一座古橋,當地人都叫它“火燒橋”或“青雲橋”,據説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了,原來的橋是用木頭搭建的,後來因戰亂被大火燒了,之後人們又用石頭建造了石拱橋。這條茶馬古道是走向思茅永慶壩子,然後通向易武茶山的一條古道,曾在歷史上發揮過重要的作用。
穿過“青雲橋”的河水清澈見底,一些河段磐石中立,一些河段又石灘不斷,河水時而平緩如鏡,時而洶湧澎湃,時而波光粼粼,時而幽深靜謐。
“青雲橋”,取平步青雲之意。但在這本該平步青雲的地方,我卻為了拍攝石拱橋全貌而在橋下摔了兩跤。滑入水中的我索性脱去鞋子,站入水裏,支起三角架和相機,痛痛快快地拍攝了一番,儘管河水冰冷刺骨,但我還是堅持着拍下了很多的照片。
小河除了石頭和流水,在它兩畔還有花草樹木,加之晨光的渲染,更有妙不可言之美。小河的上方有青山,有藍天,有山地,有農舍,一切都是那麼自然生態,不加任何人工雕飾,領略之後,十分愜意。
END
文圖 | 劉慶明
責編 | 陶優
審核 | 代基凱 李元
【來源:普洱文旅資訊】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